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考核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满分:5 分
2.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3.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满分:5 分
4.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满分:5 分
5.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满分:5 分
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7.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满分:5 分
8.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满分:5 分
9.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0.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满分:5 分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满分:5 分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满分:5 分
13.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满分:5 分
14.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满分:5 分
15.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满分:5 分
16.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满分:5 分
17.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满分:5 分
18.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满分:5 分
19. 社会形态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满分:5 分
20.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满分:5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满分:5 分
2.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3.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满分:5 分
4.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满分:5 分
5.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满分:5 分
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7.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满分:5 分
8.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满分:5 分
9.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此题选: D 满分:5 分
10.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满分:5 分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满分:5 分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满分:5 分
13.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满分:5 分
14.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满分:5 分
15.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满分:5 分
16.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满分:5 分
17.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满分:5 分
18.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满分:5 分
19. 社会形态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满分:5 分
20.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满分: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