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B》平时作业7
共100道题 总分:100分
答题中 单选题 一、单选题 共100题,100分
1 1分
解表剂不适用于下列何证 ) A疮疡初起有表证
B水肿初起有表证
C外感风热表证
D外感风寒表证
E麻疹已透病证 2 1分
以下诸法中除 外,均属“八法”的内容 ) A清法 补法
B和法 温法
C汗法 吐法
D下法 消法
E宣法 通法 3 1分
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三方共有的药物是 ) A防风
B柴胡
C黄柏
D薄荷
E黄芩 4 1分
首先将方剂分为二十二类有医书是: ( ) A《成方便读》
B《成方切用》
C《医方集解》
D《圣济经》
E《祖剂》 5 1分
将中药“十种”引申为方剂“十剂”的医书是: ( ) A《成方便读》
B《成方切用》
C《医方集解》
D《圣济经》
E《祖剂》 6 1分
宋代由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的方书是: ( ) A《伤寒杂病论》
B《外台秘要》
C《太平圣惠方》
D《千金翼方》
E《小儿药证直诀》 7 1分
宋代王焘编著的方书是: ( ) A《伤寒杂病论》
B《外台秘要》
C《太平圣惠方》
D《千金翼方》
E《小儿药证直诀》 8 1分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 (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明理药方论》
D《太平圣惠方》
E《药对》 9 1分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 (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明理药方论》
D《太平圣惠方》
E《药对》 10 1分
第一部开始剖析方剂理论的方书是: ( ) A《医方考》
B《普济方》
C《医方集解》
D《医学心悟》
E《伤寒明理药方论》 11 1分
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是: ( ) A《医方考》
B《普济方》
C《医方集解》
D《医学心悟》
E《伤寒明理药方论》 12 1分
“八阵”出自: ( ) A《医学心悟》
B《医方集解》
C《景岳全书》
D《外台秘要》
E《成方切用》 13 1分
“八法”出自: ( ) A《医学心悟》
B《医方集解》
C《景岳全书》
D《外台秘要》
E《成方切用》 14 1分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 ) A7:1
B3:1
C1:1
D2:1
E5:1 15 1分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 ) A7:1
B3:1
C1:1
D2:1
E5:1 16 1分
玉液汤主治: ( ) A白喉
B肺痿
C消渴
D肺痨
E肺痈 17 1分
琼玉膏主治: ( ) A白喉
B肺痿
C消渴
D肺痨
E肺痈 18 1分
吴鞠通所称的辛凉轻剂是指: ( ) A白虎汤
B银翘散
C桑菊饮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E清营汤 19 1分
吴鞠通所称的辛凉平剂是指: ( ) A白虎汤
B银翘散
C桑菊饮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E清营汤 20 1分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的方剂是: ( )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犀角地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芩清胆汤 21 1分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的方剂是: ( )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犀角地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芩清胆汤 22 1分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方剂是: ( )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犀角地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芩清胆汤 23 1分
体现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是: ( ) A百合固金汤
B金匮肾气丸
C六味地黄丸
D大补阴丸
E泰山磐石散 24 1分
体现王冰所说:“益气之源,以消阴翳”的代表方是: ( ) A百合固金汤
B金匮肾气丸
C六味地黄丸
D大补阴丸
E泰山磐石散 25 1分
三仁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 A半夏、厚朴
B射干、薄荷
C苦参、苍术
D芍药、茯苓
E干姜、木瓜 26 1分
当归拈痛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 A半夏、厚朴
B射干、薄荷
C苦参、苍术
D芍药、茯苓
E干姜、木瓜 27 1分
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 A半夏、厚朴
B射干、薄荷
C苦参、苍术
D芍药、茯苓
E干姜、木瓜 28 1分
痰热内结,症见咳嗽痰黄,咳之不爽,胸膈痞闷,小便短少,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29 1分
痰停中脘,症见两臂疼痛,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者, 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30 1分
痰热内结,症见咳嗽痰黄,咯之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31 1分
痰停中脘,症见两臂疼痛,四肢浮肿, 舌苔白腻者,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32 1分
可用于治疗喉痹的方剂是: ( ) A保和丸
B瓜蒂散
C行军散
D救急稀涎散
E盐汤探吐方 33 1分
可用于治疗宿食及干霍乱的良方是: ( ) A保和丸
B瓜蒂散
C行军散
D救急稀涎散
E盐汤探吐方 34 1分
主治脾虚停食证的方剂是: ( ) A保和丸
B健脾丸
C肥儿丸
D归脾汤
E实脾散 35 1分
主治饮食失节,暴饮暴食而致食积内停的方剂是: ( ) A保和丸
B健脾丸
C肥儿丸
D归脾汤
E实脾散 36 1分
患者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治疗宜选: ( ) A萆薢分清饮
B苓桂术甘汤
C防己黄芪汤
D当归拈痛汤
E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37 1分
患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宜选用: ( ) A萆薢分清饮
B苓桂术甘汤
C防己黄芪汤
D当归拈痛汤
E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38 1分
实脾散的功用是: ( )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E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39 1分
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是: ( )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E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40 1分
萆薢分清饮的功用是: ( )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E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41 1分
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 )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益气健脾,温中散寒
D益气生津,佥欠阴止汗
E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42 1分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 )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益气健脾,温中散寒
D益气生津,佥欠阴止汗
E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43 1分
气阴不足,体倦乏力,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脉虚数者,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加人参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4 1分
血虚气弱,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 虚者,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加人参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5 1分
气阴不足,体倦气短,口渴多汗,舌燥咽干,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6 1分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7 1分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当归补血汤
D小建中汤
E生脉散 48 1分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当归补血汤
D小建中汤
E生脉散 49 1分
心肾不足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酸枣仁汤
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50 1分
肝血不足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酸枣仁汤
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51 1分
具有温脏安蛔功用的方剂是: ( ) A布袋丸
B乌梅丸
C化虫丸
D健脾丸
E保和丸 52 1分
具有驱蛔消疳,补养脾胃功用的方剂是: ( ) A布袋丸
B乌梅丸
C化虫丸
D健脾丸
E保和丸 53 1分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柴胡 芍药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当归 黄芩
E芍药 当归 54 1分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柴胡 芍药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当归 黄芩
E芍药 当归 55 1分
一贯煎的君药是: ( ) A柴胡
B川楝子
C生地黄
D熟地黄
E香附 56 1分
越鞠丸的君药是: ( ) A柴胡
B川楝子
C生地黄
D熟地黄
E香附 57 1分
越鞠丸的君药是: ( ) A川芎
B乌药
C香附
D木香
E栀子 58 1分
加味乌药汤的君药是: ( ) A川芎
B乌药
C香附
D木香
E栀子 59 1分
治疗风邪初中经络证的方剂是: ( ) A川芎茶调散
B独活寄生汤
C天麻钩藤饮
D大秦艽汤
E小活络丹 60 1分
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的方剂是: ( ) A川芎茶调散
B独活寄生汤
C天麻钩藤饮
D大秦艽汤
E小活络丹 61 1分
复元活血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 ) A穿山甲
B桔梗
C全蝎
D地龙
E蝉蜕 62 1分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 ) A穿山甲
B桔梗
C全蝎
D地龙
E蝉蜕 63 1分
某患者,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治疗宜选用: ( ) A磁朱丸
B归脾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酸枣仁汤 64 1分
某患者,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作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治疗宜选用: ( ) A磁朱丸
B归脾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酸枣仁汤 65 1分
治疗脏躁的常用方剂是: ( ) A磁朱丸
B酸枣仁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天王补心丹 66 1分
可用以治疗癫痫的方剂是: ( ) A磁朱丸
B酸枣仁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天王补心丹 67 1分
体现“阳中求阴”的代表方是: ( ) A大补阴丸
B炙甘草汤
C一贯煎
D左归丸
E右归丸 68 1分
体现“阴中求阳”的代表方是: ( ) A大补阴丸
B炙甘草汤
C一贯煎
D左归丸
E右归丸 69 1分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治宜选用: ( ) A大柴胡汤
B葛根芩连汤
C败毒散
D芍药汤
E白头翁汤 70 1分
身热,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 A大柴胡汤
B葛根芩连汤
C败毒散
D芍药汤
E白头翁汤 71 1分
属于润下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大黄附子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72 1分
属于温下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大黄附子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73 1分
属于攻补兼施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大黄附子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74 1分
属于消法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左金丸
C五苓散
D杏苏散
E银翘散 75 1分
属于下法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左金丸
C五苓散
D杏苏散
E银翘散 76 1分
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是: ( ) A大定风珠
B龙胆泻肝汤
C羚角钩藤汤
D天麻钩藤饮
E镇肝熄风汤 77 1分
滋阴熄风的代表方剂是: ( ) A大定风珠
B龙胆泻肝汤
C羚角钩藤汤
D天麻钩藤饮
E镇肝熄风汤 78 1分
复元活血汤的君药是: ( ) A大黄、桃仁
B大黄、柴胡
C当归
D黄芪
E桃仁 79 1分
桃核承气汤的君药是: ( ) A大黄、桃仁
B大黄、柴胡
C当归
D黄芪
E桃仁 80 1分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包括: ( ) A大黄、细辛
B芍药、枳实
C人参、附子
D大戟、甘遂
E当归、厚朴 81 1分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中包括: ( ) A大黄、细辛
B芍药、枳实
C人参、附子
D大戟、甘遂
E当归、厚朴 82 1分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包括: ( ) A大黄、细辛
B芍药、枳实
C人参、附子
D大戟、甘遂
E当归、厚朴 83 1分
主治外感风邪所致头痛的常用方剂是: ( ) 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川芎茶调散
D天麻钩藤饮
E消风散 84 1分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的有效方剂是: ( ) 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川芎茶调散
D天麻钩藤饮
E消风散 85 1分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当归 黄芩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柴胡 芍药
E芍药 当归 86 1分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当归 黄芩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柴胡 芍药
E芍药 当归 87 1分
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的方剂是: ( )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旋复代赭汤
D苏子降气汤
E橘皮竹茹汤 88 1分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的方剂是: ( )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旋复代赭汤
D苏子降气汤
E橘皮竹茹汤 89 1分
桂枝汤的功用是: (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E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90 1分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E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91 1分
仙方活命饮主治: ( ) A肺痈
B阳证痈疡初起
C麻疹初起
D肠痈初起
E大头瘟 92 1分
苇茎汤主治: ( ) A肺痈
B阳证痈疡初起
C麻疹初起
D肠痈初起
E大头瘟 93 1分
小青龙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温袭肺,肺失清肃
C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D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E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94 1分
参苏饮主治证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温袭肺,肺失清肃
C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D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E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95 1分
桑菊饮主治证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温袭肺,肺失清肃
C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D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E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96 1分
桑杏汤适用于: ( ) A风邪犯肺证
B外感凉燥证
C外感温燥证
D外感风湿证
E外感风寒证 97 1分
杏苏散适用于: ( ) A风邪犯肺证
B外感凉燥证
C外感温燥证
D外感风湿证
E外感风寒证 98 1分
黄连解毒汤主治: ( ) A肝胆实火上炎证
B肝胆湿热下注证
C中上二焦火热证
D三焦火毒热盛证
E热入血分诸证 99 1分
凉膈散主治: ( ) A肝胆实火上炎证
B肝胆湿热下注证
C中上二焦火热证
D三焦火毒热盛证
E热入血分诸证 100 1分
玉女煎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 ) A肝火犯胃
B胃有积热
C胃热阴虚
D脾胃伏火
E肝胆实火
共100道题 总分:100分
答题中 单选题 一、单选题 共100题,100分
1 1分
解表剂不适用于下列何证 ) A疮疡初起有表证
B水肿初起有表证
C外感风热表证
D外感风寒表证
E麻疹已透病证 2 1分
以下诸法中除 外,均属“八法”的内容 ) A清法 补法
B和法 温法
C汗法 吐法
D下法 消法
E宣法 通法 3 1分
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三方共有的药物是 ) A防风
B柴胡
C黄柏
D薄荷
E黄芩 4 1分
首先将方剂分为二十二类有医书是: ( ) A《成方便读》
B《成方切用》
C《医方集解》
D《圣济经》
E《祖剂》 5 1分
将中药“十种”引申为方剂“十剂”的医书是: ( ) A《成方便读》
B《成方切用》
C《医方集解》
D《圣济经》
E《祖剂》 6 1分
宋代由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的方书是: ( ) A《伤寒杂病论》
B《外台秘要》
C《太平圣惠方》
D《千金翼方》
E《小儿药证直诀》 7 1分
宋代王焘编著的方书是: ( ) A《伤寒杂病论》
B《外台秘要》
C《太平圣惠方》
D《千金翼方》
E《小儿药证直诀》 8 1分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 (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明理药方论》
D《太平圣惠方》
E《药对》 9 1分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 (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明理药方论》
D《太平圣惠方》
E《药对》 10 1分
第一部开始剖析方剂理论的方书是: ( ) A《医方考》
B《普济方》
C《医方集解》
D《医学心悟》
E《伤寒明理药方论》 11 1分
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是: ( ) A《医方考》
B《普济方》
C《医方集解》
D《医学心悟》
E《伤寒明理药方论》 12 1分
“八阵”出自: ( ) A《医学心悟》
B《医方集解》
C《景岳全书》
D《外台秘要》
E《成方切用》 13 1分
“八法”出自: ( ) A《医学心悟》
B《医方集解》
C《景岳全书》
D《外台秘要》
E《成方切用》 14 1分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 ) A7:1
B3:1
C1:1
D2:1
E5:1 15 1分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 ) A7:1
B3:1
C1:1
D2:1
E5:1 16 1分
玉液汤主治: ( ) A白喉
B肺痿
C消渴
D肺痨
E肺痈 17 1分
琼玉膏主治: ( ) A白喉
B肺痿
C消渴
D肺痨
E肺痈 18 1分
吴鞠通所称的辛凉轻剂是指: ( ) A白虎汤
B银翘散
C桑菊饮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E清营汤 19 1分
吴鞠通所称的辛凉平剂是指: ( ) A白虎汤
B银翘散
C桑菊饮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E清营汤 20 1分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的方剂是: ( )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犀角地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芩清胆汤 21 1分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的方剂是: ( )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犀角地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芩清胆汤 22 1分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方剂是: ( )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犀角地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芩清胆汤 23 1分
体现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是: ( ) A百合固金汤
B金匮肾气丸
C六味地黄丸
D大补阴丸
E泰山磐石散 24 1分
体现王冰所说:“益气之源,以消阴翳”的代表方是: ( ) A百合固金汤
B金匮肾气丸
C六味地黄丸
D大补阴丸
E泰山磐石散 25 1分
三仁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 A半夏、厚朴
B射干、薄荷
C苦参、苍术
D芍药、茯苓
E干姜、木瓜 26 1分
当归拈痛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 A半夏、厚朴
B射干、薄荷
C苦参、苍术
D芍药、茯苓
E干姜、木瓜 27 1分
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 A半夏、厚朴
B射干、薄荷
C苦参、苍术
D芍药、茯苓
E干姜、木瓜 28 1分
痰热内结,症见咳嗽痰黄,咳之不爽,胸膈痞闷,小便短少,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29 1分
痰停中脘,症见两臂疼痛,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者, 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30 1分
痰热内结,症见咳嗽痰黄,咯之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31 1分
痰停中脘,症见两臂疼痛,四肢浮肿, 舌苔白腻者,治宜选用: (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小陷胸汤
C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
E茯苓丸 32 1分
可用于治疗喉痹的方剂是: ( ) A保和丸
B瓜蒂散
C行军散
D救急稀涎散
E盐汤探吐方 33 1分
可用于治疗宿食及干霍乱的良方是: ( ) A保和丸
B瓜蒂散
C行军散
D救急稀涎散
E盐汤探吐方 34 1分
主治脾虚停食证的方剂是: ( ) A保和丸
B健脾丸
C肥儿丸
D归脾汤
E实脾散 35 1分
主治饮食失节,暴饮暴食而致食积内停的方剂是: ( ) A保和丸
B健脾丸
C肥儿丸
D归脾汤
E实脾散 36 1分
患者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治疗宜选: ( ) A萆薢分清饮
B苓桂术甘汤
C防己黄芪汤
D当归拈痛汤
E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37 1分
患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宜选用: ( ) A萆薢分清饮
B苓桂术甘汤
C防己黄芪汤
D当归拈痛汤
E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38 1分
实脾散的功用是: ( )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E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39 1分
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是: ( )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E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40 1分
萆薢分清饮的功用是: ( )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E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41 1分
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 )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益气健脾,温中散寒
D益气生津,佥欠阴止汗
E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42 1分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 )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益气健脾,温中散寒
D益气生津,佥欠阴止汗
E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43 1分
气阴不足,体倦乏力,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脉虚数者,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加人参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4 1分
血虚气弱,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 虚者,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加人参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5 1分
气阴不足,体倦气短,口渴多汗,舌燥咽干,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6 1分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白虎汤
D竹叶石膏汤
E当归补血汤 47 1分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当归补血汤
D小建中汤
E生脉散 48 1分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当归补血汤
D小建中汤
E生脉散 49 1分
心肾不足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酸枣仁汤
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50 1分
肝血不足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 )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酸枣仁汤
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51 1分
具有温脏安蛔功用的方剂是: ( ) A布袋丸
B乌梅丸
C化虫丸
D健脾丸
E保和丸 52 1分
具有驱蛔消疳,补养脾胃功用的方剂是: ( ) A布袋丸
B乌梅丸
C化虫丸
D健脾丸
E保和丸 53 1分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柴胡 芍药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当归 黄芩
E芍药 当归 54 1分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柴胡 芍药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当归 黄芩
E芍药 当归 55 1分
一贯煎的君药是: ( ) A柴胡
B川楝子
C生地黄
D熟地黄
E香附 56 1分
越鞠丸的君药是: ( ) A柴胡
B川楝子
C生地黄
D熟地黄
E香附 57 1分
越鞠丸的君药是: ( ) A川芎
B乌药
C香附
D木香
E栀子 58 1分
加味乌药汤的君药是: ( ) A川芎
B乌药
C香附
D木香
E栀子 59 1分
治疗风邪初中经络证的方剂是: ( ) A川芎茶调散
B独活寄生汤
C天麻钩藤饮
D大秦艽汤
E小活络丹 60 1分
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的方剂是: ( ) A川芎茶调散
B独活寄生汤
C天麻钩藤饮
D大秦艽汤
E小活络丹 61 1分
复元活血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 ) A穿山甲
B桔梗
C全蝎
D地龙
E蝉蜕 62 1分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 ) A穿山甲
B桔梗
C全蝎
D地龙
E蝉蜕 63 1分
某患者,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治疗宜选用: ( ) A磁朱丸
B归脾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酸枣仁汤 64 1分
某患者,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作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治疗宜选用: ( ) A磁朱丸
B归脾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酸枣仁汤 65 1分
治疗脏躁的常用方剂是: ( ) A磁朱丸
B酸枣仁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天王补心丹 66 1分
可用以治疗癫痫的方剂是: ( ) A磁朱丸
B酸枣仁汤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天王补心丹 67 1分
体现“阳中求阴”的代表方是: ( ) A大补阴丸
B炙甘草汤
C一贯煎
D左归丸
E右归丸 68 1分
体现“阴中求阳”的代表方是: ( ) A大补阴丸
B炙甘草汤
C一贯煎
D左归丸
E右归丸 69 1分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治宜选用: ( ) A大柴胡汤
B葛根芩连汤
C败毒散
D芍药汤
E白头翁汤 70 1分
身热,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 A大柴胡汤
B葛根芩连汤
C败毒散
D芍药汤
E白头翁汤 71 1分
属于润下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大黄附子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72 1分
属于温下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大黄附子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73 1分
属于攻补兼施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大黄附子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74 1分
属于消法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左金丸
C五苓散
D杏苏散
E银翘散 75 1分
属于下法的方剂是: ( ) A大承气汤
B左金丸
C五苓散
D杏苏散
E银翘散 76 1分
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是: ( ) A大定风珠
B龙胆泻肝汤
C羚角钩藤汤
D天麻钩藤饮
E镇肝熄风汤 77 1分
滋阴熄风的代表方剂是: ( ) A大定风珠
B龙胆泻肝汤
C羚角钩藤汤
D天麻钩藤饮
E镇肝熄风汤 78 1分
复元活血汤的君药是: ( ) A大黄、桃仁
B大黄、柴胡
C当归
D黄芪
E桃仁 79 1分
桃核承气汤的君药是: ( ) A大黄、桃仁
B大黄、柴胡
C当归
D黄芪
E桃仁 80 1分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包括: ( ) A大黄、细辛
B芍药、枳实
C人参、附子
D大戟、甘遂
E当归、厚朴 81 1分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中包括: ( ) A大黄、细辛
B芍药、枳实
C人参、附子
D大戟、甘遂
E当归、厚朴 82 1分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包括: ( ) A大黄、细辛
B芍药、枳实
C人参、附子
D大戟、甘遂
E当归、厚朴 83 1分
主治外感风邪所致头痛的常用方剂是: ( ) 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川芎茶调散
D天麻钩藤饮
E消风散 84 1分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的有效方剂是: ( ) 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川芎茶调散
D天麻钩藤饮
E消风散 85 1分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当归 黄芩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柴胡 芍药
E芍药 当归 86 1分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 A当归 黄芩
B黄芩 半夏
C大黄 柴胡
D柴胡 芍药
E芍药 当归 87 1分
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的方剂是: ( )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旋复代赭汤
D苏子降气汤
E橘皮竹茹汤 88 1分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的方剂是: ( )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旋复代赭汤
D苏子降气汤
E橘皮竹茹汤 89 1分
桂枝汤的功用是: (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E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90 1分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E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91 1分
仙方活命饮主治: ( ) A肺痈
B阳证痈疡初起
C麻疹初起
D肠痈初起
E大头瘟 92 1分
苇茎汤主治: ( ) A肺痈
B阳证痈疡初起
C麻疹初起
D肠痈初起
E大头瘟 93 1分
小青龙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温袭肺,肺失清肃
C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D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E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94 1分
参苏饮主治证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温袭肺,肺失清肃
C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D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E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95 1分
桑菊饮主治证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温袭肺,肺失清肃
C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D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E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96 1分
桑杏汤适用于: ( ) A风邪犯肺证
B外感凉燥证
C外感温燥证
D外感风湿证
E外感风寒证 97 1分
杏苏散适用于: ( ) A风邪犯肺证
B外感凉燥证
C外感温燥证
D外感风湿证
E外感风寒证 98 1分
黄连解毒汤主治: ( ) A肝胆实火上炎证
B肝胆湿热下注证
C中上二焦火热证
D三焦火毒热盛证
E热入血分诸证 99 1分
凉膈散主治: ( ) A肝胆实火上炎证
B肝胆湿热下注证
C中上二焦火热证
D三焦火毒热盛证
E热入血分诸证 100 1分
玉女煎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 ) A肝火犯胃
B胃有积热
C胃热阴虚
D脾胃伏火
E肝胆实火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B》平时作业5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