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情感把握是以一种独特的情感态度对所要表现的生活作出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一种()。
A. 科学的判断
B. 认识的判断
C. 诗意的裁判
D. 纯粹理性的裁判
满分:2 分
2. 作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的原始生活材料我们称之为()。
A. 素材
B. 题材
C. 事实性材料
D. 观念性材料
满分:2 分
3. 文学写作的物化阶段就是()的过程。
A. 把心象转化为物象
B. 把物象转化为心象
C. 把原象转化为物象
D. 把物象转化为原象
满分:2 分
4. 下列哪位提出“小说界革命”
A. 鲁迅
B. 陈独秀
C. 梁启超
D. 李大钊
满分:2 分
5. 写作者运用陈述性的语言,把人物的经历、事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是()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满分:2 分
6. 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向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的发展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乐府
D. 盛唐诗歌
满分:2 分
7.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这句话出自()。
A. 《诗经》
B. 《史记》
C. 《汉语》
D. 《三国志》
满分:2 分
8. 写作者在提纯原象构造心象的同时已经在观念中开始了()的过程了。
A. 为心象寻找形式
B. 为形式寻找心象
C. 为物象寻找形式
D. 为形式寻找物象
满分:2 分
9. 《闲情偶记》的作者是()
A. 韩愈
B. 李渔
C. 方苞
D. 梁启超
满分:2 分
10. 常以时空序列设置的结构类型是( )
A. 记叙型
B. 说明型
C. 议论型
D. 综合型
满分:2 分
11. 不属于世界三种古老的戏剧的是()
A. 中国的古典戏剧
B. 古罗马戏剧
C. 印度梵剧
D. 希腊悲喜剧
满分:2 分
12. 鲁迅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个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是( )。
A. 用形象手法暗示主题
B. 说明主题的表达方式
C. 直接点明主题
D. 标明表现主题的线索
满分:2 分
13. ()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
A. 事实性材料
B. 观念性材料
C. 想象性材料
D. 科幻材料
满分:2 分
14. 下列不属于意识流小说的是
A. 《喧哗与骚动》
B. 《第二十二条军规》
C. 《墙上的斑点》
D. 《尤利西斯》
满分:2 分
15. ()是文学的唯一表达手段,也是建构文学形象的重要元素.
A. 语词
B. 体裁
C. 图像
D. 结构
满分:2 分
16. 构思的定型,以()的确定为最后标志。
A. 形式
B. 结构
C. 字句
D. 内容
满分:2 分
17. 《论戏剧艺术》的作者是()
A. 伏尔泰
B. 狄德罗
C. 莱辛
D. 歌德
满分:2 分
18. 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来证明反动派不打不倒的抽象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喻证法
D. 因果法
满分:2 分
1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文章范畴的是( )。
A. 锤炼主题
B. 编写提纲
C. 增删材料
D. 推敲语言
满分:2 分
20. 文学是通过创造性的()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生产。
A. 人物关系
B. 思维过程
C. 生命活动
D. 话语系统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1. 用说理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议论、评述的短篇文章是( )。
A. 读后感
B. 短论
C. 文艺评论
D. 学术论文
满分:2 分
22. 文学写作过程是人通过话语生产来达到对世界的情感把握,其产品就主要体现为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把握的()形态。
A. 生命关系
B. 话语物化
C. 动作表演
D. 图像展示
满分:2 分
23. 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这种能力称为()
A. 语言能力
B. 直觉
C. 写作能力
D. 语感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战国时代,()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向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的发展。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古诗十九首》
满分:2 分
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曾巩
D. 苏辙
满分:2 分
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散文写作的要领包括()
A. 立意新颖,以微见著
B. 构思精妙,结构灵活
C. 情景交融,开掘意境
D. 篇幅短小精致
满分:2 分
2. 报告文学的选材要求包括()
A. 深入生活,占有材料
B. 贴近时代脉搏,选择典型材料
C. 独具文学慧眼,选择情节材料
D. 选取奇闻轶事,大胆虚构
满分:2 分
3. 行文表达有哪些特点()
A. 行文表达既是一个传达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B. 行文表达既是一种外在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行为
C. 行文表达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D. 行文表达形式应重于内容
满分:2 分
4. 诗歌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
A. 真切充沛的感情
B. 大胆丰富的想像
C. 蕴涵丰厚的意象
D. 精炼合韵的语言
满分:2 分
5. 构思完成阶段仍然具有化生性特征,它鲜明地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A. 主题的提炼
B. 文体的确定
C. 材料的选择
D. 结构的布局
满分:2 分
6. 构思定型期的具体内容可分为()
A. 腹稿
B. 优化
C. 有序化
D. 定型化
满分:2 分
7. 根据塑造艺术形象方式的不同,把文学文体分为()
A. 叙事类
B. 韵文
C. 戏剧类
D. 抒情类
满分:2 分
8. 形象思维的特点有
A. 是一种始终不离开具体表象的思维活动
B. 通常以直觉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C. 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D. 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想像来建构具体的生活画面
满分:2 分
9. 对于戏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悲剧的特点是剧作中的主人公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发生了必然性冲突,代表善的一方以失败或毁灭的方式而告终,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预示着胜利和成功的到来。
B. 喜剧以笑为基本特征,以夸张和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表现被颠倒的、被扭曲的、变形的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从而产生滑稽戏的艺术效果
C. 喜剧遵循了"自然"和"真实"的原则,这种着眼于反映平民生活的戏剧形式,通常表现的是代表正义力量的主人公,与邪恶势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获得胜利
D. 正剧在于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的完满性。主人公追求历史的必然要求,并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而不合乎历史潮流的要求最终被否定。
满分:2 分
10. 根据所评论的对象,文艺评论可大致分为()
A. 作品评论
B. 作家评论
C. 思潮评论
D. 专题评论
满分:2 分
11. 根据诗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类为()
A. 旧体诗
B. 新体诗
C. 民歌
D. 格律诗
满分:2 分
12. 起草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A. 详细提纲式
B. 腹稿式
C. 断续式
D. 剪裁式
满分:2 分
13. 关于小说的看法错误的是()
A.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借用叙述、描写等手段来描绘环境、构造情节、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
B. 小说摹写由人的种种活动组成的内容,在叙述的形态上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小说的作者在小说中应当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情感倾向
C. "小说"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远矣。"这儿小说的概念指的就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
D. 小说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深度,还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它都有着其他语言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满分:2 分
14. 文学评论的写作时应当注意那些问题()
A. 加强文艺理论素养,掌握科学评判标准
B. 认真分析文艺现象,提出理论创新观点
C. 选择恰当评论体式,采用适宜表现方式
D. 选择生动的文学语言,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满分:2 分
15. 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A. 叙事类文体
B. 议论类文体
C. 说明类文体
D. 抒情类文体
满分:2 分
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戏剧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借用叙述、描写等手段来描绘环境、构造情节、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有不同的名称。在审美文体中,主题是指作品中通过其文本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为主题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构思探索期是指作者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完成了材料的搜集后,刚开始构思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的不可替代的具体性和个别性构成了文学写作的感性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应用文体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塑造典型形象、营构审美意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体现审美趣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文学写作主体必须带着感情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机智巧妙的艺术构思来渲染感情、强化感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灵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是人们通过观察、搜集而来的资料,在大脑中重新组合,融汇升华,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观念性材料又被称为理论材料,它是指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观点,凡是经过实践验证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都可以成为人们写作时的观念性材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记叙性文章以解释的着眼点为线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处理。结构也被称为篇章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情感把握是以一种独特的情感态度对所要表现的生活作出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一种()。
A. 科学的判断
B. 认识的判断
C. 诗意的裁判
D. 纯粹理性的裁判
满分:2 分
2. 作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的原始生活材料我们称之为()。
A. 素材
B. 题材
C. 事实性材料
D. 观念性材料
满分:2 分
3. 文学写作的物化阶段就是()的过程。
A. 把心象转化为物象
B. 把物象转化为心象
C. 把原象转化为物象
D. 把物象转化为原象
满分:2 分
4. 下列哪位提出“小说界革命”
A. 鲁迅
B. 陈独秀
C. 梁启超
D. 李大钊
满分:2 分
5. 写作者运用陈述性的语言,把人物的经历、事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是()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满分:2 分
6. 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向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的发展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乐府
D. 盛唐诗歌
满分:2 分
7.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这句话出自()。
A. 《诗经》
B. 《史记》
C. 《汉语》
D. 《三国志》
满分:2 分
8. 写作者在提纯原象构造心象的同时已经在观念中开始了()的过程了。
A. 为心象寻找形式
B. 为形式寻找心象
C. 为物象寻找形式
D. 为形式寻找物象
满分:2 分
9. 《闲情偶记》的作者是()
A. 韩愈
B. 李渔
C. 方苞
D. 梁启超
满分:2 分
10. 常以时空序列设置的结构类型是( )
A. 记叙型
B. 说明型
C. 议论型
D. 综合型
满分:2 分
11. 不属于世界三种古老的戏剧的是()
A. 中国的古典戏剧
B. 古罗马戏剧
C. 印度梵剧
D. 希腊悲喜剧
满分:2 分
12. 鲁迅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个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是( )。
A. 用形象手法暗示主题
B. 说明主题的表达方式
C. 直接点明主题
D. 标明表现主题的线索
满分:2 分
13. ()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
A. 事实性材料
B. 观念性材料
C. 想象性材料
D. 科幻材料
满分:2 分
14. 下列不属于意识流小说的是
A. 《喧哗与骚动》
B. 《第二十二条军规》
C. 《墙上的斑点》
D. 《尤利西斯》
满分:2 分
15. ()是文学的唯一表达手段,也是建构文学形象的重要元素.
A. 语词
B. 体裁
C. 图像
D. 结构
满分:2 分
16. 构思的定型,以()的确定为最后标志。
A. 形式
B. 结构
C. 字句
D. 内容
满分:2 分
17. 《论戏剧艺术》的作者是()
A. 伏尔泰
B. 狄德罗
C. 莱辛
D. 歌德
满分:2 分
18. 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来证明反动派不打不倒的抽象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喻证法
D. 因果法
满分:2 分
1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文章范畴的是( )。
A. 锤炼主题
B. 编写提纲
C. 增删材料
D. 推敲语言
满分:2 分
20. 文学是通过创造性的()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生产。
A. 人物关系
B. 思维过程
C. 生命活动
D. 话语系统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1. 用说理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议论、评述的短篇文章是( )。
A. 读后感
B. 短论
C. 文艺评论
D. 学术论文
满分:2 分
22. 文学写作过程是人通过话语生产来达到对世界的情感把握,其产品就主要体现为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把握的()形态。
A. 生命关系
B. 话语物化
C. 动作表演
D. 图像展示
满分:2 分
23. 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这种能力称为()
A. 语言能力
B. 直觉
C. 写作能力
D. 语感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24. 战国时代,()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向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的发展。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古诗十九首》
满分:2 分
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曾巩
D. 苏辙
满分:2 分
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散文写作的要领包括()
A. 立意新颖,以微见著
B. 构思精妙,结构灵活
C. 情景交融,开掘意境
D. 篇幅短小精致
满分:2 分
2. 报告文学的选材要求包括()
A. 深入生活,占有材料
B. 贴近时代脉搏,选择典型材料
C. 独具文学慧眼,选择情节材料
D. 选取奇闻轶事,大胆虚构
满分:2 分
3. 行文表达有哪些特点()
A. 行文表达既是一个传达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B. 行文表达既是一种外在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行为
C. 行文表达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D. 行文表达形式应重于内容
满分:2 分
4. 诗歌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
A. 真切充沛的感情
B. 大胆丰富的想像
C. 蕴涵丰厚的意象
D. 精炼合韵的语言
满分:2 分
5. 构思完成阶段仍然具有化生性特征,它鲜明地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A. 主题的提炼
B. 文体的确定
C. 材料的选择
D. 结构的布局
满分:2 分
6. 构思定型期的具体内容可分为()
A. 腹稿
B. 优化
C. 有序化
D. 定型化
满分:2 分
7. 根据塑造艺术形象方式的不同,把文学文体分为()
A. 叙事类
B. 韵文
C. 戏剧类
D. 抒情类
满分:2 分
8. 形象思维的特点有
A. 是一种始终不离开具体表象的思维活动
B. 通常以直觉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C. 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D. 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想像来建构具体的生活画面
满分:2 分
9. 对于戏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悲剧的特点是剧作中的主人公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发生了必然性冲突,代表善的一方以失败或毁灭的方式而告终,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预示着胜利和成功的到来。
B. 喜剧以笑为基本特征,以夸张和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表现被颠倒的、被扭曲的、变形的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从而产生滑稽戏的艺术效果
C. 喜剧遵循了"自然"和"真实"的原则,这种着眼于反映平民生活的戏剧形式,通常表现的是代表正义力量的主人公,与邪恶势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获得胜利
D. 正剧在于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的完满性。主人公追求历史的必然要求,并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而不合乎历史潮流的要求最终被否定。
满分:2 分
10. 根据所评论的对象,文艺评论可大致分为()
A. 作品评论
B. 作家评论
C. 思潮评论
D. 专题评论
满分:2 分
11. 根据诗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类为()
A. 旧体诗
B. 新体诗
C. 民歌
D. 格律诗
满分:2 分
12. 起草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A. 详细提纲式
B. 腹稿式
C. 断续式
D. 剪裁式
满分:2 分
13. 关于小说的看法错误的是()
A.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借用叙述、描写等手段来描绘环境、构造情节、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
B. 小说摹写由人的种种活动组成的内容,在叙述的形态上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小说的作者在小说中应当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情感倾向
C. "小说"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远矣。"这儿小说的概念指的就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
D. 小说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深度,还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它都有着其他语言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满分:2 分
14. 文学评论的写作时应当注意那些问题()
A. 加强文艺理论素养,掌握科学评判标准
B. 认真分析文艺现象,提出理论创新观点
C. 选择恰当评论体式,采用适宜表现方式
D. 选择生动的文学语言,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满分:2 分
15. 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A. 叙事类文体
B. 议论类文体
C. 说明类文体
D. 抒情类文体
满分:2 分
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戏剧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借用叙述、描写等手段来描绘环境、构造情节、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有不同的名称。在审美文体中,主题是指作品中通过其文本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为主题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构思探索期是指作者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完成了材料的搜集后,刚开始构思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的不可替代的具体性和个别性构成了文学写作的感性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应用文体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塑造典型形象、营构审美意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体现审美趣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文学写作主体必须带着感情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机智巧妙的艺术构思来渲染感情、强化感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灵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是人们通过观察、搜集而来的资料,在大脑中重新组合,融汇升华,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观念性材料又被称为理论材料,它是指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观点,凡是经过实践验证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都可以成为人们写作时的观念性材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记叙性文章以解释的着眼点为线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处理。结构也被称为篇章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2秋浙大《文学理论》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下一篇 : 12秋浙大《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