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表述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是( )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 人的本质是一个历史过程 D.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2.人们常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或事物有一套或强或弱的固定看法,这说明态度会影响人的( )
A.忍耐力 B. 学习 C. 工作效率 D. 判断力
3.动机的指向功能又称动机的( )
A.始发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强化功能 D. 维持功能
4.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将群体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 )
A.上行沟通 B. 平行沟通 C. 非正式沟通 D. 斜向沟通
5.人们总是喜欢接近和自己有某些相同之点的人,而不喜欢接近和自己毫无相同之处的人,这是人际
关系的是( )
A.吸引接近规律 B. 趋同离异规律 C. 交往中和规律 D. 交往深化规律
6.领导效率的高低并非完全取决于领导者本身,还要取决于被领导者和( )
A.人的素质 B. 环境 C. 心理环境 D. 创造性思维
7.以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为目的,变消极为积极的激励理论是( )
A.期望型激励理论 B.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 高成就激励理论 D. 双因素激励理论
8.马斯洛提出了( )
A.成就需要论 B. 需要层次论 C. 双因素理论 D. 期望理论
9.提出强化理论的学者是( )
A.海德 B. 费德勒 C. 斯金纳 D. 亚当斯
10.国内外学者关于组织文化的争论有三层次说、两元说和( )
A. 心理环境说 B. 精神文化说 C. 标准管理说 D. 制度规范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其行为经历了以下过程( )
A. 情绪的成熟 B. 群体性的发展 C. 认识能力的的增进
D. 行为渐趋合理 E. 成就动机的培养和自我观念的发展
12.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受性格等因素影响 B. 发展水平上 C. 类型有所不同
D. 表现有早有晚 E. 遗传质量上
13.态度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A. 社会性 B. 针对性 C. 稳定性
D. 内隐性 E. 价值性
14.群众动力之所以对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作用,主要是由群体中下述机制决定的( )
A. 群体士气 B. 群体感受 C. 群体压力
D. 群体舆论 E. 群体风气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21.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行为学是把普遍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知识综合应
用于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2.勒温提出的行为公式B=f(P·E)表明,人的行为是个人和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3.气质是人的_________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
24.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_________。
25.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叫_________。
26.冲突是指_________的互不相容,互相对立或互相排斥。
27.沟通网络的形式主要有正式沟通网络和_________。
28.人际关系按其形式可分为_________和竞争型两种。
29.关于领导有效性的研究,按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品质理论、行为理论和________。
30.决策的有效性是指决策后所产生的效果,一般取决于决策的质量和________。
31.人的积极性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_________。
32.赫茨伯格认为影响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激励因素和_________两大类,因而被称为《双因素理论》。
33.根据挫折的方向可分为正向挫折和_________。
34.互益组织、工商组织、服务组织等是按_________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35.重视组织成员的心理适应,是我们减少_________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
36.“复杂人”假设
37.第一印象
38.领导者影响力
39.工作设计
40.组织效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41.在警察组织中,警察个体的价值观是如何表现的?
42.群体的特征是什么?
43.个体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有哪些?
44.简述强化的重要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45.试析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46.试析组织运行要素有效性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A 2.D 3.B 4.C 5.B
6.B 7.B 8.B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1.ABCDE 12.BCD 13.ABCDE 14.BDE 15.BCDE
16.ABD 17.ABCD 18.ABCDE 19.ABDE 20.ABE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21. 组织管理活动 22. 环境
23.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24. 行为倾向
25. 需要 26. 两个目标
27. 非正式沟通网络 28. 合作型
29. 情景理论 30. 决策的认可水平
31. 动力结构 32. 保健因素
33. 负向挫折 34. 组织目标
35. 组织变革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
36. 这种假设认为,由于人有不同的需要和潜力,而且这种需要和潜力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37.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关于对方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38. 领导者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9. 工作设计是指对组织中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设计,是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工作条件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40. 组织效率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投入的劳动量与劳动效果之间的比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41. ①反映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
②在同一社会形态或警察组织中,可同时存在多种价值观;
③在个人社会化发生障碍时,可能会发生价值观的异化;
④个人价值观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协调。
42. ①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结合,它是社会的现象,是一个整体;
②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行动目标;
③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依存;
④群体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⑤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43. 人们消除不公平感获得心理平衡的方式有:
①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
②谋求降低他人的报酬;
③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
④另换一个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
⑤要求调离,摆脱目前的分配关系。
44. 强化理论指出,行为结果及对这一结果的处理方法,可使行为得到增强或减弱、消失。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引导和控制个体的行为活动。
强化对个体行为起着调节、改造的作用。行为的引起靠动机,行为的保持、巩固或减弱、消退则靠强化。没有强化,正确的个体行为不能坚持到底,不正确的个体行为就得不到改造和消除。 可见,强化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45. 当前对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有三种观点:
①认为两者均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均需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是同一概念,可以结
合为一体,甚至主张用组织行为学来替代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意见是不妥的。
②认为两者水火不相容,对组织行为学只能批判,不能引进。这种意见是片面的。
③认为两者虽有本质的区别,但组织行为学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所运用。这种意见是正确的。
46. ①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领导者自身行为评价;单位工作情景状况评价。
②组织决策的合理性
组织决策体制的科学性;组织决策者素质的现代化;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③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有效激励的内容;测量有效激励的标准。
④控制行为的有效性;
监督活动的有效性;协调活动的有效性;督导活动的有效性。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