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企业伦理学》测试卷(2)

所属学校:浙江大学 科目:企业伦理学 2014-09-21 13:48:00
企业伦理学期末测试卷
一、判断题10%
1、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
2、在建构现代企业的伦理文化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传统文化,而在于能否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3、性兼善恶说的观点始于汉代的王充,对其作充分论述的是汉代的董仲舒。×
4、孟子认为人性先天是善的,故无须教化;而荀子认为人性先天是恶的,故必须改造。×
5、人性论的问题是我国传统文化"德治"传统形成的人本学根据。√
6、孔子认为"仁"有极多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孔子的仁义理想人格思想充满理想主义精神,而墨子的兼爱理想人格思想则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8、志功之辩所要探讨的问题是道德的标准问题。√
9、墨子认为在"功皆未至"的情况下,则主体行为的善恶是无法评价的。×
10、中国伦理文化传统对人我关系问题的解决,是以利己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10%
1、中国传统的德性修养理论讲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心环节是(B)。
A诚意B修身C正心D致知
2、西方世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肯定,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C。
A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精神的推崇B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精神的推崇
C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德贵和思想的汲取D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人我和谐思想的汲取
3、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中,必须坚持(D)原则。
 A"全盘西化"论B"儒学复兴"论C彻底重建论D批判继承论
4、最早探讨人性问题的是(A)。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
5、"性三品说"把人之性划分,是论述人性(B)的最完整的理论。
A性兼善恶说B有善有不善说C性善说D性恶说
6、将耻与礼、义、廉诸德并称为"国之四维"的是(D)。
A顾炎武B孔子C孟子D管子
7、仁义的理想人格是(A)推崇的人生至道的理想。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8、有为"理想人格在明代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C)
A裴危页"崇有"论B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C王夫之的践形论D荀子的崇尚刚健有为说
9、(A)明确反对儒家的义利观,提出义利统一和并重的思想。
A墨子B荀子C老子D庄子
10、中国古代伦理文化传统对人我关系问题的解决,是以(D)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
A个人主义B利己主义C自我中心主义D人我合一
三、多项选择题20%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可以概括为(ABCD)
A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B有着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
C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D贯穿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2、按照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划分,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有(ABC)学说。
A道家的"任自然"之说B荀子的改造自然之说
C儒家的"辅相天地"之说D法家的法治之说
3、中华民族的世界精神主要体现在儒学世界观中的(ABC)方面。
A人道主义思想B崇尚道德教化C主张德性立世D重义轻利思想
4、主张性无善恶说的有(ABCD)
A告子B王安石C苏轼D龚自珍
5、对民族人格与品性产生巨大影响儒家理想人格理论的确立者和阐发者有(ABCD)。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6、庄子提出的(BC)思想,是对道家理想人格理论带有独创性的发挥。
A人我合一B忘己入天C天人合一D无动于心
7、荀子的"有为"人格具体作为表现为(AB)。
A制天B化性C符合人性D顺应自然界
8、属于"有为"的人格理想有(BCD)。
A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B孔孟的仁义思想C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D墨子的兼爱
9、在人我之辩中,强调利他主义精神的有(BC)。
A杨朱B儒家C墨家D庄子
10、主张尚义反利的义利观的代表人物有(ABC)。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墨子
四、问答题30%
1、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恒久价值、应当深入开掘和发扬光大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注重和谐的"和合"思想;"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等等。二是抑恶扬善,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精神和人生价值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正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气节和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等等。这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伦理文化建构,对于我们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德性的修养无疑有着重要的教化与启迪作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也应该在立足于继承的同时,注意清除其中的封建主义痕迹,而补之以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内容。譬如:从爱国主义传统中清除掉忠君思想、大汉族主义思想、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而加入必要的国际主义内容,做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从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群体观念"中剔除互相牵制和过分依赖的成分,而吸收、补充近代工业文明中注重发挥个人作用和自我实现的内容,等等。
2、中国传统道德中为什么特别推崇知耻这一德性范畴?
答:知耻指称的是自我生命个体基于一定的是非、善恶、荣辱观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一种对耻辱之行为自觉不为的一种道德情感和德行。作为对自我生命本能与原欲冲动的一种德性规范,知耻能使自我行为主体在欲望的冲动面前自觉在予以节制。因此,知耻的德性要求,对于自我真、善、美人性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德目。
  在我们理想人性的追求过程中,知耻的重要性在于它乃是自我生命个体为善去恶、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对生命之欲可能导致的恶行,知耻之心使我们有所警惕、有所自律、有所不为。可见,知耻可以使社会确立的道德和法的外在约束通过自觉的认知而变成内在的自我规范。而且,这种由内心的羞耻、知耻、自耻而形成的自律、自制,在生命之欲的追求中对自我的引导和约束的效果往往是巨大的。
知耻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追求的德性规范意义还体现在,它能在自我行为主体那里激起不甘落后,奋发向上,见贤思齐的上进心,从而成为自我进步,自强不息的推动力。所以,知耻不仅有规范自我人性不为恶的制约作用,而且也有鼓励自我人性奋发向善的鞭策作用。
  由此可见,知耻对于我们的人性造就而言是一道极其重要的道德堤防,对于生命之欲而言又是一条引导自我人生向善的正道,它促使每一个自我生命个体因羞恶憎丑而对美与善产生仰慕之心,从而自觉地接受教化从事修身养性的道德克治功夫。这是自我人生从内心深处由"耻于不善"走向"至于善"的进步过程。
3、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现代企业伦理道德文化建设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推崇的义利统一之道作为企业伦理的基本命题之一,这一思想不仅在历史上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儒商精神中诸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类理念的生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是以谋利为天职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理制欲"的理念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最大启迪在于使经营主体在对财富的攫取与谋利的竞争中能有效地确立知节、知止、知退的理智态度。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崇尚的利他主义精神,作为企业经营德性在企业伦理活动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志功之辩中强调志功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企业活动中反对功利主义的片面性,从而在经营活动的评价问题上确立既重功又重志的基本伦理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生命之死亡的超越问题上形成的"德性不朽"思想,对于我们的企业经营主体形成注重德性,注重品行的做人标准是有积极启迪意义的。
五、案例分析题30%
  《都市快报》2001年10月1日以"聚焦中国"为题,对市场"信用"的构筑问题发表了通栏文章。作者摘引了三则案例:
  案例之一两座重塑信用的城市
  去年查处的厦门特大走私案,案值高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300亿元。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该案主要策划者和操纵者赖昌星,为拉拢腐蚀党政机关干部,不惜花费1.4亿元建造了一栋7层红色小楼,人称"红楼"。这座红楼像个大染缸,但凡进去的人大都是"红"着进去,"黑"着出来。在厦门特大走私案中,居然有200名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近150名的干部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与厦门远华走私案相比,汕头骗税案并没有一个惊人的犯罪故事,没有手眼通天的中心人物,没有盘根错节的高官腐败。但汕头骗税案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涉及面广,更难以清查。远华案卷进了成片的政府官员,与当地市民并没有多少关系,而汕头的骗税分子则来自各个阶层:其中有人大代表,有国企老总,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以及妇女和老人。骗税已成为当地一种社会风气。
  案例之二南京冠生园月饼启示录
  2001年9月3日,央视揭露"冠生园陈年馅料做新饼"一事后,江苏省及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于当天下午紧急赶到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对其加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当场查封大批生产日期弄虚作假的成品及过期原料。
  这一年"冠生园事件"无疑是砸向并不景气的月饼市场的一记重拳。厂家造孽、商家遭殃、百姓倒霉,造成的恶果不仅在于退货和罚款,而是消费信心的动摇。以前曾口口声声让消费者购物时认清国有大型企业的名牌产品,现在百姓心中也许会浮出这样一个疑问:难道冠生园不是全国知名的老字号吗?
  案例之三证监会给股市上诚信课
  2001年10月份以来,伴随着股市的下跌,证券市场连续引发了一批重磅炸弹:银广厦、ST张家界、三九医药、麦科特、通海高科、华纺股份、ST黎明等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纷纷浮出水面。市场在对注册会计师、证券律师诚信质疑之时,也开始质疑承销商的信用和能力。而这恐怕是导致当前中国股市人气大跌的最深层原因。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表示,中国证监会正在加强稽查,把问题严重的中介机构淘汰出局,让虚假披露或从事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承担责任。他同时希望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使绝大多数中介机构都能诚信尽责,以建立起资本市场的诚信法则。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信用问题的解决主要靠法治,还是德治?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