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浙江大学《企业伦理学》章节练习(5-6)

所属学校:浙江大学 科目:企业伦理学 2015-03-17 11:39:30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荣誉和良心在道德行为为发生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往往是通过形成一种自觉的道德义务感而得以切实发生的。
2、任何道德冲突的真正解决,也就是道德行为主体对道德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手段的正确选择。
3、道德冲突中自由选择的实现,首先必须基于对道德规范准则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4、要解决道德冲突关键是手段的正确选择。
5、珍惜荣誉的行为原则包括经营者对企业整体荣誉的维护和珍惜经营者对个人荣誉的关心和珍惜。
6、职业良知在处理与企业员工关系时所必须坚持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地对待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
7、公正原则可分为三类:分配公正、惩罚公正和补偿公正。
二、判断题
1、荣誉及对荣誉的追求是道德行为发生机制的社会方面的因素。(√)
2、荣誉通常是一种心理感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具有权威性。(×)
3、荣誉既是目的也是行为的客观后果。(×)
4、义务来自人的"善良意志"或自然本性的需要。(×)
5、义务的限制与约束的必然性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6、要解决道德冲突,手段的有效选择是关键。(×)
7、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手段上对"恶"的某种妥协,也被认为是道德的。(√)
8、效率与经济效益只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性目标。(√)
三、不定项选择
1、良心所具有的特点:(ABC)
A理性和感性的统一B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C意志与直觉的统一D善与恶的统一
2、道德义务是一种(BCD)道德责任感。
A强制性的B自觉的C自愿的D自由的
3、道德冲突大致包含(AB)。
A不同道德体系范围内的规范、准则、理想之间的冲突
B相同道德思想体系下的不同道德规范准则之间产生的冲突
C道德的现有水平和道德理想要求的冲突
D道德义务和个性发展要求的冲突
4、义务感发挥其行为实践的内驱机制的前提条件是(AC)。
A理性B感性C可负的道德责任D可负的法律责任
5、马克思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道德义务上的内涵是(AB)。
A个体对社会集体及成员(即他人)的义务B个体对自己所尽的义务
C集体对个体所尽的义务D社会对个体所尽的义务
6、道德选择中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ACD)。
A手段的道德价值直接影响了目的的道德价值
B只要目的是道德的,任何手段都合理
C手段的道德价值又取决于目的的道德价值
D目的与手段是内在一致的
7、在道德手段的选择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
A手段的有效性B手段具有道德上"善"的价值
C手段的合目的性D手段的合法性
8、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职业良知可以划分为(ABCD)。
A对待环境的职业良知B对待社会(社区)的职业良知
C对待供应商和顾客的职业良知D对待企业内每一位员工的职业良知
四、简答题
1、道德义务作为道德选择中的行为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1)道德义务通常是以牺牲自己的某种个人利益而实现对行为的调节的。道德上的义务本身的含义就是要人趋善避恶,即做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不但不以获得某种个人的权利或报偿为前提,而且相反总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在极端情形下甚至以牺牲生命作为代价。
  (2)道德义务也是在对道德自由境界的追求中实现对行为调节的。道德义务首先是一种自觉的认知,这种自觉的认知指导在行动的过程中主体又是自由选择的。因此道德义务是行为自由的集中表现,因为在道德行为实践中道德义务总是自觉自愿地履行的。
2、如何确保道德手段选择的合理?
答:我们要真正实现道德行为的自由选择,就要对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进行积极而果敢的选择。一个手段,如果它是为了达到某个道德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么手段就是合理的;如果手段迫不得已要带有某种不道德的性质,那么只要它与更高的目的和最高目的并不矛盾且不改变目的的道德性,那么这种手段也被认为是合理的。
3、企业经营中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实践理性原则有哪些?
答:(1)珍惜荣誉的行为原则。该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者对企业整体荣誉的维护和珍惜,二是经营者对个人荣誉的关心和珍惜。
  (2)崇尚职业良知原则。职业良知不仅对企业产生德性效益,而且从长远看对企业运作而言也会产生经济效益。
  (3)自觉认同并承担道德义务原则。这个道德义务既表现于外部的对社会整体利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表现于内部的对顾客,对员工的诚信、关爱方面。而且,由于义务与权利的内在统一性还规定了义务的自觉认同和承担,也会衍生许多有利于企业本身发展的权利。这是企业伦理学追求义利统一之必要性的又一具体表征。
  (4)从善的原则。是企业经营者在道德冲突的情形下抉择的唯一依据,就是它表现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的抑恶扬善原则,也表现在"小善"与"大善"冲突中的以"大善"为本的实践理性原则。
五、材料分析题
美国作家詹•艾波特曾写过一篇叫做《失落的天良》的寓言,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家企业的副总裁开除了一个职员,这个职员愤愤然地对他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再找到你的良心。"说完他就拂袖而去。这时这位副总裁问自己:"他怎么说出这么奇怪的话来?可是好像也有点道理,说起来我也有好一段时间没看见我的良心了。"这位副总裁有个习惯,丢掉东西的时候总是先去公司的失物部询问。于是,他打一个电话过去,问他们:"你们有没有见到我的天良?"失物部的秘书对他说:"我们不处理失落的良心。我建议你去找公司的保全部经理。他是失落的良心的保全专家。"副总裁跟保全部经理联络上以后,保全部经理马上对他说:"这个问题很严重。请你马上来我这里一趟,我们赶紧谈谈。"
  当他赶到保全部经理那里的时候,保全部经理立即问他:"你记不记得上一次用到天良是什么时候?"副总裁说:"不记得了,问题就在这里。"经过一段时间讨论以后,副总裁突然跳起来说:"我想起来了,有可能我把它忘在总裁的办公室里了。""哈,我就知道,"保全部经理说,"以前也有过好几次。我是找回失落良心的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在总裁的办公室里找到它。我看我们最好现在就去他那里,问问他有没有看见你的良心。"
  他们到总裁的办公室以后,保全部经理就对总裁说:"我们有个小麻烦,副总裁把他的良心给搞丢了,请问你看见了没有?"总裁冲口而出:"我要良心干什么?生意上完全没有用的东西。良心阻碍清楚的思考,会把人搞软下来。我们这里需要的是强人型的经理人员。良心不能适应竞争。我自己用了好大的功夫才把我的良心给扔掉。老实说,"他对着副总裁说,"我还不知道你以前有良心。我要是你的话,才不会担心找不到它。没有它,你的成绩很好啊--正是我要的那种经理人员。"
"顺便一提,"总裁对副总裁说,"给上级公司来的人做的简报准备得怎么样了?记得把数字弄得好看点,好不好?我们可不想让他们扫兴,对不对?"
  他们离开时,保全部经理转过头来问副总裁:"请问你是不是还要找丢掉了的良心?我刚才得到的印象是我们这里良心好像不怎么值钱。"
  "还要,事实上比以前更想要找到,"副总裁说,"你还有没有什么新主意?"
  "要找到丢掉的东西,"保全部经理说,"你得先断定上一次最后用它是什么时候。我看这样子好了,我去发一份全公司流通的备忘录,询问是不是有任何人能记得上一次看见你用你的良心。"
  "喂,我可不想任何人知道我没有良心。"
  "为什么?"保全部经理问。"总裁甚至不知道你曾经有过良心。"
  于是,保全部经理发了一份备忘录。在同一天里,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应,副总裁很失望。到了第二天,终于有一位员工出面,说他看到过副总裁的良心。"去年你在停车场撞到我的车子,我不在场,但是你用了不少工夫找到我。如果你不自己主动来找我的话,我永远也没有办法知道是谁闯的祸。"这位员工走了以后,保全部经理说:"好极了,诚实是良心回收行动很好的起步点。"
  于是,以诚实为起点,副总裁终于找回他的良心。他在向保全部经理致谢的时候说:"我看总裁不会对我的简报满意。但是现在我既然已经找回我的良心,我没办法再去假造数字了。偏偏这一季的数字又不好,上级公司来的人恐怕会不高兴。"
(1)这则关于良心的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这是一个启迪人深思的故事。它以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说出了深刻的哲理。正常的道德行为归根到底就是良心--也就是我们存放自己的价值、生命目的的地方,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是我们想像自己要变成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归宿地。没有良心,我们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里,良心应该是代表经营管理者对这企业的希望、想像和目的。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三大基本价值观念是以德性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和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指向的思想
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本位的。
  
3、"三达德"境界是指一个人达到了(智)、(仁)、(勇)三德性修养的境界,就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儒家的自我德性修养理论以(仁义仁)为核心的,要求志士仁人在德性修养方面达到(智、勇)的"三达德"境界。
5、商品经济对人的心性方面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忽视德性对心性的作用)。
二、判断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经济为本位的。(×)
2、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
3、只要抓住复兴儒学这个根本,就可以解决当代中国包括信仰危机、道德建设、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等在内的一切问题。(×)
4、"儒学复兴"论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持民族虚无主义的论调。(×)
5、全盘西化论的理论主张实质上是彻底的民族虚无主义。(√)
6、在建构现代企业的伦理文化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传统文化,而在于能否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三、不定项选择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可以概括为(ABCD)
A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B有着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
C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D贯穿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2、按照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划分,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有(ABC)种学说。
A道家的"任自然"之说B荀子的改造自然之说
C儒家的"辅相天地"之说D法家的法治之说
3、中国传统的德性修养理论讲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心环节是(B)。
A诚意B修身C正心D致知
4、中华民族的世界精神主要体现在儒学世界观中的(ABC)方面。
A人道主义思想B崇尚道德教化C主张德性立世D重义轻利思想
5、西方世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肯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为(AB)。
A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精神的推崇
B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精神的推崇
C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德思想的汲取
D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贵和思想的汲取
6、西方世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肯定,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CD)。
A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精神的推崇
B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精神的推崇
C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德思想的汲取
D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贵和思想的汲取
7、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ABC)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主张。
A"全盘西化"论B"儒学复兴"论C彻底重建论D批判继承论
三、简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
  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相对隔绝状态的地理环境,以华夏农耕的伦理型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所具有的先进性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汇入综合了我国各民族的智慧,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强盛生命力的文化体系。
  (2)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有着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程中,能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精神首先表现在对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方面。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非凡的融合力。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包容会通精神同样也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同化上,但始终是以本土自创的文化为主体。所以,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融合过程,中华文化仍有始终一贯的体系、特点。
  (3)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还特别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4)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还贯穿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尊;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本。
  正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熏陶下,不仅历代贤明的君主几乎都把重生重德谋求人民百姓的生活安定作为其基本的统治思想,而且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现实社会关系中来考虑自我的生存之道。
2、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恒久价值、应当深入开掘和发扬光大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注重和谐的"和合"思想;"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等等。二是抑恶扬善,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精神和人生价值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正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气节和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等等。这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伦理文化建构,对于我们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德性的修养无疑有着重要的教化与启迪作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也应该在立足于继承的同时,注意清除其中的封建主义痕迹,而补之以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内容。譬如:从爱国主义传统中清除掉忠君思想、大汉族主义思想、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而加入必要的国际主义内容,做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从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群体观念"中剔除互相牵制和过分依赖的成分,而吸收、补充近代工业文明中注重发挥个人作用和自我实现的内容,等等。
3、西方世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可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西方世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肯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精神的推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德、贵和思想的汲取;在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上,则主要表现为自觉规范自己以自省、自知、自制来充实心性与尽心、知性、知天的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