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三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 )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A. 教学目标;
B. 学习准备;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评价
满分:2.5 分
2. 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A. 命题和命题网络
B.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C. 策略性知识
D. 知识的表征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3.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它信息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 ,这种假说叫做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满分:2.5 分
4. 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
A. 皮革马利翁
B. 勒温
C. 罗森塔尔
D. 夸美纽斯
满分:2.5 分
5.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1968)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A. 发现学习
B. 掌握学习
C. 程序教学
D. 合作学习
满分:2.5 分
6. (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满分:2.5 分
7.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满分:2.5 分
8. 维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 )
A. 强化论
B. 自我效能感理论
C. 成就动机论
D. 归因理论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9.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 )中贮存。
A. 感觉记忆
B. 工作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0. ()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 复述
B. 维持性复述
C. 组织
D. 精制性复述
满分:2.5 分
11. ()是指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稳定的特质性因素。
A. 能力倾向
B. 人格
C. 气质
D. 思维
满分:2.5 分
12.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
A. 主观道德
B. 客观道德
C. 他律道德
D. 自律道德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3.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 成就水平的测验
B. 能力形成的测验
C. 结构的测验
D. 智力发展的测验
满分:2.5 分
14. 布鲁纳提倡( )的形式。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指导学习
满分:2.5 分
15. ( )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认知策略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三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
A. 信息贮存库
B. 认知加工过程
C. 元认知
D. 认知
满分:2.5 分
2. 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有( )
A.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B. 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
C. 培养学习兴趣
D. 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满分:2.5 分
3. 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
A. 好强化
B. 坏强化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满分:2.5 分
4. 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 )。
A. 了解准备水平
B. 进行教学活动
C. 测验和考试
D. 实施教学评价
满分:2.5 分
5. 为了使成绩报告能起到加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向学生及其家长报告测验成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分数报告力术准确、全面和( )
A. 要对评分的标准或分数的含义作出适当的解释。
B. 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分数或等第通常不具有绝对的价值,只代表一种相对的意义。
C. 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并用非测验因素如测验时的主观状态、平时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对取得的学习成绩加以补充说明或归因
D. 从保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的角度,成绩的报告不要采取公开的形式,而应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满分:2.5 分
6. 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的角色有:学习的指导者、
A.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B. 心理保健者;
C. 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D. 教育科研人员
满分:2.5 分
7.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监控策略
满分:2.5 分
8.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
A. 生理的个别差异
B. 心理的个别差异
C. 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 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满分:2.5 分
9. 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A. 好强化
B. 坏强化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满分:2.5 分
10. 心理学家将问题解决得过程一般分为四步:
A. 理解与表征问题
B. 选择方法
C. 执行方案
D. 评估结果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三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技能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在讨论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与讲授法相比,教师在讨论中应扮演一个绝对主要的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奥苏伯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晕轮效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认知好奇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认知好奇心被认为是外部动机的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是指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在教育学中也称之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比较性组织者是指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的组织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教师的教学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两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 )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A. 教学目标;
B. 学习准备;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评价
满分:2.5 分
2. 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A. 命题和命题网络
B.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C. 策略性知识
D. 知识的表征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3.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它信息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 ,这种假说叫做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满分:2.5 分
4. 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
A. 皮革马利翁
B. 勒温
C. 罗森塔尔
D. 夸美纽斯
满分:2.5 分
5.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1968)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A. 发现学习
B. 掌握学习
C. 程序教学
D. 合作学习
满分:2.5 分
6. (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满分:2.5 分
7.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满分:2.5 分
8. 维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 )
A. 强化论
B. 自我效能感理论
C. 成就动机论
D. 归因理论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9.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 )中贮存。
A. 感觉记忆
B. 工作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0. ()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 复述
B. 维持性复述
C. 组织
D. 精制性复述
满分:2.5 分
11. ()是指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稳定的特质性因素。
A. 能力倾向
B. 人格
C. 气质
D. 思维
满分:2.5 分
12.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
A. 主观道德
B. 客观道德
C. 他律道德
D. 自律道德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13.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 成就水平的测验
B. 能力形成的测验
C. 结构的测验
D. 智力发展的测验
满分:2.5 分
14. 布鲁纳提倡( )的形式。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指导学习
满分:2.5 分
15. ( )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认知策略
此题选: D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三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
A. 信息贮存库
B. 认知加工过程
C. 元认知
D. 认知
满分:2.5 分
2. 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有( )
A.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B. 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
C. 培养学习兴趣
D. 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满分:2.5 分
3. 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
A. 好强化
B. 坏强化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满分:2.5 分
4. 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 )。
A. 了解准备水平
B. 进行教学活动
C. 测验和考试
D. 实施教学评价
满分:2.5 分
5. 为了使成绩报告能起到加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向学生及其家长报告测验成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分数报告力术准确、全面和( )
A. 要对评分的标准或分数的含义作出适当的解释。
B. 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分数或等第通常不具有绝对的价值,只代表一种相对的意义。
C. 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并用非测验因素如测验时的主观状态、平时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对取得的学习成绩加以补充说明或归因
D. 从保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的角度,成绩的报告不要采取公开的形式,而应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满分:2.5 分
6. 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的角色有:学习的指导者、
A.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B. 心理保健者;
C. 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D. 教育科研人员
满分:2.5 分
7.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监控策略
满分:2.5 分
8.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
A. 生理的个别差异
B. 心理的个别差异
C. 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 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满分:2.5 分
9. 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A. 好强化
B. 坏强化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满分:2.5 分
10. 心理学家将问题解决得过程一般分为四步:
A. 理解与表征问题
B. 选择方法
C. 执行方案
D. 评估结果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三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技能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在讨论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与讲授法相比,教师在讨论中应扮演一个绝对主要的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奥苏伯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晕轮效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认知好奇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认知好奇心被认为是外部动机的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是指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在教育学中也称之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比较性组织者是指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的组织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教师的教学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两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