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政治》在线作业一

所属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12-18 08:15:00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64 分。)

1.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A)。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满分:4  分

2.  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A)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满分:4  分

3.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B)。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满分:4  分

4.  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C)。

A.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 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 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满分:4  分

5.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  

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 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满分:4  分

6.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满分:4  分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B)。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满分:4  分

8.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A)。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满分:4  分

9.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C)。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满分:4  分

10.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旧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满分:4  分

11.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满分:4  分

12.  哲学的两大阵营是(D)。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满分:4  分

13.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满分:4  分

14.  判定事物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根据是(D)。  

A. 在时间上是否前后相继 B. 在空间上是否并存 C. 是否同生同灭

D. 是否具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满分:4  分

15.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满分:4  分

16.  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C)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24 分。)

1.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BCD)。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满分:4  分

2.  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C)。

A. 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 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 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 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满分:4  分

3.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C)。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满分:4  分

4.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学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的有(BCD)。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满分:4  分

5.  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ABCD)。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满分:4  分

6.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ABCD)。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 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三、判断题(共 3 道试题,共 12 分。)

1.  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