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溶溶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2. 不附带注解的文章,称为
A. 脱文
B. 多文
C. 衍文
D. 白文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3. 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称为
A. 附音词
B. 偏义复词
C. 连绵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4. 首鼠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5. 与其他三个术语使用方法不同的一个是
A. 曰
B. 谓
C. 为
D. 谓之
满分:3 分
6. 有众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7. 词义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8. 百姓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关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A. 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 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 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 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满分:3 分
10. 由两个独立的单词作为词素结合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
A. 连绵词
B. 合成词
C. 重言
D. 单纯词
满分:3 分
11. 下列注释术语中,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是
A. 读为
B. 疏
C. 貌
D. 谓
满分:3 分
12. 依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
A. 28,30
B. 30,32
C. 32,30
D. 30,28
满分:3 分
13. “吾不忍其觳觫。”中“觳觫”,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个复音词
B. 一个连绵词
C. 两个单音词
D. 一个单纯词
满分:3 分
14. 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来读的音韵术语是
A. 如字
B. 读曰
C. 读如
D. 读为
满分:3 分
15.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
A. 词义缩小
B. 词义扩大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16. 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
A. 逍遥
B. 飘飘
C. 旋风
D. 遥远
满分:3 分
17.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 , 的本义是
A. 种植
B. 权势
C. 执着
D. 逮捕
满分:3 分
18. 古汉语中,“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
A. 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
B. 语法功能不同
C. 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D. 方言的不同
满分:3 分
19. 下列句子中,“集”用作本义的是
A.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B.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C.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
A. 28,30
B. 30,32
C. 32,30
D. 30,28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词义引申的类型有
A. 连锁式的引申
B. 放射式的引申
C. 扩大式的引申
D. 转移式的引申
满分:2 分
2. 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 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
C. 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
D. 古汉中“兽”本包括“禽”。
满分:2 分
3.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分为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恒定
满分:2 分
4. 下列句子中,没含有偏义复词的是
A.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B. 吾不忍其觳觫
C.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满分:2 分
5.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类,其中阳声韵是
A. 以鼻辅音[-m]收尾的
B. 以鼻辅音[-n]收尾的
C. 以鼻辅音[-ŋ]收尾的
D. 以鼻辅音[-t]收尾的
满分:2 分
6. 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哪些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是
A. 娘日归泥
B. 古无轻唇音
C. 古无舌上音
D. 喻四入定
满分:2 分
7. 下列复音词里,不是合成词的是
A. 披靡
B. 诸侯
C. 宾客
D. 扶摇
满分:2 分
8. 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原则是
A. 上字取声
B. 下字取韵和调
C. 上字取韵和调
D. 下字取声
满分:2 分
9. 关于“赐、予”这两个同义词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有“给予”的意思
B. 两者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C. 赐用于上给下,地位、辈分、年寿高的给地位、辈分、年寿低的。
D. “予”是给予的通称。
满分:2 分
10. 词义引申的途径有
A. 延展引申
B. 比喻引申
C. 条件引申
D. 活用引申
满分:2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连绵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词的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拗救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古代汉语的词汇从音节上看是以双音词为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在唐代又称“正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三十六字母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蓄、养,从习惯用法上分析,“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溶溶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2. 不附带注解的文章,称为
A. 脱文
B. 多文
C. 衍文
D. 白文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3. 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称为
A. 附音词
B. 偏义复词
C. 连绵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4. 首鼠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5. 与其他三个术语使用方法不同的一个是
A. 曰
B. 谓
C. 为
D. 谓之
满分:3 分
6. 有众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满分:3 分
7. 词义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8. 百姓属于复音词中的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关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A. 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 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 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 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满分:3 分
10. 由两个独立的单词作为词素结合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
A. 连绵词
B. 合成词
C. 重言
D. 单纯词
满分:3 分
11. 下列注释术语中,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是
A. 读为
B. 疏
C. 貌
D. 谓
满分:3 分
12. 依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
A. 28,30
B. 30,32
C. 32,30
D. 30,28
满分:3 分
13. “吾不忍其觳觫。”中“觳觫”,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个复音词
B. 一个连绵词
C. 两个单音词
D. 一个单纯词
满分:3 分
14. 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来读的音韵术语是
A. 如字
B. 读曰
C. 读如
D. 读为
满分:3 分
15.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
A. 词义缩小
B. 词义扩大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16. 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
A. 逍遥
B. 飘飘
C. 旋风
D. 遥远
满分:3 分
17.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 , 的本义是
A. 种植
B. 权势
C. 执着
D. 逮捕
满分:3 分
18. 古汉语中,“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
A. 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
B. 语法功能不同
C. 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D. 方言的不同
满分:3 分
19. 下列句子中,“集”用作本义的是
A.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B.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C.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
A. 28,30
B. 30,32
C. 32,30
D. 30,28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词义引申的类型有
A. 连锁式的引申
B. 放射式的引申
C. 扩大式的引申
D. 转移式的引申
满分:2 分
2. 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 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
C. 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
D. 古汉中“兽”本包括“禽”。
满分:2 分
3.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分为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恒定
满分:2 分
4. 下列句子中,没含有偏义复词的是
A.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B. 吾不忍其觳觫
C.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满分:2 分
5.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类,其中阳声韵是
A. 以鼻辅音[-m]收尾的
B. 以鼻辅音[-n]收尾的
C. 以鼻辅音[-ŋ]收尾的
D. 以鼻辅音[-t]收尾的
满分:2 分
6. 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哪些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是
A. 娘日归泥
B. 古无轻唇音
C. 古无舌上音
D. 喻四入定
满分:2 分
7. 下列复音词里,不是合成词的是
A. 披靡
B. 诸侯
C. 宾客
D. 扶摇
满分:2 分
8. 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原则是
A. 上字取声
B. 下字取韵和调
C. 上字取韵和调
D. 下字取声
满分:2 分
9. 关于“赐、予”这两个同义词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有“给予”的意思
B. 两者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C. 赐用于上给下,地位、辈分、年寿高的给地位、辈分、年寿低的。
D. “予”是给予的通称。
满分:2 分
10. 词义引申的途径有
A. 延展引申
B. 比喻引申
C. 条件引申
D. 活用引申
满分:2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连绵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词的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拗救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古代汉语的词汇从音节上看是以双音词为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在唐代又称“正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三十六字母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蓄、养,从习惯用法上分析,“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