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答案: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微观的。
您的答案:答:课堂人种志研究特点是:1、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2、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3、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4、课堂人种志研究是微观的。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第2题
简述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案: 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您的答案:答: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分析现有课程与教学中的两个领域加以验证:第一,通过修正一系列的文化障碍而达成多元文化主义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即分析课程与教学中的偏见问题;第二,表述一些方法以达成多元文化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结合,通过某些课程的修订而使来自不同族群文化的学生在更高成次上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推广和普及一种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3.第3题
什么是本质生成模式?
答案:本质生成模式指研究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的互动关系和生成发展,也就是说研究人之所以成为人和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以及他们的互动关系,特别重视从人与教育的本质的形成、发展、改变的一般特性上,把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一般作用模式。
您的答案:答:本质生成模式是指研究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的互动关系和生成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人之所以成为人和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特别重视从人与教育的本质的形象、发展、改变的一般特性上,把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一般作用模式。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第4题
试述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
答案:第一,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第二,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第三,文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
您的答案:答: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是:1、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人类学研究指明,每一种民族文化模式的形成都是由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所决定的。生存方式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反过来,特定的文化模式又维系和提高这一民族的生存能力。当然,过时的文化模式也会对这个民族的生存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2、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化还要不断分化与整合、变异与涵化。如当民族文化遭遇外来文化传播、异族文化入侵时,在旧的文化体系中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价值取向,并与旧的文化体系发生矛盾冲突,使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变化。或者发生文化的分化现象,或者衍生出新的文化体系或系统。文化在变异分化的同时也会催生文化整合,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生存与发展,或由于各民族间的不断接触还会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3、文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历史实践表明,文化模式的活力即该民族文化创新性对该民族的生存方式有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一个民族文化体系愈是整合了不同文化的文化要素,那么它的文化体系就愈丰富、愈有生命力,而民族文化体系愈丰富、愈有生命力,它的整合能力就愈强。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第5题
个体文化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
特征表现在: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历史特点。
您的答案:答:个体文化适应的特征有:1、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2、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发展阶段。3、个体文化适应的不同历史特点。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6.第6题
什么是濡化?
答案:濡化,又称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个体文化化的基本过程,是个体对文化的适应,受文化熏陶影响的过程,换句话说,濡化是文化对个体的作用、同化的过程;濡化也是个体学习文化,形成特定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
您的答案:答:濡化,又称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个体文化化的基本过程,是个体对文化的适应,受文化熏陶影响的过程换句话说,濡化是文化对个体的作用、同化的过程;濡化也是个体学习文化,形成特定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7.第7题
简述人的生成特征。
答案:人的生成是文化演进之历程;人的生成是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形成特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技能与行为规范;人的生成是教育化之进程,即社会文化的获得、生活技能的掌握以及个性的形成发展。
您的答案:答:人的生成特征是:1、人的生成是文化演进之历程。2、人的生成是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3、人的生成是教育化之进程。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8.第8题
简述教育人类学的人性观的内容。
答案:教育人类学认为人具有自然性本质、社会性本质、思维和语言能力本质、自我的本质、主体性的本质、创造的本质、发展的本质、追求意义的本质。
您的答案:答:教育人类学的人性观的内容是:1、人具有自然性本质。2、人具有社会性本质。3、人具有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本质。4、人具有自我的本质。5、人具有主体性的本质。6、人具有创造的本质。7、人具有发展的本质。8、人具有追求意义的本质。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9.第9题
什么是文化连续性与不连续性?
答案:
在同质文化中,文化连续性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能按照渐进方式教给儿童系统的文化期望和社会责任;不连续性指儿童发展中原有程式的中断或阶段性飞跃。
您的答案:答:在同质文化中,文化连续性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能按照渐进方式教给儿童系统的文化期望和社会责任。而不连续性则指儿童发展中原有程式的中断或阶段性飞跃。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10.第10题
何谓文化变异?
答案:
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生存与发展,或由于各民族间的不断接触会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这种文化变迁被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称为文化变异或文化转变。
您的答案:答: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生存与发展,或由于各民族间的不断接触还会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将这种文化变迁称为文化变异或文化转变。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作业总得分:100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