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组织行为学》随堂随练(第五章)

所属学校:东北财经大学 科目:组织行为学 2014-08-05 11:32:00
《组织行为学》随堂随练
第五章
1、激发、引导和保持一个人行为的内部或外部力量是:A
A、动机
B、激励
C、需要
D、行为
2、完成某项特定行动而给个人带来的满足感是指:B
A、物质回报
B、内部回报
C、精神回报
D、外部回报
3、把人作为完整的人来研究,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人和社会人局限:C
A、传统学派
B、人际关系学派
C、人力资源学派
D、现代学派
4、当某人体内缺乏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时,他会感到饥饿,这是指人的:C
A、激励
B、目标
C、需要
D、行为
5、需要的方向维度使个体趋向该种目标,而()则使个体逃避它。例如,美味佳肴对饥饿的人具有吸引力,而饱食且消化不良的人就可能避之不及了:D
A、方向维度
B、时间维度
C、空间维度
D、强度维度
6、(A)是指决定个体行为的方向、幅度和持续期的心理过程:
A、激励
B、目标
C、需要
D、行为
7、激励过程模式之一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BCD
A、需要、愿望或期望
B、行为
C、目标
D、反馈
8、激励过程模式之三把激励过程分为:D
A、四阶段
B、五阶段
C、六阶段
D、七阶段
9、激励过程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A)的变化上:
A、动机
B、需求
C、需要
D、行为
10、下列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BDE
A、需要层次理论
B、E.R.G理论
C、目标设置理论
D、双因素理论
E、成就需要理论
11、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C
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以上都不是
12、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波特
13、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ABCD
A、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
B、工作安全性
C、与上级的关系
D、地位
14、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C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15、几乎所有的当代动机理论都承认员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在需要、态度、个性及其他重要的个人变量上各不相同,所以管理人员在进行激励时要:C
A、个别化奖励
B、弹性工作制
C、认清个体差异
D、进行人与工作的匹配
16、(A)是指当单位绩效超过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时,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接受一定比例奖金的激励计划:
A、分红
B、绩效工资
C、知识工资
D、总奖金
17、绩效工资一般又称为:B
A、分红
B、奖励工资
C、知识工资
D、总奖金
18、(C)是给予员工部分企业的股权,允许他们分享改进的利润绩效:
A、知识工资
B、弹性工作制
C、员工持股计划
D、总奖金
19、每位员工的需要不同,因此对某人有效的强化措施,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人。管理者应当充分了解员工的差异并对他们实施:A
A、个别化奖励
B、弹性工作制
C、员工持股计划
D、进行人与工作的匹配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