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公众第一次承认公共关系是( )年。
A. 1899
B. 1923
C. 1897
D. 1903
满分:4 分
2. 网络传播的优点不包括( )。
A. 超越时空,覆盖全球
B. 信息传输容量无限大
C. 信息传播高速瞬时
D. 信息的可信度高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3. 具有“传播者职业化“的特点的是( )。
A. 电子媒介传播
B. 自身传播
C. 人际传播
D. 报纸传播
E. 大众传播
满分:4 分
4. 企业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
A. CIS
B. VIS
C. CS
D. BIS
满分:4 分
5. 名牌的基础是( )。
A. 知名度
B. 美誉度
C. 定位度
D. 指名度
E. 忠诚度
满分:4 分
6. “公众优先的意识”,又可称为( )。
A. 尊重公众的意识
B. 塑造形象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
D. 创新审美的意识
E. 立足长远的意识
满分:4 分
7. 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 为了扩大自身影响而玩弄公众
B. 寻求公众的理解、认同与接纳
C. 为了赢得公众的支持而取悦公众
D. 为了双方的利益,和谐拓展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8. ( )是“职业公共关系的前奏”。
A. 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
B. 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
C. 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D. 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
满分:4 分
9. 目标要作为实施的准则和评价的标准,就必须是清晰的。它必须做到:(1)定性;(2)定量;(3)定时;(4)定空间。 以上是指制定目标的( )。
A. 重要性
B. 可行性
C. 具体性
D. 可控性
满分:4 分
10. 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特点是( )。
A. “公众要被愚弄”
B. “公众要被告知”
C. “要投公众之所好”
D. “公众意愿可以参与到决策中来”
满分:4 分
11. 公共关系学的基础与核心是( )。
A. 组织同公众的关系
B. 组织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C. 组织和媒体的关系
D. 组织和社会的关系
满分:4 分
12. 在组织已有了一定的形象或相当好的公关形象时,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既有形象、消除潜在危机而开展的公关活动属于( )。
A. 硬维系
B. 软维系
C. 强化维系
D. 进攻型公共关系
满分:4 分
13. 调研报告的结构不包括( )。
A. 序言
B. 摘要
C. 正文
D. 结束语
E. 附录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 )的主导思想是“投公众之所好”。
A. 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
B. 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
C. 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D. 双向对称性的公共关系
满分:4 分
15. 信息的完全度又称为( )。
A. 信息宽度
B. 信息向度
C. 信息精度
D. 信息真度
E. 信息融度
满分:4 分
东财《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组织最主要的公众有( )。
A. 消费者
B. 竞争对手
C. 内部员工
D. 生产者
满分:4 分
2. 组织的信息包括( )。
A. 组织的内部信息
B. 组织的外部信息
C. 组织的公众信息
D. 组织的社交信息
满分:4 分
3. CIS设计在展开阶段主要是展示理念(MIS)的过程,应包括( )。
A. VIS视觉设计
B. BIS教育训练
C. #AIS听觉设计
D. EIS环境识别
E. EVENT(活动规划)
满分:4 分
4. 公关人员的能力包括( )。
A. 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很强的认知能力
B. 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C. 较强的个人意识
D. 对紧张心理的控制能力
E. 精力过人、有雄心大志
满分:4 分
5. 企业沟通的形式有( )。
A. 组织沟通
B. 非正式沟通
C. 横向沟通
D. 纵向沟通
E. 正式沟通
满分:4 分
6.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 )。
A.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
B. 坚持原则,处事公正
C. 求真务实,高效勤奋
D. 顾全大局,严守机密
E. 服务公众,贡献社会
满分:4 分
7.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将公众分为( )。
A. 顺意公众
B. 逆意公众
C. 行为公众
D. 边缘公众
满分:4 分
8.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 )。
A. 传播媒介
B. 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C. 信息的重复
D. 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满分:4 分
9.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一般有以下( )种方式。
A. 分发
B. 寄发
C. 媒介发布
满分:4 分
10. 信息科学对组织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地表现在它使组织有能力迎接“三大挑战”,是指()。
A.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C. 企业竞争力的挑战
D. 进入WTO的挑战
满分:4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公众第一次承认公共关系是( )年。
A. 1899
B. 1923
C. 1897
D. 1903
满分:4 分
2. 网络传播的优点不包括( )。
A. 超越时空,覆盖全球
B. 信息传输容量无限大
C. 信息传播高速瞬时
D. 信息的可信度高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3. 具有“传播者职业化“的特点的是( )。
A. 电子媒介传播
B. 自身传播
C. 人际传播
D. 报纸传播
E. 大众传播
满分:4 分
4. 企业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
A. CIS
B. VIS
C. CS
D. BIS
满分:4 分
5. 名牌的基础是( )。
A. 知名度
B. 美誉度
C. 定位度
D. 指名度
E. 忠诚度
满分:4 分
6. “公众优先的意识”,又可称为( )。
A. 尊重公众的意识
B. 塑造形象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
D. 创新审美的意识
E. 立足长远的意识
满分:4 分
7. 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 为了扩大自身影响而玩弄公众
B. 寻求公众的理解、认同与接纳
C. 为了赢得公众的支持而取悦公众
D. 为了双方的利益,和谐拓展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8. ( )是“职业公共关系的前奏”。
A. 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
B. 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
C. 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D. 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
满分:4 分
9. 目标要作为实施的准则和评价的标准,就必须是清晰的。它必须做到:(1)定性;(2)定量;(3)定时;(4)定空间。 以上是指制定目标的( )。
A. 重要性
B. 可行性
C. 具体性
D. 可控性
满分:4 分
10. 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特点是( )。
A. “公众要被愚弄”
B. “公众要被告知”
C. “要投公众之所好”
D. “公众意愿可以参与到决策中来”
满分:4 分
11. 公共关系学的基础与核心是( )。
A. 组织同公众的关系
B. 组织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C. 组织和媒体的关系
D. 组织和社会的关系
满分:4 分
12. 在组织已有了一定的形象或相当好的公关形象时,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既有形象、消除潜在危机而开展的公关活动属于( )。
A. 硬维系
B. 软维系
C. 强化维系
D. 进攻型公共关系
满分:4 分
13. 调研报告的结构不包括( )。
A. 序言
B. 摘要
C. 正文
D. 结束语
E. 附录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4. ( )的主导思想是“投公众之所好”。
A. 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
B. 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
C. 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D. 双向对称性的公共关系
满分:4 分
15. 信息的完全度又称为( )。
A. 信息宽度
B. 信息向度
C. 信息精度
D. 信息真度
E. 信息融度
满分:4 分
东财《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组织最主要的公众有( )。
A. 消费者
B. 竞争对手
C. 内部员工
D. 生产者
满分:4 分
2. 组织的信息包括( )。
A. 组织的内部信息
B. 组织的外部信息
C. 组织的公众信息
D. 组织的社交信息
满分:4 分
3. CIS设计在展开阶段主要是展示理念(MIS)的过程,应包括( )。
A. VIS视觉设计
B. BIS教育训练
C. #AIS听觉设计
D. EIS环境识别
E. EVENT(活动规划)
满分:4 分
4. 公关人员的能力包括( )。
A. 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很强的认知能力
B. 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C. 较强的个人意识
D. 对紧张心理的控制能力
E. 精力过人、有雄心大志
满分:4 分
5. 企业沟通的形式有( )。
A. 组织沟通
B. 非正式沟通
C. 横向沟通
D. 纵向沟通
E. 正式沟通
满分:4 分
6.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 )。
A.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
B. 坚持原则,处事公正
C. 求真务实,高效勤奋
D. 顾全大局,严守机密
E. 服务公众,贡献社会
满分:4 分
7.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将公众分为( )。
A. 顺意公众
B. 逆意公众
C. 行为公众
D. 边缘公众
满分:4 分
8.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 )。
A. 传播媒介
B. 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C. 信息的重复
D. 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满分:4 分
9.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一般有以下( )种方式。
A. 分发
B. 寄发
C. 媒介发布
满分:4 分
10. 信息科学对组织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地表现在它使组织有能力迎接“三大挑战”,是指()。
A.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C. 企业竞争力的挑战
D. 进入WTO的挑战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