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了解生物圈》知识点

层次:初中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生物 2023-10-08 06:35:03 生物知识点 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定义):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组成:

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⑵生物部分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特点: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4、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6、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7、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8、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9、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

第三节 生物圈市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范围:

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 “地球之肺”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为代表,有“地球之肾”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