(1)初期角膜缘部浸润:发病后1天,部分患者角巩膜缘部出现局限性充血及浑浊浸润。
(2)上皮性点状浑浊:发病后6~7天后于角膜周边部和其他部位出现散在的上皮性点状浑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上皮缺损。
(3)上皮下点状浑浊:俗称缗线状角膜炎。发病9~16天后在前弹力层下,逐渐形成边界模糊的圆形浅基质层浸润斑块。直径0.2~0.4mm,数目不等,一般少于40个,多集中在中央区域,较少累及边缘部,常经数月数年才吸收,不形成溃疡,无新生血管生长。
(4)多发性上皮糜烂:多在14~20天结膜炎症消退后发生。角膜呈弥漫性上皮剥脱或丝状角膜炎,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腺病毒性角膜炎的泪液分布减少有关。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如何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下一篇 :沙眼衣原体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