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12秋学期《可靠性理论》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对于()的产品,其平均寿命就是指该产品从开始使用到失效前的工作时间(或工作次数)的平均值。
A. 不可修复
B. 可修复
C. 以上都不对
满分:2 分
2. 所谓完成( )是指研究对象(产品)能在规定的功能参数和使用条件下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发生故障或者失效),完成所规定的正常工作。
A. 规定时间
B. 规定功能
C. 规定条件
D. 对象
满分:2 分
3. 对于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产品,应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4. 对于技术上不成熟的产品,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5. 失效率的单位多用()
A. 每小时百分之几
B. 每百小时半分之几
C. 每千小时百分之几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2 分
6.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各单元的可靠度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7. 故障树()的主要目的是当给定所有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求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他定量指标。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都不对
满分:2 分
8. 对于重要度高的产品,应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9. 当系统的可靠度指标要求很高而选用已有的单元又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可选用()。
A. 串联系统
B. 并联系统
C. 串并联系统
满分:2 分
10. 可靠度r=()时所对应的时间,称为中位寿命
A. 0.1
B. 0.2
C. 0.4
D. 0.5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 )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
A. 故障率
B. 维修率
C. 可靠度
满分:2 分
12. 串联系统的失效率()该系统的各单元的失效率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13. 由n个单元组成的串联系统表示当这n个单元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正常工作,这个系统为()
A. 串联系统
B. 并联系统
C. 串并联系统
满分:2 分
14. 可靠寿命估计值的定义是: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的比例()给定可靠度时所对应的时间。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15. 串联系统的各单元寿命服从()
A. 指数分布
B. 威布尔分布
C. 正态分布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2 分
16. 对于复杂度高的分系统、设备等,应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17.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该系统的每个单元的可靠度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18. 故障树()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导致与系统有关的不希望发生的原因和原因的组合,即寻找导致顶事件的所有的故障模式。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都不对
满分:2 分
19. 网络是指连接不同点之间的()。
A. 路线系统
B. 通道系统
C. 路线系统或通道系统
D. 路线系统与通道系统
满分:2 分
20. ()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A. 割集
B. 最小割集
C. 径集
D. 最小径集
满分:2 分
地大12秋学期《可靠性理论》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人因差错可由人的行为特征来划分()。
A. 意识差错
B. 知觉差错
C. 违章操作
D. 时间差错
满分:2 分
2. 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交通网络、煤矿井下通风网络、排水管网等系统,这些网络系统存在着多级(),形成了广义网络系统。
A. 并联
B. 串联
C. 表决系统
D. 贮备系统
满分:2 分
3. 下列属于失效分布类型的是()
A. 指数分布
B. 威布尔分布
C. 正态分布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2 分
4. 可靠性技术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应用是()
A. 可靠性设计
B. 可靠性试验
C. 可靠性优化与寿命周期费用
D. 系统可靠性
E. 软件可靠性
满分:2 分
5. 系统的工程结构图是表示组成系统的单元之间的()关系
A. 物理关系
B. 工作关系
C. 独立关系
满分:2 分
6. 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反映了产品在其全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时期是()。
A. 早期失效期
B. 晚期失效期
C. 偶然失效期
D. 耗损失效期
满分:2 分
7. 漂移性失效的主要原因是()。
A. 有一定的公差范围
B. 元器件的参数因为环境变化而发生漂移
C. 人为操作失误使元器件发生漂移
满分:2 分
8. 人的操作故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归为()。
A. 忘记做某项工作,做错了某项工作
B. 采取了不应采取的工作步骤
C. 没按规程完成某项工作
D. 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
E. 环境的不良导致操作错误
满分:2 分
9. 研究产品()等技术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均属于可靠性数学研究的内容。
A. 故障的统计规律
B.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C. 分析和预测
D. 分配和评估
E. 验收和抽样
满分:2 分
10. 加强可靠性设计,正确选用元器件并采用()等设计技术,降低元器件的使用失效率,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A. 降额
B. 热设计
C. 冗余
满分:2 分
11. 可靠性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产品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可靠性问题。
A. 设计
B. 制造
C. 安装
D. 使用
E. 维护
满分:2 分
12. 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看,故障安全结构有()。
A. 消极被动式
B. 积极主动式
C. 运行操作式
满分:2 分
1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 确定总体方案
B. Ø 应用专门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实施可靠性设计
C. 应用专门的可靠性评价分析技术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
满分:2 分
14. “元件类”故障下,加上或门,找出()或其他影响。
A. 主因故障
B. 次因故障
C. 指令故障
满分:2 分
15. 通过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可以从()各个方面分析各部分指标实现的难易情况,进一步论证产品指标的合理性。
A. 技术
B. 人力
C. 时间
D. 资源
满分:2 分
16. 可靠性指标分配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分配方法,无非是从()等方面考虑。
A. 失效率
B. 重要度
C. 复杂性
满分:2 分
17. 常用的漂移设计方法有()。
A. 均方根偏差设计法
B. 最坏情况设计法
C. 蒙特卡洛法
满分:2 分
18. 可靠性指标分配是指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经过论证和确定的可靠性指标),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合理的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各(),并将它们写入相应的设计任务书或经济技术合同中。
A. 各分系统
B. 设备
C. 单元
D. 元器件
满分:2 分
19. 影响人的可靠性因素,主要有()方面。
A. 人的自身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操作对象的设计、使用规程等因素
D. 管理方法及规章制度方面的因素
满分:2 分
20. 讨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时,必须明确()等因素。
A. 对象
B. 使用条件
C. 使用期限
D. 规定的功能
满分:2 分
地大12秋学期《可靠性理论》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可靠性框图从系统工作角度分析,是系统失效模式的集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机械设计中,强度与应力具有相同的量纲,因此可以将它们的概率密度曲线表示在统一坐标系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确定应力分布最理想方法是概率密度函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可靠性指标分配是可靠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可靠性工程的决策性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可靠性框图分析法不仅能表示系统和部件之间的联系,中间的情况也可以表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对某个门的全部输入事件中的任一输入事件作进一步分析之前,应先对完整门的全部输入事件作出完整的定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一个故障树与一个可靠性框图,可以非常容易的互相转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最小割集越多,系统越危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FTA在故障树建模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人建立的故障树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可靠性框图分析法仅限于分析一态单调关联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对于()的产品,其平均寿命就是指该产品从开始使用到失效前的工作时间(或工作次数)的平均值。
A. 不可修复
B. 可修复
C. 以上都不对
满分:2 分
2. 所谓完成( )是指研究对象(产品)能在规定的功能参数和使用条件下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发生故障或者失效),完成所规定的正常工作。
A. 规定时间
B. 规定功能
C. 规定条件
D. 对象
满分:2 分
3. 对于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产品,应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4. 对于技术上不成熟的产品,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5. 失效率的单位多用()
A. 每小时百分之几
B. 每百小时半分之几
C. 每千小时百分之几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2 分
6.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各单元的可靠度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7. 故障树()的主要目的是当给定所有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求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他定量指标。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都不对
满分:2 分
8. 对于重要度高的产品,应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9. 当系统的可靠度指标要求很高而选用已有的单元又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可选用()。
A. 串联系统
B. 并联系统
C. 串并联系统
满分:2 分
10. 可靠度r=()时所对应的时间,称为中位寿命
A. 0.1
B. 0.2
C. 0.4
D. 0.5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1. ( )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
A. 故障率
B. 维修率
C. 可靠度
满分:2 分
12. 串联系统的失效率()该系统的各单元的失效率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13. 由n个单元组成的串联系统表示当这n个单元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正常工作,这个系统为()
A. 串联系统
B. 并联系统
C. 串并联系统
满分:2 分
14. 可靠寿命估计值的定义是: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的比例()给定可靠度时所对应的时间。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15. 串联系统的各单元寿命服从()
A. 指数分布
B. 威布尔分布
C. 正态分布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2 分
16. 对于复杂度高的分系统、设备等,应分配()的可靠性指标。
A. 较低
B. 较高
C. 相等
满分:2 分
17.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该系统的每个单元的可靠度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满分:2 分
18. 故障树()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导致与系统有关的不希望发生的原因和原因的组合,即寻找导致顶事件的所有的故障模式。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都不对
满分:2 分
19. 网络是指连接不同点之间的()。
A. 路线系统
B. 通道系统
C. 路线系统或通道系统
D. 路线系统与通道系统
满分:2 分
20. ()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A. 割集
B. 最小割集
C. 径集
D. 最小径集
满分:2 分
地大12秋学期《可靠性理论》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人因差错可由人的行为特征来划分()。
A. 意识差错
B. 知觉差错
C. 违章操作
D. 时间差错
满分:2 分
2. 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交通网络、煤矿井下通风网络、排水管网等系统,这些网络系统存在着多级(),形成了广义网络系统。
A. 并联
B. 串联
C. 表决系统
D. 贮备系统
满分:2 分
3. 下列属于失效分布类型的是()
A. 指数分布
B. 威布尔分布
C. 正态分布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2 分
4. 可靠性技术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应用是()
A. 可靠性设计
B. 可靠性试验
C. 可靠性优化与寿命周期费用
D. 系统可靠性
E. 软件可靠性
满分:2 分
5. 系统的工程结构图是表示组成系统的单元之间的()关系
A. 物理关系
B. 工作关系
C. 独立关系
满分:2 分
6. 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反映了产品在其全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时期是()。
A. 早期失效期
B. 晚期失效期
C. 偶然失效期
D. 耗损失效期
满分:2 分
7. 漂移性失效的主要原因是()。
A. 有一定的公差范围
B. 元器件的参数因为环境变化而发生漂移
C. 人为操作失误使元器件发生漂移
满分:2 分
8. 人的操作故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归为()。
A. 忘记做某项工作,做错了某项工作
B. 采取了不应采取的工作步骤
C. 没按规程完成某项工作
D. 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
E. 环境的不良导致操作错误
满分:2 分
9. 研究产品()等技术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均属于可靠性数学研究的内容。
A. 故障的统计规律
B.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C. 分析和预测
D. 分配和评估
E. 验收和抽样
满分:2 分
10. 加强可靠性设计,正确选用元器件并采用()等设计技术,降低元器件的使用失效率,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A. 降额
B. 热设计
C. 冗余
满分:2 分
11. 可靠性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产品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可靠性问题。
A. 设计
B. 制造
C. 安装
D. 使用
E. 维护
满分:2 分
12. 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看,故障安全结构有()。
A. 消极被动式
B. 积极主动式
C. 运行操作式
满分:2 分
1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 确定总体方案
B. Ø 应用专门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实施可靠性设计
C. 应用专门的可靠性评价分析技术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
满分:2 分
14. “元件类”故障下,加上或门,找出()或其他影响。
A. 主因故障
B. 次因故障
C. 指令故障
满分:2 分
15. 通过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可以从()各个方面分析各部分指标实现的难易情况,进一步论证产品指标的合理性。
A. 技术
B. 人力
C. 时间
D. 资源
满分:2 分
16. 可靠性指标分配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分配方法,无非是从()等方面考虑。
A. 失效率
B. 重要度
C. 复杂性
满分:2 分
17. 常用的漂移设计方法有()。
A. 均方根偏差设计法
B. 最坏情况设计法
C. 蒙特卡洛法
满分:2 分
18. 可靠性指标分配是指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经过论证和确定的可靠性指标),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合理的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各(),并将它们写入相应的设计任务书或经济技术合同中。
A. 各分系统
B. 设备
C. 单元
D. 元器件
满分:2 分
19. 影响人的可靠性因素,主要有()方面。
A. 人的自身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操作对象的设计、使用规程等因素
D. 管理方法及规章制度方面的因素
满分:2 分
20. 讨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时,必须明确()等因素。
A. 对象
B. 使用条件
C. 使用期限
D. 规定的功能
满分:2 分
地大12秋学期《可靠性理论》期末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可靠性框图从系统工作角度分析,是系统失效模式的集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机械设计中,强度与应力具有相同的量纲,因此可以将它们的概率密度曲线表示在统一坐标系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确定应力分布最理想方法是概率密度函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可靠性指标分配是可靠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可靠性工程的决策性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可靠性框图分析法不仅能表示系统和部件之间的联系,中间的情况也可以表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对某个门的全部输入事件中的任一输入事件作进一步分析之前,应先对完整门的全部输入事件作出完整的定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一个故障树与一个可靠性框图,可以非常容易的互相转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最小割集越多,系统越危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FTA在故障树建模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人建立的故障树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可靠性框图分析法仅限于分析一态单调关联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语言大学14春《综合英语》(III)作业1
下一篇 : 12秋中国地质大学《可靠性理论》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