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理性优化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A )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复杂人
D. 道德人
满分:4 分
2.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
A. 计划与准备
B. 组织与实施
C. 总结与报告
D. 搜集信息
满分:4 分
3. 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B )
A. 新闻效应
B. 黄灯效应
C. 红灯效应
D. 乐队效应
满分:4 分
4. 采用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的政策终结方式是(A )
A. 缩减
B. 替代
C. 分解
D. 合并
满分:4 分
5. 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D )
A. 信息资料
B. 评估标准
C. 评估方法
D. 评估报告
满分:4 分
6. 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
A. 威尔逊
B. 伊斯顿
C. 戴伊
D. 内格尔
满分:4 分
7. 以下不属于政策终结心理方面障碍来源的是(C )
A. 政策制定者
B. 政策执行者
C. 弱势群体
D. 政策受益者
满分:4 分
8. 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C )
A. 总统决定
B. 法院判决
C. 国会立法
D. 委托立法
满分:4 分
9. 以下属于官方决策者的是(A )
A. 法院
B. 政党
C. 利益集团
D. 思想库
满分:4 分
10. 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C )
A. 西蒙
B. 林布隆
C. 詹尼斯
D. 戴伊
满分:4 分
11. 下列对美国政党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 执政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
B. 在野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
C. 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其政策方针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
D. 在野党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影响力
满分:4 分
12. 关于政策的政策是(C )
A. 基本政策
B. 具体政策
C. 元政策
D. 初始政策
满分:4 分
13. 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D )
A. 对演法
B. 哥顿法
C. 头脑风暴法
D. 零起点法
满分:4 分
14. 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A )
A. 政策法律化
B. 延长政策期限
C. 打击反对力量
D. 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满分:4 分
15. “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 )中
A. 头脑风暴法
B. 哥顿法
C. 零起点法
D. 对演法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AC )
A. 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
B. 学校禁止学生抽烟喝酒
C. 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
D. 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作日
E. 街头出现了许多染成金发的中国少年
满分:4 分
2. 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CD )
A. 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B. 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
C. 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
D. 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
E. 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满分:4 分
3.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E )
A. 政治可行性
B. 经济可行性
C. 行政可行性
D. 技术可行性
E. 法律可行性
满分:4 分
4.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AC )?
A. 权利
B. 政策功能
C. 政府
D. 责任
E. 相关组织
满分:4 分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E )
A. 人大决定
B. 基本法
C. 一般法律
D. 地方性法规
E. 宪法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制度理论起源于传统的经济学。(A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规定和全国人大授予的权力制定行政法规,习惯上被称为政府立法活动。(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最强有力、最直接、最方便的沟通手段,对政策制定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第四种权力”之称。(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