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浙大《基础医学导论》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所属学校:浙江大学 科目:基础医学导论 2015-03-17 18:56:20
浙大《基础医学导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满分:2 分
2. 炎症反应的本质是:()
A. 血管对致炎因子的反应
B. 炎细胞对致因子的反应
C. 机体防御为主的反应
D. 机体对损伤的修复
满分:2 分
3. 引起机体反应的环境变化是
A. 反射
B. 兴奋
C. 刺激
D. 反应
满分:2 分
4. 治疗外伤引起的剧烈疼痛时,皮下注射Morphine 10 mg与皮下注射Pethidine 100 mg的疗效相同,因此
A. Morphine的效能比Pethidine强10倍
B. Morphine的效价强度比Pethidine强10倍
C. Morphine的安全性比Pethidine高10倍
D. Pethidine的效能比Morphine强10倍
满分:2 分
5. 药物的最大效应(效能,maximum efficacy)是指
A. 产生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比值
B. 在足够大的剂量时产生效应的强弱
C. 产生相同效应时需要的剂量的不同
D. 引起毒性剂量的大小
满分:2 分
6.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 用药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
B. 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C. 治疗量时出现的变态反应
D. 药物对老年及儿童的有害作用
满分:2 分
7. 在下列抗肿瘤药中,骨髓抑制最轻的是 () 。
A.
氟尿嘧啶( 5-Fu )
B.
长春新碱( VCR )
C.
甲氨蝶呤( MTX )
D.
塞替派( TSPA )
满分:2 分
8. 阈电位是引起
A. 超射的临界膜电位值
B. 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C. 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D. 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9. 细菌进入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毒血症
B. 菌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败血症
满分:2 分
10. 白喉性心肌炎属于:()
A. 变质性炎症
B. 渗出性炎症
C. 增生性炎症
D. 化脓性炎症
满分:2 分
11. 维持细胞膜内外Na + 和K + 浓度差的机制
A. ATP作用
B. Na泵活动
C. K + 易化扩散
D. Na + 易化扩散
满分:2 分
12.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
A. K + 内流
B. Cl - 内流
C. Na + 内流
D. K + 外流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3. 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
A. Na + 内流
B. Na + 外流
C. K + 内流
D. K + 外流
满分:2 分
14. 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
A. 极化状态
B. 局部电位
C. 锋电位
D. 局部电流
满分:2 分
15. 氟尿嘧啶(5-FU)属于
A.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S期的药物
B.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RNA合成,作用于M期的药物
C. 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及干扰RNA功能,作用于S期及其他各期
D. 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作用于M期药物
满分:2 分
16. 药物引起最大效应50%所需的浓度(EC50)用以表示
A. 效价强度的大小
B. 最大效应的大小
C. 安全性的大小
D. 分布范围的大小
满分:2 分
17.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变性、坏死、渗出
B. 变性、渗出、增生
C. 变性、渗出、再生
D. 变质、渗出、增生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8. 完全由膜固有电学性质而非离子通道激活所引起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局部反应
C. 终板电位
D. 电紧张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9. 某药在pH=4时有50%解离,则其pKa应为
A. 2
B. 3
C. 4
D. 5
满分:2 分
20. 关于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
A. 无不应期
B. 衰减性扩布
C. 属于低幅去极化
D. 由阈下刺激引起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1. 阈强度(阈值)增大代表兴奋性
A. 增高
B. 降低
C. 不变
D. 先降低后增高
满分:2 分
22. 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的共同标志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局部电位
D. 动作电位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3. 生物利用度是指
A. 根据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来计算
B. 根据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来计算
C. 舌下含服药物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D. 口服药物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神经静息电位数值与膜两侧
A. K + 浓度差呈正变关系
B. K + 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C. Na + 浓度差呈正变关系
D. Na + 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满分:2 分
25. 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称为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 依赖性
D. 成瘾性
满分:2 分
26. 下列哪类肿瘤是肉瘤()。
A. 何杰金氏病
B. 精原细胞瘤
C. 黑色素瘤
D. 恶性畸胎瘤
满分:2 分
27. 炎症时,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成份与细胞成分经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
A. 变性
B. 炎细胞浸润
C.
D. 炎症扩散
满分:2 分
28. 抗雌激素药他莫昔芬( TAM )对下列哪一种肿瘤有效? ()
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结肠癌
D.
乳腺癌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9. 在神经轴突膜内外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
A. 等于K+的平衡电位
B. 等于Na+的平衡电位
C. 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
D. 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
满分:2 分
30. 药物的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同一类型药物之间
A. 产生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比值
B. 在足够大的剂量时产生最大效应的强弱
C. 产生相同效应时需要的剂量的不同
D. 引起毒性剂量的大小
满分:2 分
31. 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t1/2为4小时,在固定间隔固定剂量多次给药后,经过下述哪一时间即可以基本达到血浆稳态浓度?
A. 约10小时
B. 约20小时
C. 约30小时
D. 约40小时
满分:2 分
32. 神经细胞在静息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
A. K+和Na+
B. K+和Cl-
C. Na+和Cl-
D. Na+和Ca2+
满分:2 分
33. 药物受体的部分激动药是
A.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B.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
C. 对其受体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D.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较强药理效应的药物
满分:2 分
34. 药物的首关消除可能发生于
A. 舌下给药后
B. 吸入给药后
C. 口服给药后
D. 皮下注射给药后
满分:2 分
35. 坏疽性阑尾炎时,阑尾壁组织坏死是属于()。
A. 纤维素样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凝固性坏死
D. 湿性坏疽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方式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
满分:2 分
37. 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位
A. 终板电位
B. 突触后电位
C. 锋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满分:2 分
38. 兴奋性是机体( )的能力
A. 作功
B. 运动
C. 疲劳
D. 对刺激产生反应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39. 皮肤局部缺损,其下有肉芽,疤痕组织及炎症细胞浸润,边缘有新生的鳞状上皮增生,应诊断为?()。
A. 创伤一期愈合伴鳞状上皮增生
B. 皮肤慢性溃疡
C. 皮肤溃疡伴感染
D. 皮肤慢性溃疡、癌变
满分:2 分
40. 一个弱酸性药物pKa=3.4,在血浆(pH=7.4)中的解离百分率为
A. 90%
B. 99%
C. 99.9%
D. 99.99%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1. 细胞内侧负电位值由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射
满分:2 分
42. 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之一是
A. 透过脑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即可进入脑内
B. 治疗脑疾病,可使用极性高的水溶性药物
C. 治疗脑疾病,可使用极性低的脂溶性药物
D. 多数药物在脑脊液中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满分:2 分
43. 弱酸性药物phenobarbital过量中毒,为了加速排泄,应当
A. 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B. 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减少,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C. 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D. 酸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满分:2 分
44. 通道扩散的特点
A. 逆浓度梯度
B. 消耗化学能
C. 转运小分子物质
D. 以上都不是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5. 纤维素性炎的一个重要病理特点是()。
A. 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B. 有多量红细胞
C. 组织常遭破坏
D. 组织常不遭破坏
满分:2 分
46. 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
A. 血浆消除半衰期随血浆药物浓度高低而增减
B. 血浆消除半衰期随给药量大小而增减
C. 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
D. 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定的量消除
满分:2 分
47. 炎症最早出现的血管反应是:()
A. 细动脉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细动脉收缩
D. 小动脉持续痉挛
满分:2 分
48. 氟尿嘧啶(5-FU)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 骨髓抑制
B. 血压增高
C. 变态反应
D. 高尿酸血症
满分:2 分
49. 玻璃样变性,最常见于()。
A. 疤痕内
B. 静脉内
C. 关节内
D. 大动脉内
满分:2 分
50. 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错误描述
A. 防止细胞水肿
B. 造成胞内高钾
C. 造成高血钾
D. 建立膜两侧的离子储备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