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A. 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
B. 集群犯罪严重
C. 连续犯罪减少
D. 重大案件迅速下降
满分:4 分
2. 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
A. 加罗法洛
B. 菲利
C. 萨瑟兰
D. 弗洛伊德
满分:4 分
3. 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 刑法学
B. 社会学
C. 统计学
D. 生物学
满分:4 分
4. 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 直接原因
B. 间接原因
C. 相关因素
D. 中介环节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A. 14周岁至16周岁
B. 14周岁至18周岁
C. 12周岁至18周岁
D. 16周岁至18周岁
满分:4 分
6. 把犯罪视为是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社会心理作用的结果的犯罪学派是
A. 社会异常论
B. 文化冲突论
C. 亚文化群论
D. 社会控制论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7. 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A. 杀人
B. 制贩毒品
C. 抢劫
D. 抢夺
满分:4 分
8.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巨大的危害性和
A. 一定的连续性
B. 一定的组织性
C. 非组织性
D. 一次性
满分:4 分
9. 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
A. 社会犯
B. 法定犯
C. 政治犯
D. 风俗犯
满分:4 分
10. 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 法律义务
B. 社会责任
C. 社会道义
D. 社会角色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1.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 阶级性
B. 相对性
C. 社会性
D. 动态性
满分:4 分
12. 为了保护某些器械的功能而增设的非正常操作的装置是
A. 监测装置
B. 报警装置
C. 抗阻装置
D. 自救装置
满分:4 分
13. 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 犯罪率
B. 相对暗数
C. 绝对暗数
D. 明数
满分:4 分
14. 心理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A. 未犯罪的正常人
B. 罪犯
C. 变态人格者
D. 精神病患者
满分:4 分
15. “多愁善感,微弱的刺激往往就能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行动迟缓、腼腆、有些孤僻”所描述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抑郁质
C. 粘液质
D. 胆汁质
满分:4 分
16. 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贝卡利亚
D. 边沁
满分:4 分
17. 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引导某种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比较法
满分:4 分
18. 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A. 犯罪预测的内容
B. 犯罪预测的性质
C. 犯罪预测的条件
D. 犯罪预测的方式
满分:4 分
19. 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A. 问卷法
B. 比较法
C. 统计法
D. 分析法
满分:4 分
20. 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A. 50年代初
B. 60年代初
C. 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后
满分:4 分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A. 烟毒灾害
B. 暴力犯罪
C. 卖淫嫖娼
D. 青少年犯罪
E. 女性犯罪
满分:4 分
2. 龙勃罗梭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A. 社会异常论
B. 模仿规律
C. 天生犯罪人论
D. 处罚个别化
满分:4 分
3. 中国现阶段犯罪增长的原因有()
A. 犯罪诱发性因素得到了强化
B. 社会控制功能受到了削弱
C. 犯罪机会大大增多
D. 犯罪条件更多
E. 犯罪方式更加多样
满分:4 分
4.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 实际效果
B. 平行性
C. 具体性
D. 抽象性
E. 操作性
满分:4 分
5. 当代科学的"三论法"是
A. 信息论
B. 整体论
C. 控制论
D. 系统论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A. 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
B. 集群犯罪严重
C. 连续犯罪减少
D. 重大案件迅速下降
满分:4 分
2. 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
A. 加罗法洛
B. 菲利
C. 萨瑟兰
D. 弗洛伊德
满分:4 分
3. 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 刑法学
B. 社会学
C. 统计学
D. 生物学
满分:4 分
4. 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 直接原因
B. 间接原因
C. 相关因素
D. 中介环节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A. 14周岁至16周岁
B. 14周岁至18周岁
C. 12周岁至18周岁
D. 16周岁至18周岁
满分:4 分
6. 把犯罪视为是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社会心理作用的结果的犯罪学派是
A. 社会异常论
B. 文化冲突论
C. 亚文化群论
D. 社会控制论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7. 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A. 杀人
B. 制贩毒品
C. 抢劫
D. 抢夺
满分:4 分
8.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巨大的危害性和
A. 一定的连续性
B. 一定的组织性
C. 非组织性
D. 一次性
满分:4 分
9. 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
A. 社会犯
B. 法定犯
C. 政治犯
D. 风俗犯
满分:4 分
10. 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 法律义务
B. 社会责任
C. 社会道义
D. 社会角色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1.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 阶级性
B. 相对性
C. 社会性
D. 动态性
满分:4 分
12. 为了保护某些器械的功能而增设的非正常操作的装置是
A. 监测装置
B. 报警装置
C. 抗阻装置
D. 自救装置
满分:4 分
13. 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 犯罪率
B. 相对暗数
C. 绝对暗数
D. 明数
满分:4 分
14. 心理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A. 未犯罪的正常人
B. 罪犯
C. 变态人格者
D. 精神病患者
满分:4 分
15. “多愁善感,微弱的刺激往往就能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行动迟缓、腼腆、有些孤僻”所描述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抑郁质
C. 粘液质
D. 胆汁质
满分:4 分
16. 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贝卡利亚
D. 边沁
满分:4 分
17. 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引导某种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比较法
满分:4 分
18. 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A. 犯罪预测的内容
B. 犯罪预测的性质
C. 犯罪预测的条件
D. 犯罪预测的方式
满分:4 分
19. 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A. 问卷法
B. 比较法
C. 统计法
D. 分析法
满分:4 分
20. 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A. 50年代初
B. 60年代初
C. 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后
满分:4 分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A. 烟毒灾害
B. 暴力犯罪
C. 卖淫嫖娼
D. 青少年犯罪
E. 女性犯罪
满分:4 分
2. 龙勃罗梭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A. 社会异常论
B. 模仿规律
C. 天生犯罪人论
D. 处罚个别化
满分:4 分
3. 中国现阶段犯罪增长的原因有()
A. 犯罪诱发性因素得到了强化
B. 社会控制功能受到了削弱
C. 犯罪机会大大增多
D. 犯罪条件更多
E. 犯罪方式更加多样
满分:4 分
4.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 实际效果
B. 平行性
C. 具体性
D. 抽象性
E. 操作性
满分:4 分
5. 当代科学的"三论法"是
A. 信息论
B. 整体论
C. 控制论
D. 系统论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犯罪学》在线作业三
下一篇 : 13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犯罪学》在线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