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
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 )
A. 采用白描句式
B. 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
C. 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
D. 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
满分:4 分
3. ( )行文用语,还是先秦文章的语气,开唐宋古文。
A. 《史记》
B. 《汉书》
C. 《文选》
D. 《吊屈原文》
满分:4 分
4.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满分:4 分
5. 在西方,古代汉语文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戏剧
D. 小说
满分:4 分
6.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
A. 西汉
B. 殷周
C. 先秦两汉
D. “八代”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7. “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 )中。
A. 刘勰《文心雕龙》
B. 西晋木华《海赋》
C.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
D. 刘师培《论文杂记》
满分:4 分
8. 今人一般认为骈文起源于( )。
A. 秦汉
B. 魏晋
C. 六朝
D. 西汉
满分:4 分
9. 下列不属于散文特点的是( )
A. 散文为主,可以杂用一些排偶、对句,但很少用四六
B. 讲究朴素美,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C.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与骈文的整齐不同
D. 古文总体上是追求口语的入文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
A. 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
B.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
C. 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D. 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
满分:4 分
11. 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 )形式
A. 《孟子》
B. 《论语》
C. 《左传》
D. 《汉书》
满分:4 分
12. 唐初文风的缓慢变化不体现在哪个方面( )
A. 文学思想向教化说变
B. 绮艳而不放荡
C. 纵欲已经没有了,有了一股清新之气
D. 完全摆脱梁陈文风的影响。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 ( )与《文心雕龙》为学术史上两座以骈文写成的并峙的高峰
A. 《修竹篇序》
B. 《史通》
C. 《文赋》
D. 《文中子》
满分:4 分
14. 唐宋散文之前散体文的代表是( )
A. 殷周之文
B. 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C. 东汉到隋的散体文
D. 西汉散文
满分:4 分
15. “中国古代散文”是现代人使用的概念,( )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A. 周作人
B. 郁达夫
C. 刘半农
D. 胡适
满分:4 分
1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指斥魏晋以来的文风浮华不实,但这篇上书本身却是一篇骈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左传》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唐初至中宗仍沿袭六朝文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文以载道”说作为儒家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刘勰和王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文章声病理论到南朝永明间才由沈约等人倡导起来并被他们严守无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唐宋古文研究”这门课中,古文即是指唐代的散体文,也即是宋代以来形成的散文观念,而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颜之推对魏晋文风的批判比较客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韩愈在其《乞巧文》最早提出骈文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八代之文并非一无可取,在学术思想上,在文章体裁上,在写作方法上,都有不可磨灭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文心雕龙》:“观其结体散文,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其中“散文”是动宾结构,散指布置,文指文辞,此处之意指文字表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
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 )
A. 采用白描句式
B. 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
C. 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
D. 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
满分:4 分
3. ( )行文用语,还是先秦文章的语气,开唐宋古文。
A. 《史记》
B. 《汉书》
C. 《文选》
D. 《吊屈原文》
满分:4 分
4.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满分:4 分
5. 在西方,古代汉语文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戏剧
D. 小说
满分:4 分
6.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
A. 西汉
B. 殷周
C. 先秦两汉
D. “八代”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7. “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 )中。
A. 刘勰《文心雕龙》
B. 西晋木华《海赋》
C.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
D. 刘师培《论文杂记》
满分:4 分
8. 今人一般认为骈文起源于( )。
A. 秦汉
B. 魏晋
C. 六朝
D. 西汉
满分:4 分
9. 下列不属于散文特点的是( )
A. 散文为主,可以杂用一些排偶、对句,但很少用四六
B. 讲究朴素美,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C.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与骈文的整齐不同
D. 古文总体上是追求口语的入文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0.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
A. 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
B.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
C. 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D. 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
满分:4 分
11. 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 )形式
A. 《孟子》
B. 《论语》
C. 《左传》
D. 《汉书》
满分:4 分
12. 唐初文风的缓慢变化不体现在哪个方面( )
A. 文学思想向教化说变
B. 绮艳而不放荡
C. 纵欲已经没有了,有了一股清新之气
D. 完全摆脱梁陈文风的影响。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3. ( )与《文心雕龙》为学术史上两座以骈文写成的并峙的高峰
A. 《修竹篇序》
B. 《史通》
C. 《文赋》
D. 《文中子》
满分:4 分
14. 唐宋散文之前散体文的代表是( )
A. 殷周之文
B. 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C. 东汉到隋的散体文
D. 西汉散文
满分:4 分
15. “中国古代散文”是现代人使用的概念,( )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A. 周作人
B. 郁达夫
C. 刘半农
D. 胡适
满分:4 分
1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指斥魏晋以来的文风浮华不实,但这篇上书本身却是一篇骈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左传》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唐初至中宗仍沿袭六朝文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文以载道”说作为儒家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刘勰和王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文章声病理论到南朝永明间才由沈约等人倡导起来并被他们严守无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唐宋古文研究”这门课中,古文即是指唐代的散体文,也即是宋代以来形成的散文观念,而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颜之推对魏晋文风的批判比较客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韩愈在其《乞巧文》最早提出骈文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八代之文并非一无可取,在学术思想上,在文章体裁上,在写作方法上,都有不可磨灭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文心雕龙》:“观其结体散文,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其中“散文”是动宾结构,散指布置,文指文辞,此处之意指文字表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税法》作业2
下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税法》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