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四川大学《中华文化(I)2552》第2次作业
《中华文化(I)》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 )是秦统一后的文字,字形简化,形体固定,异体字减少,合文淘汰。
A. 楷书
B. 隶书
C. 小篆
D. 行书
满分:2 分
2.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 )。
A. 文明
B. 文化
C. 自然规律
D. 精神。
满分:2 分
3. ( )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A. 宋
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唐
满分:2 分
4. 中国寺庙建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永平10年建立的( )。
A. 大相国寺
B. 白马寺
C. 金山寺
D. 灵隐寺
满分:2 分
5. 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的( )8 卷记录了121 颗恒星的赤道座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A. 《春秋》
B. 《天文》
C. 《甘石星经》
D. 《灵宪》
满分:2 分
6. ( )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流行的史书体裁。二十四史都是该种类型的史书。
A. 编年体
B. 纪传体
C. 纪事本末体
D. 史评
满分:2 分
7. 藏族的史诗中( )是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A. 《格萨尔》
B. 《元朝秘史》
C. 《蒙古源流》
D. 《蒙古黄金史》
满分:2 分
8. 正史,是指纪传体史书。最早的正史是( ),以人物为本位,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
A. 《左传》
B. 《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满分:2 分
9. 中外文化大交汇有两次:一次是( ),一次是明清以后。
A. 汉唐时期
B. 两宋时期
C. 春秋时期
D. 西周
满分:2 分
10. 中国文化中的( )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A. 上古
B. 中古
C. 殷商
D. 西周
满分:2 分
11.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其中( )是核心。
A.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文化
C.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D. 北方山地农业文化
满分:2 分
12.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
A. 物态文化层
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
满分:2 分
1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周公
B. 周武王
C. 姜尚
D. 屈原
满分:2 分
14. 魏源编著的( )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史地著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A. 《康纪行》
B. 《瀛寰志略》
C. 《朔方备乘》
D. 《海国图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明清两代进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大型类书〈 〉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A. 《史记》
B. 《左传》
C. 《四库全书》
D. 《永乐大典》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中华文化(I)》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四大文明古国是指( )。
A. 埃及
B. 印度
C. 中国
D. 希腊
E. 印度
满分:4 分
2. 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 )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
A. 语言
B. 文字
C. 遗传代码
D. 性格
满分:4 分
3. 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有( )
A. 《新语》
B. 《文馆词林》
C. 《法言》
D. 《论衡》
E. 《玉台新咏》
F. 《淮南子》
满分:4 分
4.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 )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A. 迁徙
B. 聚合
C. 贸易
D. 战争
满分:4 分
5. 中国古代绘画分为( )等类型。
A. A. 宫廷绘画
B. 文人绘画
C. 宗教绘画
D. 市民绘画
E. 民间绘画
满分:4 分
6. 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 )。
A. 特定的地理环境
B. 经济状况
C. 外来因素
D. 社会政治结构
满分:4 分
7. 诗经分为( )三大类。
A. 风
B. 乐
C. 雅
D. 礼
E. 颂
满分:4 分
8. ( )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文化。
A. 农耕
B. 畜牧
C. 游牧
D. 手工业
满分:4 分
9. 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 )合为七经。
A. 论语
B. 孟子
C. 孝经
D. 论语
满分:4 分
10. 兵家著作有( )。
A. 《孙子》
B. 《孙膑兵法》
C. 《慎子》
D. 《吴子》
满分:4 分
11. 中医学四大经典是( )。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C. 《黄帝内经》
D. 《神农本草经》
E. 《本草纲目》
满分:4 分
12. 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 )
A. 季风气候明显
B. 大陆性气候强
C. 海洋气候明显
D.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满分:4 分
13. ( )的发明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火药武器
D. 造纸术
满分:4 分
14. 中国古代建筑分为( )几个类型。
A. 宫殿
B. 陵墓
C. 寺庙
D. 园林
满分:4 分
15.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 )
A. 自然崇拜
B. 生殖- 祖先崇拜
C. 图腾崇拜
D. 宗教崇拜
满分:4 分
《中华文化(I)》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东周后期,集体耕作的土地有了公田、私田之分,也就是“井田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2.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3.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惯称为三大阶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4. 原始佛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5. 狭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6. 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 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7. 19世纪60年代,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才形成规模。标志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改革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也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8. 道家的主要经典是《老子》、《道德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9. 围绕如何发展近代文化,先后有“西体中用”论,“本位文化”论、“全盘西化”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10. 双百方针是邓小平于1956年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 )是秦统一后的文字,字形简化,形体固定,异体字减少,合文淘汰。
A. 楷书
B. 隶书
C. 小篆
D. 行书
满分:2 分
2.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 )。
A. 文明
B. 文化
C. 自然规律
D. 精神。
满分:2 分
3. ( )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A. 宋
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唐
满分:2 分
4. 中国寺庙建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永平10年建立的( )。
A. 大相国寺
B. 白马寺
C. 金山寺
D. 灵隐寺
满分:2 分
5. 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的( )8 卷记录了121 颗恒星的赤道座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A. 《春秋》
B. 《天文》
C. 《甘石星经》
D. 《灵宪》
满分:2 分
6. ( )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流行的史书体裁。二十四史都是该种类型的史书。
A. 编年体
B. 纪传体
C. 纪事本末体
D. 史评
满分:2 分
7. 藏族的史诗中( )是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A. 《格萨尔》
B. 《元朝秘史》
C. 《蒙古源流》
D. 《蒙古黄金史》
满分:2 分
8. 正史,是指纪传体史书。最早的正史是( ),以人物为本位,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
A. 《左传》
B. 《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满分:2 分
9. 中外文化大交汇有两次:一次是( ),一次是明清以后。
A. 汉唐时期
B. 两宋时期
C. 春秋时期
D. 西周
满分:2 分
10. 中国文化中的( )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A. 上古
B. 中古
C. 殷商
D. 西周
满分:2 分
11.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其中( )是核心。
A.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文化
C.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D. 北方山地农业文化
满分:2 分
12.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
A. 物态文化层
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
满分:2 分
1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周公
B. 周武王
C. 姜尚
D. 屈原
满分:2 分
14. 魏源编著的( )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史地著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A. 《康纪行》
B. 《瀛寰志略》
C. 《朔方备乘》
D. 《海国图志》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5. 明清两代进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大型类书〈 〉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A. 《史记》
B. 《左传》
C. 《四库全书》
D. 《永乐大典》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中华文化(I)》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四大文明古国是指( )。
A. 埃及
B. 印度
C. 中国
D. 希腊
E. 印度
满分:4 分
2. 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 )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
A. 语言
B. 文字
C. 遗传代码
D. 性格
满分:4 分
3. 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有( )
A. 《新语》
B. 《文馆词林》
C. 《法言》
D. 《论衡》
E. 《玉台新咏》
F. 《淮南子》
满分:4 分
4.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 )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A. 迁徙
B. 聚合
C. 贸易
D. 战争
满分:4 分
5. 中国古代绘画分为( )等类型。
A. A. 宫廷绘画
B. 文人绘画
C. 宗教绘画
D. 市民绘画
E. 民间绘画
满分:4 分
6. 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 )。
A. 特定的地理环境
B. 经济状况
C. 外来因素
D. 社会政治结构
满分:4 分
7. 诗经分为( )三大类。
A. 风
B. 乐
C. 雅
D. 礼
E. 颂
满分:4 分
8. ( )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文化。
A. 农耕
B. 畜牧
C. 游牧
D. 手工业
满分:4 分
9. 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 )合为七经。
A. 论语
B. 孟子
C. 孝经
D. 论语
满分:4 分
10. 兵家著作有( )。
A. 《孙子》
B. 《孙膑兵法》
C. 《慎子》
D. 《吴子》
满分:4 分
11. 中医学四大经典是( )。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C. 《黄帝内经》
D. 《神农本草经》
E. 《本草纲目》
满分:4 分
12. 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 )
A. 季风气候明显
B. 大陆性气候强
C. 海洋气候明显
D.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满分:4 分
13. ( )的发明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火药武器
D. 造纸术
满分:4 分
14. 中国古代建筑分为( )几个类型。
A. 宫殿
B. 陵墓
C. 寺庙
D. 园林
满分:4 分
15.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 )
A. 自然崇拜
B. 生殖- 祖先崇拜
C. 图腾崇拜
D. 宗教崇拜
满分:4 分
《中华文化(I)》第2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东周后期,集体耕作的土地有了公田、私田之分,也就是“井田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2.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3.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惯称为三大阶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4. 原始佛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5. 狭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6. 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 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7. 19世纪60年代,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才形成规模。标志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改革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也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8. 道家的主要经典是《老子》、《道德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9. 围绕如何发展近代文化,先后有“西体中用”论,“本位文化”论、“全盘西化”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10. 双百方针是邓小平于1956年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2秋四川大学《专业英语1516》第1次作业
下一篇 : 12秋四川大学《组织行为学1024F》第1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