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15春《教育学1540》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 (满分:2)
A. 全民教育
B. 教育民主化
C. 九年义务教育
D. 教育信息化
2.教育的( )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满分:2)
A. 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满分:2)
A. 教育制度
B. 学制
C. 课程
D. 大纲
4.(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满分:2)
A. <中庸>
B. <孟子>
C. <学记>
D. <老子>
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 )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满分:2)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六三三制
D. 五三三制
6.( )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满分:2)
A. 恩人
B. 师长
C. 重要他人
D. 长辈
7.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 )两类 (满分:2)
A. 违纪
B. 攻击
C. 违法
D. 心理障碍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 (满分:2)
A. 指导性文件
B. 理论基础
C. 行动指南
D. 纲领性文件
9.( )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满分:2)
A.
B. 教育功能
C. 教育功能的释放
D. 教育目的
E. 教育价值
10.( )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满分:2)
A. 教育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手段-目标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人( ) (满分:2)
A. 老子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12.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 )特征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满分:2)
A. 空间特征
B. 时间特征
C. 自身形式
D. 距离
13.教学时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 ),在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满分:2)
A. 对象
B. 主体
C. 客体
D. 行动者
14.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 ) (满分:2)
A. 教育影响
B. 教育活动
C. 课本
D. 学校
15.( )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 (满分:2)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一致性
16.在计划或产品完成以后实施的评价是( ) (满分:2)
A. 课程评价
B. 学业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7.(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满分:2)
A. 教育影响
B. 授课
C. 课外活动
D. 教育
18.师生关系式指教师和学生在( )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满分:2)
A. 活动
B. 课堂
C. 社会交往
D. 教育教学
19.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 )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满分:2)
A. 学生
B. 家长
C. 社会
D. 教师
20.(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满分:2)
A. 校本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核心课程
D. 综合课程
二、多选题:
1.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 (满分:4)
A. 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 师生关系式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C. 师生关系式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D. 师生关系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基础
E.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前提
2.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4)
A.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B.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 学校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D.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E.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3.对于课程的含义包括( ) (满分:4)
A. 课程即教学科目
B. 课程即学习经验
C.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D.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E. 课程即书本
4.班级组织的特点( ) (满分:4)
A.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B. 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C.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D. 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E. 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5.教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满分:4)
A. 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B. 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C. 教育功能对象的出现
D. 教育功能选择的确立
E. 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6.在教育学史上,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观点( ) (满分:4)
A.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E. 教育的本质起源说
7.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 (满分:4)
A. 专业理想的建立
B. 专业知识的拓展
C. 专业能力的发展
D. 专业自我的形成
E. 专家化的出现
8.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 (满分:4)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D.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9.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 ) (满分:4)
A. 亲社会性
B. 自娱性
C. 消极性
D. 能动性
1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 (满分:4)
A. 教师方面
B. 学生方面
C. 环境方面
D. 社会方面
E. 家长方面
11.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满分:4)
A. 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B.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C.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D.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确实
E. 教育功能的释放
12.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需要注意( ) (满分:4)
A. 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
B.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C.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D.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展开
E. 学校教育要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3.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 (满分:4)
A.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 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 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
E. 形成人的独特性
1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满分:4)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E. 整体性
15.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 (满分:4)
A. 对教育活动的保持功能
B.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C.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D.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E. 对教育活动的反馈功能《教育学1540》15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 )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满分:2)
A.
B. 教育功能
C. 教育功能的释放
D. 教育目的
E. 教育价值
2.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 (满分:2)
A. 全民教育
B. 教育民主化
C. 九年义务教育
D. 教育信息化
3.( )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满分:2)
A. 恩人
B. 师长
C. 重要他人
D. 长辈
4.(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满分:2)
A. <中庸>
B. <孟子>
C. <学记>
D. <老子>
5.( )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满分:2)
A. 课程目标
B. 课程
C. 教学目标
D. 学习目标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满分:2)
A. 教育制度
B. 学制
C. 课程
D. 大纲
7.在计划或产品完成以后实施的评价是( ) (满分:2)
A. 课程评价
B. 学业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8.班级组织发育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满分:2)
A. 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B. 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C. 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 班级组织建立后的矛盾
9.( )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满分:2)
A. 教育功能
B. 教育者
C. 教育影响
D. 教育背景
10.(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满分:2)
A. 校本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核心课程
D. 综合课程
11.(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满分:2)
A. 1908
B. 1899
C. 1907
D. 1902
1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 )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满分:2)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六三三制
D. 五三三制
13.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 )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满分:2)
A. 学生
B. 家长
C. 社会
D. 教师
14.根据( )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满分:2)
A. 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B. 评价的价值标准
C. 评价的目的
D. 评价的方式
15.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 )。 (满分:2)
A. 群
B. 非正式群体
C. 正式小群体
D. 大群体
16.杜威是( )课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 (满分:2)
A. 经验主义
B. 学科中心主义
C. 社会改造主义
D. 存在主义
E. 后现代主义
17.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人( ) (满分:2)
A. 老子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18.(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质性过程。 (满分:2)
A. 教学设计
B. 教学策略
C. 教学目的
D. 课程设计
19.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 ) (满分:2)
A. 教育影响
B. 教育活动
C. 课本
D. 学校
20.(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满分:2)
A. 教育目标
B. 教育制度
C. 教育者
D. 教育功能的释放
二、多选题:
1.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4)
A.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C.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E.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应该注意( ) (满分:4)
A.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B. 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C.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D.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E. 缩短大学年限
3.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 (满分:4)
A.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 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 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
E. 形成人的独特性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 (满分:4)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E. 批判教育学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 (满分:4)
A. 专业理想的建立
B. 专业知识的拓展
C. 专业能力的发展
D. 专业自我的形成
E. 专家化的出现
6.教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满分:4)
A. 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B. 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C. 教育功能对象的出现
D. 教育功能选择的确立
E. 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7.教师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 (满分:4)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D. 教学评价
E. 教学对象
8.在教育学史上,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观点( ) (满分:4)
A.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E. 教育的本质起源说
9.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两种类型。 (满分:4)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制度化的教育
E. 非制度化的教育
10.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包括两个环节( ) (满分:4)
A. 产品的输入
B. 产品的输出
C. 产品的利用
D. 社会的需求
E. 科学文化产品的应用
11.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 ) (满分:4)
A. 亲社会性
B. 自娱性
C. 消极性
D. 能动性
12.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表现在( ) (满分:4)
A.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B. 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C. 教师职责问题
D. 家长管理问题
E.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 (满分:4)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D.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4.教师职业形象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满分:4)
A. 教师的道德形象
B. 教师的文化形象
C. 教师的人格形象
D. 教师的外表形象
E. 教师的学历水平
1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4)
A.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B.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 学校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D.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E.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单选题:
1.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 (满分:2)
A. 全民教育
B. 教育民主化
C. 九年义务教育
D. 教育信息化
2.教育的( )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满分:2)
A. 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满分:2)
A. 教育制度
B. 学制
C. 课程
D. 大纲
4.(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满分:2)
A. <中庸>
B. <孟子>
C. <学记>
D. <老子>
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 )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满分:2)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六三三制
D. 五三三制
6.( )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满分:2)
A. 恩人
B. 师长
C. 重要他人
D. 长辈
7.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 )两类 (满分:2)
A. 违纪
B. 攻击
C. 违法
D. 心理障碍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 (满分:2)
A. 指导性文件
B. 理论基础
C. 行动指南
D. 纲领性文件
9.( )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满分:2)
A.
B. 教育功能
C. 教育功能的释放
D. 教育目的
E. 教育价值
10.( )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满分:2)
A. 教育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手段-目标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人( ) (满分:2)
A. 老子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12.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 )特征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满分:2)
A. 空间特征
B. 时间特征
C. 自身形式
D. 距离
13.教学时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 ),在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满分:2)
A. 对象
B. 主体
C. 客体
D. 行动者
14.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 ) (满分:2)
A. 教育影响
B. 教育活动
C. 课本
D. 学校
15.( )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 (满分:2)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一致性
16.在计划或产品完成以后实施的评价是( ) (满分:2)
A. 课程评价
B. 学业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7.(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满分:2)
A. 教育影响
B. 授课
C. 课外活动
D. 教育
18.师生关系式指教师和学生在( )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满分:2)
A. 活动
B. 课堂
C. 社会交往
D. 教育教学
19.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 )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满分:2)
A. 学生
B. 家长
C. 社会
D. 教师
20.(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满分:2)
A. 校本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核心课程
D. 综合课程
二、多选题:
1.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 (满分:4)
A. 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 师生关系式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C. 师生关系式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D. 师生关系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基础
E.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前提
2.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4)
A.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B.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 学校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D.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E.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3.对于课程的含义包括( ) (满分:4)
A. 课程即教学科目
B. 课程即学习经验
C.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D.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E. 课程即书本
4.班级组织的特点( ) (满分:4)
A.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B. 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C.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D. 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E. 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5.教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满分:4)
A. 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B. 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C. 教育功能对象的出现
D. 教育功能选择的确立
E. 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6.在教育学史上,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观点( ) (满分:4)
A.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E. 教育的本质起源说
7.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 (满分:4)
A. 专业理想的建立
B. 专业知识的拓展
C. 专业能力的发展
D. 专业自我的形成
E. 专家化的出现
8.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 (满分:4)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D.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9.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 ) (满分:4)
A. 亲社会性
B. 自娱性
C. 消极性
D. 能动性
1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 (满分:4)
A. 教师方面
B. 学生方面
C. 环境方面
D. 社会方面
E. 家长方面
11.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满分:4)
A. 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B.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C.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D.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确实
E. 教育功能的释放
12.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需要注意( ) (满分:4)
A. 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
B.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C.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D.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展开
E. 学校教育要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3.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 (满分:4)
A.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 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 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
E. 形成人的独特性
1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满分:4)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E. 整体性
15.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 (满分:4)
A. 对教育活动的保持功能
B.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C.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D.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E. 对教育活动的反馈功能《教育学1540》15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 )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满分:2)
A.
B. 教育功能
C. 教育功能的释放
D. 教育目的
E. 教育价值
2.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 (满分:2)
A. 全民教育
B. 教育民主化
C. 九年义务教育
D. 教育信息化
3.( )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满分:2)
A. 恩人
B. 师长
C. 重要他人
D. 长辈
4.(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满分:2)
A. <中庸>
B. <孟子>
C. <学记>
D. <老子>
5.( )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满分:2)
A. 课程目标
B. 课程
C. 教学目标
D. 学习目标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满分:2)
A. 教育制度
B. 学制
C. 课程
D. 大纲
7.在计划或产品完成以后实施的评价是( ) (满分:2)
A. 课程评价
B. 学业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8.班级组织发育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满分:2)
A. 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B. 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C. 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 班级组织建立后的矛盾
9.( )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满分:2)
A. 教育功能
B. 教育者
C. 教育影响
D. 教育背景
10.(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满分:2)
A. 校本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核心课程
D. 综合课程
11.(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满分:2)
A. 1908
B. 1899
C. 1907
D. 1902
1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 )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满分:2)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六三三制
D. 五三三制
13.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 )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满分:2)
A. 学生
B. 家长
C. 社会
D. 教师
14.根据( )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满分:2)
A. 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B. 评价的价值标准
C. 评价的目的
D. 评价的方式
15.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 )。 (满分:2)
A. 群
B. 非正式群体
C. 正式小群体
D. 大群体
16.杜威是( )课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 (满分:2)
A. 经验主义
B. 学科中心主义
C. 社会改造主义
D. 存在主义
E. 后现代主义
17.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人( ) (满分:2)
A. 老子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18.(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质性过程。 (满分:2)
A. 教学设计
B. 教学策略
C. 教学目的
D. 课程设计
19.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 ) (满分:2)
A. 教育影响
B. 教育活动
C. 课本
D. 学校
20.(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满分:2)
A. 教育目标
B. 教育制度
C. 教育者
D. 教育功能的释放
二、多选题:
1.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4)
A.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C.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E.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应该注意( ) (满分:4)
A.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B. 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C.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D.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E. 缩短大学年限
3.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 (满分:4)
A.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 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 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
E. 形成人的独特性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 (满分:4)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E. 批判教育学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 (满分:4)
A. 专业理想的建立
B. 专业知识的拓展
C. 专业能力的发展
D. 专业自我的形成
E. 专家化的出现
6.教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满分:4)
A. 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B. 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C. 教育功能对象的出现
D. 教育功能选择的确立
E. 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7.教师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 (满分:4)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D. 教学评价
E. 教学对象
8.在教育学史上,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观点( ) (满分:4)
A.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E. 教育的本质起源说
9.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两种类型。 (满分:4)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制度化的教育
E. 非制度化的教育
10.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包括两个环节( ) (满分:4)
A. 产品的输入
B. 产品的输出
C. 产品的利用
D. 社会的需求
E. 科学文化产品的应用
11.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 ) (满分:4)
A. 亲社会性
B. 自娱性
C. 消极性
D. 能动性
12.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表现在( ) (满分:4)
A.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B. 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C. 教师职责问题
D. 家长管理问题
E.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 (满分:4)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D.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4.教师职业形象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满分:4)
A. 教师的道德形象
B. 教师的文化形象
C. 教师的人格形象
D. 教师的外表形象
E. 教师的学历水平
1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 ) (满分:4)
A.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B.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 学校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D.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E.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川大15春《劳动法1028》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