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十二)

层次:本专通用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政治经济学 2015-03-23 10:39:12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 )1.利息

( )2.股份制企业

( )3.汇率

( )4.股份合作制

( )5.城镇化

( )6.工业化

( )7.社会保障制度

( )8.宏观经济管理

A.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B.是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比价。

C.是指采用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D.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E.是产业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F.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G.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H.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商品是(   )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

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3.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全部市场可概括为两大类,它们是(     )

A.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B.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D.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

4.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A.国际分工的发展          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

A.社会化大生产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

6.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标是(     )

A.产值最大化                                                      B.利润最大化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D.产量最大化

7.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

A.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B.非生产部门中进行的

C.生产部门中进行的                             D.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的

8.合理的外债规模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

A.经济发展对外债的需求                      B.对外债的偿还能力

C.国际资本的资金供求状况                   D.国际竞争情况

9.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A.计划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

10.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E.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 )

A.银行贷款               B.资本集中

C.竞争和信用             D.资本积聚

E.剥夺小生产者

3.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

A.市场统一                             B.市场结构完整

C.市场组织良好                      D.市场决定价格

E.市场保障健全和宏观调控有效

4.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

A.利息        B.股息         C.利润        D.租金        E.技术转让费

四、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

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条件,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

3.垄断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

4.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

7.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弥补和克服。( )

8.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属第三产业。( )

9.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立的。( )

10.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

五、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要说明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如何实现的?

2.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政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六、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九)参考答案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E    2.F    3.B    4.C    5.D    6.A    7.H    8.G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A    2.C    3.A    4.A    5.B    6.B    7.C    8.B    9.C

10.A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ADE      2.BD       3.ABCDE        4.ABCDE

四、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1)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的规律。(2分)

(2)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为基础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6分)

2.(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2分)

(2)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就是通过调整税收来调节经济。调整税收的措施主要有:(6分)

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第二,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

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

3.(1)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指在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1分)

(2)我国现阶段的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有私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资经济等。(2分)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分)

第一,为了迅速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需要有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都能在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中和规模不同的生产经营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六、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1)经济效益就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2分)

(2)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2分)

首先,符合客观实际的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增长速度。(4分)

其次,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如产值、产量)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成果的比较,两者并不是一回事,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着资金占用多,消耗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不好。(5分)

(3)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要注意提高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高效益、高速度发展。当两者发生不一致时,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3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