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下面属于会意字的是()。
A.休
B.波
C.结
D.猫
答案:A
2.第2题
“不识字的叫文盲,不懂科学技术的是科盲”中运用了()
A.拈连
B.反语
C.移觉
D.仿词
答案:D
3.第3题
下面属时间名词的是()
A.时常、经常
B.未来、现在
C.刚才、立刻
D.从前、刚刚
答案:B
4.第4题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是()
A.递进关系复句
B.选择关系复句
C.解说关系复句
D.因果关系复句
答案:C
5.第5题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中响的复韵母()
A.谈
B.毛
C.抬
D.票
答案:D
6.第13题
下面属“被”字句的是()
A.树叶给风吹跑了。
B.小孩把花瓶打碎了。
C.小孩把被子蹬开了。
D.我们见面再说。
答案:A
7.第14题
“这张桌子三条腿”是()。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答案:C
8.第15题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中响的复韵母()
A.但
B.条
C.买
D.学
答案:B
9.第16题
下面是疑问句中反复问的是()。
A.你去吗?
B.你去,还是他去?
C.带不带他们走?
D.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答案:C
10.第17题
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别有大有小,总的来说,差异最大的是()。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文字
答案:A
11.第18题
歇后语属于()。
A.熟语
B.一般短语
C.方言词
D.成语
答案:A
12.第21题
下面含有插入语的是()
A.哎呀,下雨了,怎么办?
B.砰,砰,我正在擦枪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
C.小张,快点来。
D.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不少。
答案:D
13.第22题
下面哪一组是古词语()
A.太监、招牌
B.童生、比武
C.乡试、驸马
D.陛下、悄然
答案:C
14.第23题
下列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不具有两层关系的是()
A.儿童节
B.葡萄酒
C.盥洗室
D.狮子舞
答案:B
15.第24题
下列是连谓短语的是()
A.知道他来
B.通知小王来一趟
C.有理由这样说
D.有人反对
答案:C
16.第26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元音的是()。
A.i
B.u
C.o
D.s
答案:D
17.第27题
下列词含2个语素的是()。
A.老乡
B.加拿大
C.阿尔巴尼亚
D.芙蓉
答案:A
18.第35题
“逻辑学”是()
A.主谓式复合词
B.派生词
C.偏正式复合词
D.述补式复合词
答案:C
19.第36题
“我来到这个世界,便把真诚奉献给这个世界。”是()
A.解说关系复句
B.顺承关系复句
C.因果关系复句
D.转折关系复句
答案:B
20.第37题
下列属抽象名词的一组是()
A.欲望、文化
B.北京、宾语
C.数目、星星
D.语法、农村
答案:A
21.第38题
下列属于状态形容词的是()。
A.火红、喷香
B.仔细、果断
C.深入、切身
D.干净、高等
答案:A
22.第39题
舌面、送气、清、塞擦的辅音是()
A.q
B.sh
C.j
D.x
答案:A
23.第40题
汉字是()。
A.象形文字
B.表意文字
C.音节文字
D.音素文字
答案:B
24.第41题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前响的复韵母()
A.家
B.刚
C.叫
D.给
答案:D
25.第42题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的辅音是()
A.t
B.d
C.h
D.k
答案:B
26.第43题
下面哪一个是象形字()。
A.机
B.洗
C.象
D.字
答案:C
27.第44题
下列属于合成词的是()。
A.吩咐
B.瑟瑟
C.刚刚
D.镭射
答案:C
28.第47题
下面属“被”字句的是()。
A.鱼给猫叼走了。
B.将爱情进行到底。
C.钱包小偷借走了。
D.我们挨了批评。
答案:A
29.第54题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是()
A.i
B.a
C.s
D.u
答案:B
30.第55题
“这张桌子我用了三年”是()。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答案:D
31.第10题
惯用语
答案:
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32.第11题
借代
答案:
不直接说某人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替代,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借代,借代也叫换名。
33.第33题
句类
答案:
根据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分出的类叫句类。
34.第53题
语义场
答案:
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35.第6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无论分析什么文章,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迎刃而解。
答案:
无论分析什么文章, 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 就能迎刃而解。
条件条件
36.第7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这个走,那个来,总没有一个人到齐的时候。
答案:
这个走, 那个来, 总没有一个人到齐的时候。
并列解说
37.第8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
答案:
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
----------------------------------主谓
--------------------------------定中/偏正主谓
-------------状中
38.第9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吧
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吧
---------------------------------------------状中
-------------------------------介宾主谓
-------------------定中状中/主谓
39.第19题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看到这绿油油的麦苗,仿佛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答案:
夸张/超前夸张。
40.第20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如果材料还运不到,工期就会延迟,我们就得交违约罚款。
答案:
如果材料还运不到, 工期就会延迟, 我们就得交违约罚款。
假设假设
41.第25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他小孩病了,他爱人又出差了,他恐怕参加不了今天的会议。
答案:
他小孩病了, 他爱人又出差了, 他恐怕参加不了今天的会议。
并列因果
42.第28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你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别强词夺理了,应当赶快纠正。
答案:
你既然知道做错了, 就别强词夺理了, 应当赶快纠正。
让步并列
43.第29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为了争这么一点小利,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得不偿失。
答案:
为了争这么一点小利,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得不偿失。
目的假设
44.第30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去不去你自己拿主意
答案:
去不去你自己拿主意
----------------------------主谓
------------------------并列主谓
----------------状中同位动宾
45.第31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你说的我都做了
答案:
你说的我都做了
--------------------主谓
----------主谓
------状中
46.第32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种款式我不喜欢
答案:
这种款式我不喜欢
----------------------主谓
------------------定中主谓
------状中
47.第45题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限写一种)
答案:
回环。
48.第46题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限写一种)
答案:
串对/流水对
49.第48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答案: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 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 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递进转折
50.第49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大家笑痛了肚子
答案:
大家笑痛了肚子
------------------主谓
------------动宾
------动补
51.第50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洗了一件衣服
答案:
我洗了一件衣服
------------------主谓
--------------述宾
--------定中
52.第51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
答案:
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
-----------------------------------------主谓
------------------------------定中动宾
--------------定中状中
53.第12题
简述层递与排比的区别。
答案:
第一,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的;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行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个几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第二,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54.第34题
非基本词汇有何特点。
答案:
第一,不为全民所常用;第二,一般来说,不很稳定;第三,不具备较强的构词能力。
55.第52题
简述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答案:
第一,这是两个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声母是从音节构成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辅音是从音质角度区分出来的;第二,二者也不等同,虽然多数的声母是由辅音充当,但也有少数辅音不做声母,同时,汉语中还有零声母现象。
下面属于会意字的是()。
A.休
B.波
C.结
D.猫
答案:A
2.第2题
“不识字的叫文盲,不懂科学技术的是科盲”中运用了()
A.拈连
B.反语
C.移觉
D.仿词
答案:D
3.第3题
下面属时间名词的是()
A.时常、经常
B.未来、现在
C.刚才、立刻
D.从前、刚刚
答案:B
4.第4题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是()
A.递进关系复句
B.选择关系复句
C.解说关系复句
D.因果关系复句
答案:C
5.第5题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中响的复韵母()
A.谈
B.毛
C.抬
D.票
答案:D
6.第13题
下面属“被”字句的是()
A.树叶给风吹跑了。
B.小孩把花瓶打碎了。
C.小孩把被子蹬开了。
D.我们见面再说。
答案:A
7.第14题
“这张桌子三条腿”是()。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答案:C
8.第15题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中响的复韵母()
A.但
B.条
C.买
D.学
答案:B
9.第16题
下面是疑问句中反复问的是()。
A.你去吗?
B.你去,还是他去?
C.带不带他们走?
D.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答案:C
10.第17题
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别有大有小,总的来说,差异最大的是()。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文字
答案:A
11.第18题
歇后语属于()。
A.熟语
B.一般短语
C.方言词
D.成语
答案:A
12.第21题
下面含有插入语的是()
A.哎呀,下雨了,怎么办?
B.砰,砰,我正在擦枪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
C.小张,快点来。
D.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不少。
答案:D
13.第22题
下面哪一组是古词语()
A.太监、招牌
B.童生、比武
C.乡试、驸马
D.陛下、悄然
答案:C
14.第23题
下列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不具有两层关系的是()
A.儿童节
B.葡萄酒
C.盥洗室
D.狮子舞
答案:B
15.第24题
下列是连谓短语的是()
A.知道他来
B.通知小王来一趟
C.有理由这样说
D.有人反对
答案:C
16.第26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元音的是()。
A.i
B.u
C.o
D.s
答案:D
17.第27题
下列词含2个语素的是()。
A.老乡
B.加拿大
C.阿尔巴尼亚
D.芙蓉
答案:A
18.第35题
“逻辑学”是()
A.主谓式复合词
B.派生词
C.偏正式复合词
D.述补式复合词
答案:C
19.第36题
“我来到这个世界,便把真诚奉献给这个世界。”是()
A.解说关系复句
B.顺承关系复句
C.因果关系复句
D.转折关系复句
答案:B
20.第37题
下列属抽象名词的一组是()
A.欲望、文化
B.北京、宾语
C.数目、星星
D.语法、农村
答案:A
21.第38题
下列属于状态形容词的是()。
A.火红、喷香
B.仔细、果断
C.深入、切身
D.干净、高等
答案:A
22.第39题
舌面、送气、清、塞擦的辅音是()
A.q
B.sh
C.j
D.x
答案:A
23.第40题
汉字是()。
A.象形文字
B.表意文字
C.音节文字
D.音素文字
答案:B
24.第41题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前响的复韵母()
A.家
B.刚
C.叫
D.给
答案:D
25.第42题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的辅音是()
A.t
B.d
C.h
D.k
答案:B
26.第43题
下面哪一个是象形字()。
A.机
B.洗
C.象
D.字
答案:C
27.第44题
下列属于合成词的是()。
A.吩咐
B.瑟瑟
C.刚刚
D.镭射
答案:C
28.第47题
下面属“被”字句的是()。
A.鱼给猫叼走了。
B.将爱情进行到底。
C.钱包小偷借走了。
D.我们挨了批评。
答案:A
29.第54题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是()
A.i
B.a
C.s
D.u
答案:B
30.第55题
“这张桌子我用了三年”是()。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答案:D
31.第10题
惯用语
答案:
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32.第11题
借代
答案:
不直接说某人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替代,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借代,借代也叫换名。
33.第33题
句类
答案:
根据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分出的类叫句类。
34.第53题
语义场
答案:
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35.第6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无论分析什么文章,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迎刃而解。
答案:
无论分析什么文章, 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 就能迎刃而解。
条件条件
36.第7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这个走,那个来,总没有一个人到齐的时候。
答案:
这个走, 那个来, 总没有一个人到齐的时候。
并列解说
37.第8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
答案:
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
----------------------------------主谓
--------------------------------定中/偏正主谓
-------------状中
38.第9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吧
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讨论吧
---------------------------------------------状中
-------------------------------介宾主谓
-------------------定中状中/主谓
39.第19题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看到这绿油油的麦苗,仿佛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答案:
夸张/超前夸张。
40.第20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如果材料还运不到,工期就会延迟,我们就得交违约罚款。
答案:
如果材料还运不到, 工期就会延迟, 我们就得交违约罚款。
假设假设
41.第25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他小孩病了,他爱人又出差了,他恐怕参加不了今天的会议。
答案:
他小孩病了, 他爱人又出差了, 他恐怕参加不了今天的会议。
并列因果
42.第28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你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别强词夺理了,应当赶快纠正。
答案:
你既然知道做错了, 就别强词夺理了, 应当赶快纠正。
让步并列
43.第29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为了争这么一点小利,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得不偿失。
答案:
为了争这么一点小利,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得不偿失。
目的假设
44.第30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去不去你自己拿主意
答案:
去不去你自己拿主意
----------------------------主谓
------------------------并列主谓
----------------状中同位动宾
45.第31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你说的我都做了
答案:
你说的我都做了
--------------------主谓
----------主谓
------状中
46.第32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种款式我不喜欢
答案:
这种款式我不喜欢
----------------------主谓
------------------定中主谓
------状中
47.第45题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限写一种)
答案:
回环。
48.第46题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限写一种)
答案:
串对/流水对
49.第48题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答案: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 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 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递进转折
50.第49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大家笑痛了肚子
答案:
大家笑痛了肚子
------------------主谓
------------动宾
------动补
51.第50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洗了一件衣服
答案:
我洗了一件衣服
------------------主谓
--------------述宾
--------定中
52.第51题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
答案:
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
-----------------------------------------主谓
------------------------------定中动宾
--------------定中状中
53.第12题
简述层递与排比的区别。
答案:
第一,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的;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行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个几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第二,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54.第34题
非基本词汇有何特点。
答案:
第一,不为全民所常用;第二,一般来说,不很稳定;第三,不具备较强的构词能力。
55.第52题
简述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答案:
第一,这是两个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声母是从音节构成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辅音是从音质角度区分出来的;第二,二者也不等同,虽然多数的声母是由辅音充当,但也有少数辅音不做声母,同时,汉语中还有零声母现象。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