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5-03-17 12:12:59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会导致()
A. .经验论
B. 庸俗进化论
C. 唯理论
D. 激变论
满分:3 分
2. 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哲学道理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满分:3 分
3. 社会存在包括()
A. 国家法律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满分:3 分
4.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容易犯()
A. 经验论的错误
B.
C. 唯心论的错误
D. 形而上学的错误唯理论的错误
满分:3 分
5. 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 生产实践
B. 社会关系实践
C. 科学实验
D. 多读书多思考
满分:3 分
6. 上层建筑可以划分为()
A. 观念上层建筑
B. 政治上层建筑
C. 民主制度
D. 国家机关
满分:3 分
7.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生产资料的是()
A. 机器
B. 厂房
C. 能源
D. 原材料
满分:3 分
8.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 个性包含着共性
D. 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满分:3 分
9. 感性认识的形式有()
A. 感觉
B. 概念
C. 知觉
D. 表象
满分:3 分
10.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B. 检验整理标准的客观性
C. 真理是否能被人们接受
D. 真理是否有用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社会存在是指()
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 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除经济危机
C.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D.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满分:3 分
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4. 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A. 人的需要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人的自然属性
D. 人的价值追求
满分:3 分
5. 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 社会性和历史性
B. 主观性和个别性
C. 稳定性和不变性
D. 客观性和普遍性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6.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 费尔巴哈
B. 黑格尔#康德#圣西门
满分:3 分
7.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实践性
C. 革命性
D.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8.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 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D.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原理
满分:3 分
9. 实践的基本基本特征是()
A. 主观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B.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被动性
D. 主观性、不可逆性和静止性
满分:3 分
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
D. 经验论和唯理论观点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会导致()
A. .经验论
B. 庸俗进化论
C. 唯理论
D. 激变论
满分:3 分
2. 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哲学道理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满分:3 分
3. 社会存在包括()
A. 国家法律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满分:3 分
4.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容易犯()
A. 经验论的错误
B.
C. 唯心论的错误
D. 形而上学的错误唯理论的错误
满分:3 分
5. 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 生产实践
B. 社会关系实践
C. 科学实验
D. 多读书多思考
满分:3 分
6. 上层建筑可以划分为()
A. 观念上层建筑
B. 政治上层建筑
C. 民主制度
D. 国家机关
满分:3 分
7.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生产资料的是()
A. 机器
B. 厂房
C. 能源
D. 原材料
满分:3 分
8.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 个性包含着共性
D. 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满分:3 分
9. 感性认识的形式有()
A. 感觉
B. 概念
C. 知觉
D. 表象
满分:3 分
10.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B. 检验整理标准的客观性
C. 真理是否能被人们接受
D. 真理是否有用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唯物主义、文艺复兴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上层建筑有两个部分构成,就是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以往全部哲学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之先必先有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生产力的构成分为对立的实体性要素和非独立的渗透性要素,其中对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非独立的渗透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哲学上的静止是指事物没有发生机械位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19世纪法国科学家居维叶认为,有机界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通过这种“灾变”,一些由某种神迹穿凿的新物种代替了旧物种。这是激变论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自从有人类社会开始就有了阶级的对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狼孩”没有意识,是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缺失了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实践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和逻辑证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