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夏朝的建立是一个重大进步,最主要的理由是()。
A. 确立了世袭制
B.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建立了国家
D.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中国古代最早对月食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 东汉张衡
B. 唐朝僧―行
C. 北宋沈括
D. 元朝郭守敬
满分:3 分
3. 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 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
C.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满分:3 分
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用牛拉车
B. 用牛耕地
C. 用桔槔灌溉
D. 铁农具使用
满分:3 分
5.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满分:3 分
6. 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
B. 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 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
D. 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满分:3 分
7.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民主选举制度称之为()。
A. 民主制
B. 禅让制
C. 选举制
D. 世袭制
满分:3 分
8. 下列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诗句中,观点错误的是()。
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满分:3 分
9.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下列措施中最具有这一意义的是()。
A.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书同文,推行标准字体
C.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D.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满分:3 分
10. 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因为这一制度()。
A. 能有效防止皇帝的专权
B. 利于中央机构的相互监督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消除了地方贵族势力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 僧一行在世界上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C. 李春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
D. 唐玄宗时编代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满分:3 分
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B.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C. 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D. 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满分:3 分
3. 下列表述符合秦朝文化教育状况的是()。
A. 统一文字
B. 教育官办
C. 以儒为教
D. 以吏为师
满分:3 分
4. 唐玄宗为密切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A. 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 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 设置北庭都护府
满分:3 分
5. 秦朝时,曾大量迁移人口到边疆地区,戌边生产,这些地区主要是()。
A. 河套地区
B. 辽东一带
C. 珠江流域
D. 东南沿海
满分:3 分
6. 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是越窑青瓷发展史上的顶峰。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八棱净水瓶”就是越窑青瓷具有代表性的上品。以下对青瓷赞美的诗句,准确的是()。
A. 陆龟蒙的“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 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
C. 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D. 雍陶的“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满分:3 分
7. 贞观后期,回纥各部请求开辟一条“参天可汗道”,即从唐朝通往回纥的大道,唐太宗应允,并在沿途设立驿站几十处。“参天可汗道”的历史作用有()。
A. 为民族间商旅贸易提供方便
B. 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C. 加强了与欧洲、非洲的往来
D. 有利于边疆开发
满分:3 分
8. 秦始皇下令兴修的灵渠的主要原因有()。
A. 为了统一岭南而兴修,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
B. 沟通了当时的湘水和离水
C. 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 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满分:3 分
9.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A. 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B. 促进了民族融合
C. 变法中秦国强大
D. 人民渴望统一
满分:3 分
10. 下列文化成就中,哪些体现了民族融合()。
A. 《洛神赋图》
B. 《齐民要术》
C. 《步辇图》
D. 《木兰辞》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东汉时期,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选官标准的主要依据逐渐变为乡党舆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西汉又达到了极盛的时期,史称昭宣中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隋文帝最大的历史功绩即为开创三省六部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这实质上是唯心主义说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是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秦始皇时期派出经略西南夷的将领是蒙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汉武帝时,实施的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活动的是削藩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三省六部制对今天也具借鉴意义,主要在于分工合作与制约,提高效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武则天为广揽人才,在选官制度上所做的创新是实行“自荐”求官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秦始皇以史为鉴而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我国境内已发现的猿人化石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北魏实行的三长制中,包括乡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史书记载:盛唐时期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产量较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虽有此制,开元之季(末年),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句中的“制”是指两税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经隋文帝改革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扬州在唐朝时期已经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的影响因素有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经济开发、对外贸易兴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慷慨苍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夏朝的建立是一个重大进步,最主要的理由是()。
A. 确立了世袭制
B.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建立了国家
D.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 中国古代最早对月食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 东汉张衡
B. 唐朝僧―行
C. 北宋沈括
D. 元朝郭守敬
满分:3 分
3. 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 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
C.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满分:3 分
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用牛拉车
B. 用牛耕地
C. 用桔槔灌溉
D. 铁农具使用
满分:3 分
5.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满分:3 分
6. 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
B. 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 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
D. 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满分:3 分
7.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民主选举制度称之为()。
A. 民主制
B. 禅让制
C. 选举制
D. 世袭制
满分:3 分
8. 下列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诗句中,观点错误的是()。
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满分:3 分
9.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下列措施中最具有这一意义的是()。
A.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书同文,推行标准字体
C.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D.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满分:3 分
10. 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因为这一制度()。
A. 能有效防止皇帝的专权
B. 利于中央机构的相互监督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消除了地方贵族势力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 僧一行在世界上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C. 李春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
D. 唐玄宗时编代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满分:3 分
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B.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C. 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D. 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满分:3 分
3. 下列表述符合秦朝文化教育状况的是()。
A. 统一文字
B. 教育官办
C. 以儒为教
D. 以吏为师
满分:3 分
4. 唐玄宗为密切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A. 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 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 设置北庭都护府
满分:3 分
5. 秦朝时,曾大量迁移人口到边疆地区,戌边生产,这些地区主要是()。
A. 河套地区
B. 辽东一带
C. 珠江流域
D. 东南沿海
满分:3 分
6. 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是越窑青瓷发展史上的顶峰。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八棱净水瓶”就是越窑青瓷具有代表性的上品。以下对青瓷赞美的诗句,准确的是()。
A. 陆龟蒙的“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 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
C. 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D. 雍陶的“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满分:3 分
7. 贞观后期,回纥各部请求开辟一条“参天可汗道”,即从唐朝通往回纥的大道,唐太宗应允,并在沿途设立驿站几十处。“参天可汗道”的历史作用有()。
A. 为民族间商旅贸易提供方便
B. 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C. 加强了与欧洲、非洲的往来
D. 有利于边疆开发
满分:3 分
8. 秦始皇下令兴修的灵渠的主要原因有()。
A. 为了统一岭南而兴修,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
B. 沟通了当时的湘水和离水
C. 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 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满分:3 分
9.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A. 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B. 促进了民族融合
C. 变法中秦国强大
D. 人民渴望统一
满分:3 分
10. 下列文化成就中,哪些体现了民族融合()。
A. 《洛神赋图》
B. 《齐民要术》
C. 《步辇图》
D. 《木兰辞》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东汉时期,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选官标准的主要依据逐渐变为乡党舆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西汉又达到了极盛的时期,史称昭宣中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隋文帝最大的历史功绩即为开创三省六部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这实质上是唯心主义说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是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秦始皇时期派出经略西南夷的将领是蒙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汉武帝时,实施的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活动的是削藩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三省六部制对今天也具借鉴意义,主要在于分工合作与制约,提高效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武则天为广揽人才,在选官制度上所做的创新是实行“自荐”求官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秦始皇以史为鉴而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我国境内已发现的猿人化石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北魏实行的三长制中,包括乡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史书记载:盛唐时期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产量较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虽有此制,开元之季(末年),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句中的“制”是指两税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经隋文帝改革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扬州在唐朝时期已经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的影响因素有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经济开发、对外贸易兴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慷慨苍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