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13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2

所属学校:北京语言大学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2015-03-17 14:49:05
13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提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的是____。
A. 司马迁
B. 班固
C. 刘向
D. 扬雄
满分:4 分
2.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____对《史记》的经典评价,自此“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也成为后世史家追求的标准。
A. 刘向
B. 扬雄
C. 班固
D. 刘勰
满分:4 分
3.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____。
A. 李斯
B. 吕不韦
C. 刘向
D. 东方朔
满分:4 分
4. 《吊屈原赋》,是____谪往到长沙、途径湘水时作,与《离骚》一样,表现了愤世嫉俗的感情。
A. 贾谊
B. 司马相如
C. 东方朔
D. 枚乘
满分:4 分
5. 《过秦论》是____的代表作。
A. 晁错
B. 桓宽
C. 贾谊
D. 桓谭
满分:4 分
6. 《史记》包括五个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书、____共130篇。
A. 表
B. 志
C. 铭
D. 记
满分:4 分
7. 《盐铁论》是汉代____的代表作。
A. 贾谊
B. 仲长统
C. 桓宽
D. 晁错
满分:4 分
8. 《史记》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将一人的事迹分散于多篇,以便塑造完整的人物的描写”指的是____。
A. 互现法
B. 隐喻法
C. 省略法
D. 草蛇灰线法
满分:4 分
9.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出自____。
A. 《有所思》
B. 《上邪》
C. 《上山采蘼芜》
D. 《孔雀东南飞》
满分:4 分
10. 《史记》中《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____的历史。
A. 张良
B. 萧何
C. 韩信
D. 陈平
满分:4 分
11. 东汉班固又是一个著名的辞赋家,他曾著《两都赋》,其中两都中的东都是指哪里?
A. A南京
B. B汴京
C. C长安
D. D洛阳。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2. 成语“叶公好龙”出自__ _。
A. 《说苑》
B. 《新序》
C. 《新书》
D. 《越绝书》
满分:4 分
13. 下列不属于汉代散体大赋的是____。
A. 《子虚赋》
B. 《上林赋》
C. 《长门赋》
D. 《归田赋》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太史公书》是____的最早称谓,到了魏晋时代才易名。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满分:4 分
15. 对《古诗十九首》作出的经典评价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A. A钟嵘
B. B刘勰
C. C刘熙载
D. D曹植
满分:4 分
16.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____。
A. 《孔雀东南飞》
B. 《陌上桑》
C. 《羽林郎》
D. 《上山采蘼芜》
满分:4 分
17. 关于乐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两汉所谓的乐府是指音乐机关
B. B乐府的特点是声依永,律和声,和音乐始终不曾分离
C. C在六朝时乐府由音乐机关的名字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D. D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满分:4 分
18. 下列关于五言诗的起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
B. B 诗经 中已经有了五言的句子
C. C文人的五言诗产生于西汉
D. D五言歌谣曾被采入乐府成为歌辞
满分:4 分
19.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长于抒情
B. B通过生活情节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C. C语言精雕细琢
D. D善于运用比兴手法
满分:4 分
20. 关于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 A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B. B表现在诗歌形式的创新上
C. C表现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D. D它没有影响到汉未的五言诗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1. 《史记》中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的是 。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书
满分:4 分
22.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文人五言诗的作者是:( )?
A. 班固
B. 郑樵
C. 韩愈
D. 刘知已
满分:4 分
23. “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满分:4 分
24. 以下不属于汉代逞辞大赋的特点的是____。
A. 润色鸿业(歌唱太平)
B. 多取材于京都帝王生活
C. 结构谨严,词汇丰富,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D. 尊重个性和个人的真实感受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5. 关于王充的评价不正确的是哪项?
A. A所著《论衡》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B. B他重视文章的实用价值,但又提倡绚烂的文采
C. C他反对古代诗歌中的夸张手法
D. D他要求文章创新,反对因袭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