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__。
A. 李白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杜甫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在唐朝诗人中,创立了大量“无题”诗,作品神情绵邈、绮丽精工,富含朦胧美的诗人是__。
A. 杜牧
B. 李贺
C. 李商隐
D. 刘禹锡
满分:4 分
3. 《昔昔盐》写思妇思念征人的传统主题,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为广泛传诵的名句,它的作者是____。
A. 杨素
B. 薛道衡
C. 上官仪
D. 卢思道
满分:4 分
4. 现存的唐传奇中最早的一篇是哪一篇?
A. A《古镜记》
B. B《游仙窟》
C. C《枕中记》
D. D《补江总白猿传》
满分:4 分
5.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____的《过故人庄》。
A. 王昌龄
B. 高适
C. 王维
D. 孟浩然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6. 李白在他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里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是指?
A. A谢安
B. B谢灵运
C. C谢
D. D谢混
满分:4 分
7. 殷 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价一位边塞诗人进说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他所说的诗人是谁?
A. A高适
B. B岑参
C. C王昌龄
D. D李颀
满分:4 分
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者是____。
A. 刘禹锡
B. 杜牧
C. 李商隐
D. 柳宗元
满分:4 分
9. 《师说》提出著名论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它的作者是____。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刘禹锡
满分:4 分
10.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____编的《极玄集》。
A. 元稹
B. 白居易
C. 韩愈
D. 姚合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1. 明代胡应麟评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为古今七律第一”指的是下列哪一首诗歌____。
A. 《登高》
B. 《黄鹤楼》
C. 《登岳阳楼》
D. 《出塞》
满分:4 分
1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____。
A. 元稹
B. 白居易
C. 李商隐
D. 柳宗元
满分:4 分
13. 关于唐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文辞多华艳
B. B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 的《传奇》一书
C. C它来源于志怪小说
D. D唐传奇里已经没有神话的因素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关于初唐四杰的一个经典说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一评价是谁说的?
A. A李白
B. B杜甫
C. C王维
D. D白居易
满分:4 分
1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我们自小就能背诵的诗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
A. A李白
B. B王维
C. C孟浩然
D. D常建
满分:4 分
16. 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词人是__。
A. 韦庄
B. 张志和
C. 温庭筠
D. 李煜
满分:4 分
17. 以下不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是____。
A. 岑参
B. 常建
C. 王维
D. 孟浩然
满分:4 分
18.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____。
A. 李白
B. 韩愈
C. 白居易
D. 杜甫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9. 在唐代的诗人中,用力于七言绝句,被称为“七言圣手”的是哪位诗人?
A. A王维
B. B高适
C. C岑参
D. D王昌龄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0. 《祭十二郎文》是著名的抒情散文,被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它的作者是____。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杜牧
满分:4 分
21. 千古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作者是____。
A. 刘希夷
B. 张若虚
C. 贺知章
D. 陈子昂
满分:4 分
2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
A. A李白
B. B杜甫
C. C高适
D. D李商隐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A. 《将进酒》
B. 《行路难》
C. 《古风》
D. 《蜀道难》
满分:4 分
24. "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初唐四杰中的哪一位所写?
A. A王勃
B. B杨炯
C. C卢照邻
D. D骆宾王
满分:4 分
25. 以下属于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
A. 柳宗元
B. 白居易
C. 钱起
D. 韩愈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__。
A. 李白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杜甫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在唐朝诗人中,创立了大量“无题”诗,作品神情绵邈、绮丽精工,富含朦胧美的诗人是__。
A. 杜牧
B. 李贺
C. 李商隐
D. 刘禹锡
满分:4 分
3. 《昔昔盐》写思妇思念征人的传统主题,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为广泛传诵的名句,它的作者是____。
A. 杨素
B. 薛道衡
C. 上官仪
D. 卢思道
满分:4 分
4. 现存的唐传奇中最早的一篇是哪一篇?
A. A《古镜记》
B. B《游仙窟》
C. C《枕中记》
D. D《补江总白猿传》
满分:4 分
5.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____的《过故人庄》。
A. 王昌龄
B. 高适
C. 王维
D. 孟浩然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6. 李白在他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里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是指?
A. A谢安
B. B谢灵运
C. C谢
D. D谢混
满分:4 分
7. 殷 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价一位边塞诗人进说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他所说的诗人是谁?
A. A高适
B. B岑参
C. C王昌龄
D. D李颀
满分:4 分
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者是____。
A. 刘禹锡
B. 杜牧
C. 李商隐
D. 柳宗元
满分:4 分
9. 《师说》提出著名论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它的作者是____。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刘禹锡
满分:4 分
10.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____编的《极玄集》。
A. 元稹
B. 白居易
C. 韩愈
D. 姚合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1. 明代胡应麟评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为古今七律第一”指的是下列哪一首诗歌____。
A. 《登高》
B. 《黄鹤楼》
C. 《登岳阳楼》
D. 《出塞》
满分:4 分
1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____。
A. 元稹
B. 白居易
C. 李商隐
D. 柳宗元
满分:4 分
13. 关于唐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文辞多华艳
B. B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 的《传奇》一书
C. C它来源于志怪小说
D. D唐传奇里已经没有神话的因素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关于初唐四杰的一个经典说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一评价是谁说的?
A. A李白
B. B杜甫
C. C王维
D. D白居易
满分:4 分
1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我们自小就能背诵的诗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
A. A李白
B. B王维
C. C孟浩然
D. D常建
满分:4 分
16. 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词人是__。
A. 韦庄
B. 张志和
C. 温庭筠
D. 李煜
满分:4 分
17. 以下不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是____。
A. 岑参
B. 常建
C. 王维
D. 孟浩然
满分:4 分
18.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____。
A. 李白
B. 韩愈
C. 白居易
D. 杜甫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9. 在唐代的诗人中,用力于七言绝句,被称为“七言圣手”的是哪位诗人?
A. A王维
B. B高适
C. C岑参
D. D王昌龄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0. 《祭十二郎文》是著名的抒情散文,被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它的作者是____。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杜牧
满分:4 分
21. 千古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作者是____。
A. 刘希夷
B. 张若虚
C. 贺知章
D. 陈子昂
满分:4 分
2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
A. A李白
B. B杜甫
C. C高适
D. D李商隐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A. 《将进酒》
B. 《行路难》
C. 《古风》
D. 《蜀道难》
满分:4 分
24. "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初唐四杰中的哪一位所写?
A. A王勃
B. B杨炯
C. C卢照邻
D. D骆宾王
满分:4 分
25. 以下属于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
A. 柳宗元
B. 白居易
C. 钱起
D. 韩愈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1
下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3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