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A. 通“阕”
B. 挖
C. 下去
D. 上去
满分:5 分
2. 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句中,“痛恨”为
A. 单纯词
B. 并列复合词
C. 词组
D. 偏正复合词
满分:5 分
3.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隐公元年》),句中“而”的作用 是
A. 表示偏正
B. 表示并列
C. 表示转折
D. 表示递进
满分:5 分
4. 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B.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许行》)
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史记.管晏列传》)
D.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5.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句中“于”的作 用是
A. 介绍对象
B. 表示原因
C. 表示比较
D. 表示被动
满分:5 分
6.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答李翊书》), 句中“焉”的作用是
A. 表陈述
B. 表疑问
C. 表停顿
D. 表祈使
满分:5 分
7.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 )。”(《孟子.梁惠王上》),括号里 应填
A. 耳
B. 耶
C. 也
D. 矣
满分:5 分
8. “不介马而驰之。”中的“介”通
A. 甲
B. 个
C. 解
D. 佳
满分:5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非汉族的复姓是
A. 长孙
B. 司马
C. 宇文
D. 哥舒
E. 东郭
满分:5 分
2. 下列句子中,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是
A.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C.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D.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E.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满分:5 分
3. 下列星宿是秦国分野的是
A. 井
B. 鬼
C. 柳
D. 星
E. 张
满分:5 分
4. 下列句子中,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是
A.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C.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D.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E.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满分:5 分
5. 古代的史官是
A. 太史
B. 著作郎
C. 修撰
D. 编修
E. 校书郎
满分:5 分
6. 根据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
A. 感叹语气词
B. 句首语气词
C. 句中语气词
D. 句尾语气词
满分:5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述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中,前两个“之”是虚指代词, 指“什么东西,某个东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在“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 公子列传》中,“礼”为名词作状语,表示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兹”、“此”、“斯”在上古都是齿头言,是同一个近指代词的不同写法。它们都可 以作主语和宾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受”、“授”是一对古今字,古字 “受”本来就表示 “接受”和“给予”两个意 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句中的“城北.美丽”均为古 今传承词中的“古今义同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荡荡:叠音联绵词,广大辽阔的样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粱惠王上》)中,“肥”、“轻” 为名词作状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谭记》),句中的“以”是 介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仰韶文化原始陶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A. 通“阕”
B. 挖
C. 下去
D. 上去
满分:5 分
2. 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句中,“痛恨”为
A. 单纯词
B. 并列复合词
C. 词组
D. 偏正复合词
满分:5 分
3.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隐公元年》),句中“而”的作用 是
A. 表示偏正
B. 表示并列
C. 表示转折
D. 表示递进
满分:5 分
4. 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B.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许行》)
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史记.管晏列传》)
D.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5.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句中“于”的作 用是
A. 介绍对象
B. 表示原因
C. 表示比较
D. 表示被动
满分:5 分
6.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答李翊书》), 句中“焉”的作用是
A. 表陈述
B. 表疑问
C. 表停顿
D. 表祈使
满分:5 分
7.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 )。”(《孟子.梁惠王上》),括号里 应填
A. 耳
B. 耶
C. 也
D. 矣
满分:5 分
8. “不介马而驰之。”中的“介”通
A. 甲
B. 个
C. 解
D. 佳
满分:5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非汉族的复姓是
A. 长孙
B. 司马
C. 宇文
D. 哥舒
E. 东郭
满分:5 分
2. 下列句子中,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是
A.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C.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D.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E.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满分:5 分
3. 下列星宿是秦国分野的是
A. 井
B. 鬼
C. 柳
D. 星
E. 张
满分:5 分
4. 下列句子中,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是
A.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C.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D.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E.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满分:5 分
5. 古代的史官是
A. 太史
B. 著作郎
C. 修撰
D. 编修
E. 校书郎
满分:5 分
6. 根据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
A. 感叹语气词
B. 句首语气词
C. 句中语气词
D. 句尾语气词
满分:5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古代汉语(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述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中,前两个“之”是虚指代词, 指“什么东西,某个东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在“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 公子列传》中,“礼”为名词作状语,表示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兹”、“此”、“斯”在上古都是齿头言,是同一个近指代词的不同写法。它们都可 以作主语和宾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受”、“授”是一对古今字,古字 “受”本来就表示 “接受”和“给予”两个意 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句中的“城北.美丽”均为古 今传承词中的“古今义同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荡荡:叠音联绵词,广大辽阔的样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粱惠王上》)中,“肥”、“轻” 为名词作状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谭记》),句中的“以”是 介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仰韶文化原始陶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管理会计》在线作业1
下一篇 : 13春天津大学《现代物流基础》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