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华中师范大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华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 )
A. 自觉性
B. 自制力
C. 言语指导
D. 自我延迟满足
满分:2 分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负面影响( )
A. 对儿童的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
B. 阻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C. 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D. 阻碍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是个体( )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A. 社会性
B. 社会化
C. 道德品质
D. 认知
满分:2 分
4. 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 )
A. 亲子之情
B. 安全感
C.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 积极情感
满分:2 分
5.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 )的探索
A. 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 人的心理活动
C. 个体的生命过程
D. 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满分:2 分
6. 真正做到减少和制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应做到( )
A. 耐心仔细的听孩子讲话,并对其作出反应
B. 对孩子进行行为控制
C. 压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D.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满分:2 分
7. 社会成员所公认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被称为( )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差异
D. 性别角色标准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
B. 都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
C. 都是儿童主动地选择材料
D. 都有固定的场所
满分:2 分
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本要素( )
A. 外部活动情境
B. 幼儿活动的动机
C. 成人的指导
D. 幼儿的习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科学的内容十分广泛,那么选择什么内容也就无所谓了,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这是没有正确理解( )
A. 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原则
B. 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原则
C.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原则
D. 教育内容的地方性原则
满分:2 分
1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回避性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 )
A. 对儿童信号敏感
B. 与孩子身体接触少
C. 感情冷淡
D. 拒绝孩子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
A. 体验的作用
B. 家庭因素
C. 幼儿园教育
D. 自我认识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在认识某些可直接通过观察来达到教育目标的内容时,由于幼儿园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儿童观察的条件时,则可以( )
A. 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
B. 通过种植和饲养来进行
C. 通过散步和采集来进行
D. 通过观察图片或借助于电教媒体来进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关于间接指导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间接指导一般不直接干预儿童的探索过程
B. 间接指导主要表现为操作材料的设计、选择和提供
C. 间接指导旨在让儿童实现“自我指导”
D. 间接指导仅适合于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生和发展( )
A. 对身体的控制
B. 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C. 对认知活动的控制
D. 对情绪情感的控制
满分:2 分
16. 让城市的儿童认识压路机,让农村的儿童认识拖拉机,这样的考虑体现了科学教育内的( )
A. 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 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
C. 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D. 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满分:2 分
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依恋形成的原因
A. 儿童的气质特点
B. 儿童的活动
C. 母亲的态度
D. 母亲的行为特征
满分:2 分
18. 在正规性科学活动结束时,设计要充分体现( )
A. 封闭性
B. 自主性
C. 开放性
D. 互动性
满分:2 分
19. 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 )
A. 教师评价
B. 同伴评价
C. 主观选择
D. 客观标准
满分:2 分
20. 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 )
A. 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
B. 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
C. 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
D. 可自选活动时间
满分:2 分
2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中,不是一种实体,而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的一种特殊资源是( )
A. 人力资源
B. 材料资源
C. 自然资源
D. 信息资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B.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享受科学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
C.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一些科学术语
D.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尽快地得到科学结论
满分:2 分
23.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幼儿,则更多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即他们的攻击是( )
A. 敌意型攻击
B. 工具型攻击
C. 破坏型攻击
D. 冲突型攻击
满分:2 分
24. 活动过程中,随机性最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是( )
A. 正规性科学活动
B.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C. 偶发性科学活动
D. 都不是
满分:2 分
25. “奇妙的口袋”、“听一听谁在叫”这类游戏属于( )
A. 活动性游戏
B. 情景游戏
C. 排列游戏
D. 感知游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 )
A. 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
B. 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C. 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D. 具体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满分:2 分
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
A.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 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C. 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D. 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满分:2 分
28. 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冲突在儿童出生后( )就开始了
A. 11月
B. 12个月
C. 13个月
D. 14个月
满分:2 分
29.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要素的是( )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心理环境
D. 物质材料
满分:2 分
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 )
A. 生理因素
B. 规则意识
C. 父母控制模式
D. 言语指导
满分:2 分
31. 在下列活动科学活动中,能够最大强度地激发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是( )
A. 正规性科学活动
B.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C. 偶发性科学活动
D. 都不是
满分:2 分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
A.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B. 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C.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D. 给予榜样示范
满分:2 分
33.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可以进行测量的内容的是( )
A. 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
B. 在地图上测量两个城市的距离
C. 测量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阶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
满分:2 分
34.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A. 个人探索
B. 集体教学
C. 分组学习
D. 小组讨论
满分:2 分
35. 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特定的实验室
B. 科学实验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在儿童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能接受的科学现象
C. 儿童科学实验的设备和条件简单,可就近取材
D. 实验操作技术简单,要求低
满分:2 分
36. ( )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但不是抑制幼儿的行为,不是消极地克制行为,而是主动的调控自我,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中。
A. 游戏
B. 生活
C. 教学
D. 基础性
满分:2 分
37. ( )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A. 自尊心
B. 自信心
C. 自我控制
D. 延迟满足
满分:2 分
38. 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坚持科学性要求,就是( )
A. 教师要给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
B. 反对迷信
C. 不仅是要给儿童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反对迷信
D. 教师一定要用严密的、准确的术语向儿童解释科学
满分:2 分
39. 儿童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知技能,称为( )
A. 依恋
B. 印刻
C. 角色采择
D. 移情
满分:2 分
40. 下列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
A. 父母的榜样
B. 游戏
C. 助人观念的灌输
D. 自我强化
满分:2 分
41. 适宜于秋季进行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观察( )
A. 雾和霜
B. 落叶树
C. 彩虹
D. 冰
满分:2 分
42. 在同一社会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公认的性别角色行为为标准有着相当大的一致性,即是所谓的( )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相适行为
D. 性别差异
满分:2 分
43.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洛伦兹把小动物的依恋过程描述为( )
A. 母禽依恋
B. 印刻
C. 本能
D. 依恋
满分:2 分
4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 )
A. 自主活动
B. 榜样示范
C. 讲明行为规则
D. 评价外部行为
满分:2 分
45. 研究表明,母子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 )
A. 自尊心的形成
B. 自我概念的形成
C. 自信心的形成
D. 自我控制的形成
满分:2 分
46. 儿童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称为( )
A. 依恋
B. 印刻
C. 角色采择
D. 移情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7. 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 )个月之后。
A. 20
B. 21
C. 22
D. 23
满分:2 分
48. 在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活动中,发挥动力作用的要素是( )
A. 探索态度
B. 探索对象
C. 探索过程
D. 探索结果
满分:2 分
49.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的儿童,其攻击性行为越强,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即他们的攻击性是( )
A. 敌意型攻击
B. 工具型攻击
C. 破坏型攻击
D. 冲突型攻击
满分:2 分
50. 探索过程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 )
A. 心理前提
B. 物质前提
C. 核心要素
D. 以上都是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 )
A. 自觉性
B. 自制力
C. 言语指导
D. 自我延迟满足
满分:2 分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负面影响( )
A. 对儿童的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
B. 阻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C. 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D. 阻碍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是个体( )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A. 社会性
B. 社会化
C. 道德品质
D. 认知
满分:2 分
4. 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 )
A. 亲子之情
B. 安全感
C.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 积极情感
满分:2 分
5.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 )的探索
A. 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 人的心理活动
C. 个体的生命过程
D. 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满分:2 分
6. 真正做到减少和制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应做到( )
A. 耐心仔细的听孩子讲话,并对其作出反应
B. 对孩子进行行为控制
C. 压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D.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满分:2 分
7. 社会成员所公认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被称为( )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差异
D. 性别角色标准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8. 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
B. 都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
C. 都是儿童主动地选择材料
D. 都有固定的场所
满分:2 分
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本要素( )
A. 外部活动情境
B. 幼儿活动的动机
C. 成人的指导
D. 幼儿的习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0.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科学的内容十分广泛,那么选择什么内容也就无所谓了,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这是没有正确理解( )
A. 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原则
B. 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原则
C.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原则
D. 教育内容的地方性原则
满分:2 分
1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回避性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 )
A. 对儿童信号敏感
B. 与孩子身体接触少
C. 感情冷淡
D. 拒绝孩子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
A. 体验的作用
B. 家庭因素
C. 幼儿园教育
D. 自我认识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在认识某些可直接通过观察来达到教育目标的内容时,由于幼儿园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儿童观察的条件时,则可以( )
A. 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
B. 通过种植和饲养来进行
C. 通过散步和采集来进行
D. 通过观察图片或借助于电教媒体来进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关于间接指导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间接指导一般不直接干预儿童的探索过程
B. 间接指导主要表现为操作材料的设计、选择和提供
C. 间接指导旨在让儿童实现“自我指导”
D. 间接指导仅适合于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生和发展( )
A. 对身体的控制
B. 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C. 对认知活动的控制
D. 对情绪情感的控制
满分:2 分
16. 让城市的儿童认识压路机,让农村的儿童认识拖拉机,这样的考虑体现了科学教育内的( )
A. 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 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
C. 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D. 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满分:2 分
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依恋形成的原因
A. 儿童的气质特点
B. 儿童的活动
C. 母亲的态度
D. 母亲的行为特征
满分:2 分
18. 在正规性科学活动结束时,设计要充分体现( )
A. 封闭性
B. 自主性
C. 开放性
D. 互动性
满分:2 分
19. 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 )
A. 教师评价
B. 同伴评价
C. 主观选择
D. 客观标准
满分:2 分
20. 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 )
A. 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
B. 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
C. 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
D. 可自选活动时间
满分:2 分
2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中,不是一种实体,而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的一种特殊资源是( )
A. 人力资源
B. 材料资源
C. 自然资源
D. 信息资源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2.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B.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享受科学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
C.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一些科学术语
D.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尽快地得到科学结论
满分:2 分
23.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幼儿,则更多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即他们的攻击是( )
A. 敌意型攻击
B. 工具型攻击
C. 破坏型攻击
D. 冲突型攻击
满分:2 分
24. 活动过程中,随机性最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是( )
A. 正规性科学活动
B.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C. 偶发性科学活动
D. 都不是
满分:2 分
25. “奇妙的口袋”、“听一听谁在叫”这类游戏属于( )
A. 活动性游戏
B. 情景游戏
C. 排列游戏
D. 感知游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 )
A. 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
B. 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C. 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D. 具体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满分:2 分
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
A.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 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C. 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D. 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满分:2 分
28. 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冲突在儿童出生后( )就开始了
A. 11月
B. 12个月
C. 13个月
D. 14个月
满分:2 分
29.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要素的是( )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心理环境
D. 物质材料
满分:2 分
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 )
A. 生理因素
B. 规则意识
C. 父母控制模式
D. 言语指导
满分:2 分
31. 在下列活动科学活动中,能够最大强度地激发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是( )
A. 正规性科学活动
B.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C. 偶发性科学活动
D. 都不是
满分:2 分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
A.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B. 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C.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D. 给予榜样示范
满分:2 分
33.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可以进行测量的内容的是( )
A. 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
B. 在地图上测量两个城市的距离
C. 测量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阶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
满分:2 分
34.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A. 个人探索
B. 集体教学
C. 分组学习
D. 小组讨论
满分:2 分
35. 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特定的实验室
B. 科学实验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在儿童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能接受的科学现象
C. 儿童科学实验的设备和条件简单,可就近取材
D. 实验操作技术简单,要求低
满分:2 分
36. ( )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但不是抑制幼儿的行为,不是消极地克制行为,而是主动的调控自我,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中。
A. 游戏
B. 生活
C. 教学
D. 基础性
满分:2 分
37. ( )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A. 自尊心
B. 自信心
C. 自我控制
D. 延迟满足
满分:2 分
38. 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坚持科学性要求,就是( )
A. 教师要给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
B. 反对迷信
C. 不仅是要给儿童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反对迷信
D. 教师一定要用严密的、准确的术语向儿童解释科学
满分:2 分
39. 儿童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知技能,称为( )
A. 依恋
B. 印刻
C. 角色采择
D. 移情
满分:2 分
40. 下列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
A. 父母的榜样
B. 游戏
C. 助人观念的灌输
D. 自我强化
满分:2 分
41. 适宜于秋季进行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观察( )
A. 雾和霜
B. 落叶树
C. 彩虹
D. 冰
满分:2 分
42. 在同一社会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公认的性别角色行为为标准有着相当大的一致性,即是所谓的( )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相适行为
D. 性别差异
满分:2 分
43.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洛伦兹把小动物的依恋过程描述为( )
A. 母禽依恋
B. 印刻
C. 本能
D. 依恋
满分:2 分
4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 )
A. 自主活动
B. 榜样示范
C. 讲明行为规则
D. 评价外部行为
满分:2 分
45. 研究表明,母子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 )
A. 自尊心的形成
B. 自我概念的形成
C. 自信心的形成
D. 自我控制的形成
满分:2 分
46. 儿童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称为( )
A. 依恋
B. 印刻
C. 角色采择
D. 移情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7. 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 )个月之后。
A. 20
B. 21
C. 22
D. 23
满分:2 分
48. 在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活动中,发挥动力作用的要素是( )
A. 探索态度
B. 探索对象
C. 探索过程
D. 探索结果
满分:2 分
49.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的儿童,其攻击性行为越强,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即他们的攻击性是( )
A. 敌意型攻击
B. 工具型攻击
C. 破坏型攻击
D. 冲突型攻击
满分:2 分
50. 探索过程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 )
A. 心理前提
B. 物质前提
C. 核心要素
D. 以上都是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