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天津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天津大学 科目:法理学 2015-03-17 13:01:42
《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1)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2)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3)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1)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2)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
A. 甲的观点(1)和(2)
B. 甲的观点(1)和乙的观点(2)
C. 甲的观点(3)和乙的观点(1)
D. 甲的观点(2)和乙的观点(2)

2. 平均正义和分配正义分类是谁提出来的?( )
A. 佩雷尔曼
B. 亚里士多德
C. 罗尔斯
D. 柏拉图

3. “积极自由是指个人有干什么的自由;消极自由是指个人不受外部力量干涉的自由。”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进行区分的思想家是:( )
A. 柏拉图
B. 伯林
C. 哈特
D. 康德

4. 第21届联合国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第九条规定:“ 人人有权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下列对于公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应当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来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法律的授权,不得抵触法律。
B. 该规定中的人权是集体人权
C. 我国没有加入这个公约,由此公约的规定在我国不具有国内法的效力。
D. 该规定体现了集体人权高于个体人权。

5. 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
A. 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 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 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 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
此题选: D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中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而受歧视。”此条款主要体现了法律的哪种价值:( )
A. 秩序价值
B. 自由价值
C. 平等价值
D. 效益价值

7. 关于法律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B. 在法律文本中通常对其中包含重要的语词给予了严格的规范性定义。
C. 在法律文本中通常对其中包含的法律后果予以说明。
D. 法律原则适用的特征是“或多或少”而非“全有或全无”。
E. 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优先适用

8. 所谓法律目的解释方法,指法官在解释法律条文时可以用法律条文的立法目的作为解释的根据,当采用文义解释及其他解释方法,得出两个不同的解释意见而难以判断哪一个解释意见正确时,应当采纳其中最符合立法目的的解释意见。以下对于法律的目的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
A. 目的解释不需要考虑立法者的意图。
B. 目的解释方法,必须在法律规定之间出现冲突,或者在法律规定之间出现漏洞,无法进行有效衔接的时候运用。
C. 目的解释高于文义解释。
D. 目的解释要求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法律。

9. 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
A. 扩张解释
B. 文法解释
C. 目的解释
D. 历史解释

10. 人权的主体首先是( )。
A. 自然人
B. 民族
C. 公民
D. 人民

《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关于人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权的主体是公民
B. 人权的主体不仅仅包括个体还包括集体
C. 人权是评价法律优劣的标尺
D. 人权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2.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几项是错误的?( )
A.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 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 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 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3. 关于中国古代德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首先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
B. 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C. “为政以德”贯穿了民本思想
D. 德治往往和重典治吏的具体举措相联系

4. 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是( )
A. 法律离不开国家
B. 国不能无法而治
C. 法律是规范性国家意志的体现
D. 法律是超国家的产物

5. 从特征上看,法律推理是一种( )。
A. 司法推理
B. 逻辑推理
C. 论辩性推理
D. 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6. 下列关于“法律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法律方法指的是法律人员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式、技术、方法的统称
B. 法律方法指的是法律思维方式
C. 法律方法指的是法学研究的方法
D. 法律方法指法律职业者从事其职业活动所使用的方法。它包括立法的方法、司法的方法以及从事法律研究与教育的方法

7. 分配正义与平均正义的区别在于( )。
A. 分配正义强调的是对同等人的同等对待
B. 平均正义要求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活动来分配权力和荣誉
C. 平均正义要求对一切人都同等对待
D. 分配正义强调对不同等人的不同等对待

8. 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 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 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 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9. 法律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包括( )
A. 苦乐原则
B. 利害原则
C. 价值位阶原则
D. 个案平衡原则

10. 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 )。
A. 法律事件和行为
B. 规范中的法律事实与判决中的法律事实
C. 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D. 单一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