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满分:2 分
2. 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导致( )
A. 形而上学
B. 唯心主义
C. 二元论
D. 诡辩论
满分:2 分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 )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满分:2 分
4. “此也彼也,彼也此也”的观点是( )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B. 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唯物主义观点
满分:2 分
5. 人类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从某一必然状态下获得了解放,争得了自由,但尚未认识和征服的领域又会产生。这说明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 )
A. 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
C. 一个可望但不可及的理想
D. 一个最终完全实现的理想
满分:2 分
6. 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
A. 上层建筑
B. 精神文明
C. 自然科学
D. 生产方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 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满分:2 分
8. 承认我们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
A. 陷入诡辩论
B. 导致怀疑主义
C. 防止相对主义
D. 防止绝对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满分:2 分
10.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 生产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思想关系
满分:2 分
11. 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
A. 物质关系
B. 阶级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思想关系
满分:2 分
1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满分:2 分
1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再次踏进时遇到新的水流”,这句话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满分:2 分
14. 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满分:2 分
15.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必须反对( )
A. 庸俗唯物主义
B. 折衷主义
C. 宿命论
D. 形式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广延性
B. 持续性
C. 绝对性
D. 规律性
满分:2 分
17. 社会存在是指( )
A.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 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
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满分:2 分
19.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观点告诉我们( )
A. 事必躬亲
B. 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C. 无需学习间接经验
D. 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
满分:2 分
20. 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
A. 不可知论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相对主义
满分:2 分
21. 度是指( )
A.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B. 事物内容的表现形式
C. 事物成为自身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满分:2 分
2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 )
A.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B. 存在主义的观点
C. 个人主义的观点
D. 噙意志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24. 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所以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是由于( )
A. 事物发展有规律性
B. 人的认识能力的不可靠性
C. 事物存在因果性
D. 人们的实践和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C. 黑格尔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D. 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满分:2 分
2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科学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是( )
A.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B. 构成生产力的独立因素
C. 能够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中,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 间接的生产力
满分:2 分
2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 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 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满分:2 分
30.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先进的指导思想
满分:2 分
31.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 推翻原有的社会制度
B. 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政权
C. 不改变社会制度,只对社会的某些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 推翻原社会的一切成果
满分:2 分
32. 可能性是指事物内在的( )
A. 一定实现的东西
B. 与事物发展前途无关的东西
C. 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东西
D. 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满分:2 分
34.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 )
A.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自身成为目的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
满分:2 分
36.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B. 向社会实践学习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向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家学习
满分:2 分
37. 人类解放是指( )
A. 实现绝对自由
B. 不受任何限制
C. 摆脱规律的支配
D. 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8. 有人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认为( )
A.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必然的
B. 历史的偶然因素决定必然
C.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
D. 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
满分:2 分
3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C.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D.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0. 运动就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空间和位置的变化,这是(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黑格尔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 )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C. 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
D. 不可认识
满分:2 分
2.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B.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人的头脑中自生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
满分:2 分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A. 社会性
B. 实践性
C. 自然性
D. 意识性
满分:2 分
4. 下列属于认识的主体的有( )
A. 调试机器的工人
B. 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人
C. 探测矿源的地质工作者
D. 世界不同阶级属性的政党
满分:2 分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
A. 先进思想与保守思想的争论
B. 人们对问题认识上的差异
C. 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同学之间的意见分歧
满分:2 分
6.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 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
B. 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 个人需要的丰富和满足
D. 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
满分:2 分
7.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B.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满分:2 分
8.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依赖于( )
A. 人的大脑
B.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C. 客观存在
D. 社会存在
满分:2 分
9.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中有( )
A.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 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C. 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可以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D. 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
满分:2 分
10. 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
A. 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B. 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C. 具体科学可以藐视哲学
D. 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满分:2 分
2. 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导致( )
A. 形而上学
B. 唯心主义
C. 二元论
D. 诡辩论
满分:2 分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 )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满分:2 分
4. “此也彼也,彼也此也”的观点是( )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B. 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唯物主义观点
满分:2 分
5. 人类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从某一必然状态下获得了解放,争得了自由,但尚未认识和征服的领域又会产生。这说明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 )
A. 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
C. 一个可望但不可及的理想
D. 一个最终完全实现的理想
满分:2 分
6. 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
A. 上层建筑
B. 精神文明
C. 自然科学
D. 生产方式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 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满分:2 分
8. 承认我们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
A. 陷入诡辩论
B. 导致怀疑主义
C. 防止相对主义
D. 防止绝对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满分:2 分
10.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 生产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思想关系
满分:2 分
11. 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
A. 物质关系
B. 阶级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思想关系
满分:2 分
1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满分:2 分
1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再次踏进时遇到新的水流”,这句话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满分:2 分
14. 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满分:2 分
15.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必须反对( )
A. 庸俗唯物主义
B. 折衷主义
C. 宿命论
D. 形式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6.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广延性
B. 持续性
C. 绝对性
D. 规律性
满分:2 分
17. 社会存在是指( )
A.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 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
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满分:2 分
19.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观点告诉我们( )
A. 事必躬亲
B. 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C. 无需学习间接经验
D. 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
满分:2 分
20. 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
A. 不可知论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相对主义
满分:2 分
21. 度是指( )
A.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B. 事物内容的表现形式
C. 事物成为自身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满分:2 分
2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 )
A.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B. 存在主义的观点
C. 个人主义的观点
D. 噙意志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24. 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所以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是由于( )
A. 事物发展有规律性
B. 人的认识能力的不可靠性
C. 事物存在因果性
D. 人们的实践和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5.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6. 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C. 黑格尔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D. 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满分:2 分
2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科学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是( )
A.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B. 构成生产力的独立因素
C. 能够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中,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 间接的生产力
满分:2 分
2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 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 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满分:2 分
30.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先进的指导思想
满分:2 分
31.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 推翻原有的社会制度
B. 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政权
C. 不改变社会制度,只对社会的某些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 推翻原社会的一切成果
满分:2 分
32. 可能性是指事物内在的( )
A. 一定实现的东西
B. 与事物发展前途无关的东西
C. 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东西
D. 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3.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满分:2 分
34.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 )
A.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自身成为目的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
满分:2 分
36.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B. 向社会实践学习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向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家学习
满分:2 分
37. 人类解放是指( )
A. 实现绝对自由
B. 不受任何限制
C. 摆脱规律的支配
D. 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8. 有人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认为( )
A.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必然的
B. 历史的偶然因素决定必然
C.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
D. 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
满分:2 分
3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C.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D.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0. 运动就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空间和位置的变化,这是(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黑格尔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 )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C. 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
D. 不可认识
满分:2 分
2.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B.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人的头脑中自生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
满分:2 分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A. 社会性
B. 实践性
C. 自然性
D. 意识性
满分:2 分
4. 下列属于认识的主体的有( )
A. 调试机器的工人
B. 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人
C. 探测矿源的地质工作者
D. 世界不同阶级属性的政党
满分:2 分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
A. 先进思想与保守思想的争论
B. 人们对问题认识上的差异
C. 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同学之间的意见分歧
满分:2 分
6.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 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
B. 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 个人需要的丰富和满足
D. 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
满分:2 分
7.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B.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满分:2 分
8.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依赖于( )
A. 人的大脑
B.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C. 客观存在
D. 社会存在
满分:2 分
9.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中有( )
A.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 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C. 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可以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D. 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
满分:2 分
10. 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
A. 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B. 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C. 具体科学可以藐视哲学
D. 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3春福建师范大学《招贴设计》在线作业一
下一篇 : 13春福建师范大学《证券投资学》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