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节)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1-3节)
学习时间:2013年9月30日-10月6日
内 容:
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本周的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知识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 诞生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课程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 诞生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与内在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2.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呈现出新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
3.对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个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十多门学科。
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发现剩余价值秘密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与必然性,反过来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并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人类历史发展总体趋势的理论指南。
(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
1.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一种发展着的科学,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僵死的学说。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最一般的东西,而不可能指出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历史经验加以认真的概括和提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内容。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之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去粗取精,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时代特点―战争与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要国际背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解决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1943年7月8日,王稼祥的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的伟大功绩:
(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附:毛泽东小档案
姓名:毛泽东
小名:石三伢子
别名:润之、廿八画生、李得胜
出生地点: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生日:1893年12月26日
逝世时间:1976年9月9日
身高:180厘米以上
生肖:蛇
个性:“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最早的志愿:当老师
最爱吃的食物:辣椒、红烧肉、武昌鱼
最爱喝的饮料:龙井茶
最喜欢的室内活动:读书、看京剧
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游泳、爬山
最喜欢的大自然风物:雪
最有影响的著作:《毛泽东选集》
最有名的诗词作品:《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典型例题:
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B
解题思路: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答案:C
解题思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验总结,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答案:A
解题思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此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