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2. 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3. 行政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可以分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4.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
5. 责任与荣誉相比,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共行政的权力观——公共行政的权力观是指行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对象和行使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2.公共行政的伦理观——公共行政的伦理观是行政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性价值理念。
3. 政府信任关系——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4.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一方面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广泛信任和忠诚。合法性概念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内。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2. 政府信任关系中,政府应在权力道德方面如何作为?
应做到以德用权。所谓以德用权,就是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按照民意,遵循官德,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告诉人民群众,把政府的关怀送给人民群众,当好信任的桥梁。由此,以德用权必须强化权力道德意识。第一,强化个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二,强化群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三,强化整体权力道德意识。
3.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内容包括: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根据正确的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一方面,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循上述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将有利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4. 简述内部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垂直关系监督部门所形成实施行政伦理监督的系统,在我国内部行政监督包括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察三种主要形式。
自我监察又分为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行政监察三种。
行政监察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设立专门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全面性的监督。
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
四、论述题(共20分)
1. 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1. 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2. 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3. 行政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可以分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4.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
5. 责任与荣誉相比,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共行政的权力观——公共行政的权力观是指行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对象和行使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2.公共行政的伦理观——公共行政的伦理观是行政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性价值理念。
3. 政府信任关系——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4.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一方面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广泛信任和忠诚。合法性概念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内。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2. 政府信任关系中,政府应在权力道德方面如何作为?
应做到以德用权。所谓以德用权,就是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按照民意,遵循官德,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告诉人民群众,把政府的关怀送给人民群众,当好信任的桥梁。由此,以德用权必须强化权力道德意识。第一,强化个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二,强化群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三,强化整体权力道德意识。
3.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内容包括: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根据正确的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一方面,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循上述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将有利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4. 简述内部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垂直关系监督部门所形成实施行政伦理监督的系统,在我国内部行政监督包括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察三种主要形式。
自我监察又分为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行政监察三种。
行政监察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设立专门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全面性的监督。
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
四、论述题(共20分)
1. 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5春黑龙江电大《行政伦理学》综合习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