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6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毕业清考在线测试
大工16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毕业清考在线测试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金融资本是()。
A. 垄断的银行资本
B. 垄断的工业资本
C. 垄断的产业资本
D.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满分:1 分
2.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满分:1 分
3.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A. 复杂劳动决定的
B. 具体劳动决定的
C.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抽象劳动决定的
满分:1 分
4.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满分:1 分
5.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满分:1 分
6.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满分:1 分
7.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 物质范畴
B. 精神世界
C. 科学技术
D. 意识
满分:1 分
8.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满分:1 分
9.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 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C.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满分:1 分
10.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A. 《资本论》中
B. 《共产主义原理》中
C. 《哥达纲领批判》中
D. 《共产党宣言》中
满分:1 分
11.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A. 实践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否定的观点
满分:1 分
12.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满分:1 分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的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立统一规律
满分:1 分
14. 下列各项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的是()。
A. 一切唯物主义者
B. 某些唯心主义者
C. 马克思主义者
D. 二元论者
满分:1 分
15. 列宁是从物质与()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A. 精神
B. 意识
C. 规律
D. 事实
满分:1 分
16.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满分:1 分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满分:1 分
18. ()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A. 度
B. 质
C. 量
D. 矛盾
满分:1 分
19.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金融资本是()。
A. 垄断的银行资本
B. 垄断的工业资本
C. 垄断的产业资本
D.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满分:1 分
2.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满分:1 分
3.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A. 复杂劳动决定的
B. 具体劳动决定的
C.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抽象劳动决定的
满分:1 分
4.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满分:1 分
5.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满分:1 分
6.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满分:1 分
7.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 物质范畴
B. 精神世界
C. 科学技术
D. 意识
满分:1 分
8.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满分:1 分
9.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 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C.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满分:1 分
10.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A. 《资本论》中
B. 《共产主义原理》中
C. 《哥达纲领批判》中
D. 《共产党宣言》中
满分:1 分
11.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A. 实践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否定的观点
满分:1 分
12.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满分:1 分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的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立统一规律
满分:1 分
14. 下列各项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的是()。
A. 一切唯物主义者
B. 某些唯心主义者
C. 马克思主义者
D. 二元论者
满分:1 分
15. 列宁是从物质与()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A. 精神
B. 意识
C. 规律
D. 事实
满分:1 分
16.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满分:1 分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满分:1 分
18. ()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A. 度
B. 质
C. 量
D. 矛盾
满分:1 分
19.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