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东北师范大学2013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2015-03-17 12:25:01

满分:40分

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答:不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有一个,就是社会主义前途。“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一国两制”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答:“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

答: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简要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革命的性质不同,而又紧密衔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发生过错误的倾向。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总结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已经成为过去。今天,我们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第一、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从根本上说,都是没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没有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陈独秀照搬的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模式,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模式;而王明照搬的则是俄国革命的模式,都是没有从当时中国的实际 出发,没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论述,既符合马列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基本原理,又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因此,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和外国经验,而必须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来走,先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和表现。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因而是完全 正确的。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走资本主义道路,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抛弃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中国最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第三、要正确认识党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实现党在当时的最低纲领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实现党在当时的最高纲领的要求。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也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问题。陈独秀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割裂开来,王明则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混淆起来。毛泽东既指出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区别,又指出了二者的联系,从而坚持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今天,我们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即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又要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既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既不失去前进方向,又不脱离实际。  第四,必须反对任何“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人的思想认识有时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实际,或者超越实际,或者落后实际。认识超越实际,就会犯“左”的错误;认识落后实际,就会犯右的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从思想认识上来看就是超越了当时的实际;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则是思想认识落后于实际。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2、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伟大作用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它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原理的唯物史观和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确提出并科学慨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重要理论贡献。  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一)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任务不是充当“救世主”,而是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因此,要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尊重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革命首创精神。(二)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和执行者。一切共产党员,包括党的领袖在内,都是社会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决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三)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共产党员都要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向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把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确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领导群众,首先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有事和群众商量,向群众学习,善于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群众观点的有机整体。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它包括两个方面:(1)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首先要在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以实现。(2)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决策。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坚持群众路线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实行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前提,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又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其重要意义是: 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 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 生产关系的形式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必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了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依然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这就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走向 21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重大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在对待所有制形式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可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