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 B 2 . C 3 . C 4 . A 5 . C 6 . C 7 . D 8 . B 9 . D 10 . B 11 . D 12 . A 13 . B 14 . C 15 . A 16 . B 17 . C 18 . C 19 . A 20 . C 21 . C 22 . C 23 . D 24 . B 25 . A 26 . D 27 . C 28 . A 29 . B 30 . D 31 . C 32 . C 33 . A 34 、 D 35 、 B 36 、 D 37 、 B 38 、 C 39 、 B 40 、 C 41 、 C 42 、 C 43 、 D 44 、 D 45 、 B 46 、 C 47 、 A 48 、 D 49 、 D 50 、 B 51 、 A 52 、 B 53 、 A 54 、 D 55 、 C 56 、 D 57 、 B 58 、 D 59 、 C 60 、 A 61 、 A 62 、 B 63 、 B 64 、 B 65 、 C 66 、 C 67 、 A 68 、 D 69 、 C 70 、 B 71 、 C 71 、 D 72 、 B 74 、 A 75 、 C 76 、 A 77 、 C 78 、 D 79 、 B 80 、 D 81 、 A 82 、 D 83 、 B 84 、 C 85 、 A 86 、 A 87 、 C 88 、 C 89 、 D 90 、 C 91 、 A 92 、 B 93 、 B 94 、 C 95 、 A 96 、 B 97 、 A 98 、 B 99 、 D 100 、 C 101 、 B 102 、 A 103 、 C 104 、 A 105 、 B 106 、 C 107 、 B 108 、 C 109 、 A 110 、 C
111 、 C 112 、 C 113 、 B 114 、 B 115 、 A 116 、 A 117 、 A 118 、 D 119 、 C 120 、 B 121 、 D 122 、 C 123 、 A 124 、 D 125 、 D 126 、 A 127 、 B
二、多项选择题
1 . CDE 2 . CD 3 . ABCDE 4 . ACE 5 . ABD 6 . AC 7 . BCE 8 . BCDE 9 . ABCDE 10 . BCD 11 、 ABC 12 、 ACE 13 、 ABDE 14 、 ACD 15 、 ABE 16 、 BE 17 、 ABD 18 、 BCD 19 、 AE 20 、 BC 21 、 ABCD 22 、 AB 23 、 AB 24 、 ABCDE 25 、 ABE 26 、 ABC 27 、 BCE 28 、 ABC 29 、 ABCD 30 、 ABCD 31 、 BD 32 、 ACDE 33 、 BCD 34 、 BC 35 、 AB 36 、 ABCDE 37 、 DE 38 、 ABE 39 、 BCDE 40 、 BCDE
三、名词解释
1 、期间成本 : 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损益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挤入存货成本。
2 、投资中心 : 是指既要对成本、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比利润中心更高层次的责任中心。
3 、内部转移价格 : 是指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价格。
4 、现金预算 : 是指用于规划预算期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资本融通的一种财务预算
5 、标准成本 : 是与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相对立的概念 , 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6 、现金流量 : 在项目投资决策中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7 、弹性预算 : 是指在成本按其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8 、责任会计 : 是指以企业内部建立的各级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的协调统一为目标,利用责任预算为控制的依据,通过编制责任告进行业绩考核评价的一种内部会计制度。
9 、相关范围 : 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10 、货币时间价值 : 是指作为资本(资金)使用的货币在其被运用的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带来的一部分增值价值。
11 、变动成本法 : 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2 、标准成本 : 是与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相对立的概念 , 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13 、目标利润 : 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14 、最优生产批量控制 : 是指成批生产的企业全年应分几批组织生产,每批应生产多少件产品才最为经济合理的控制问题。
15 、内部转移价格 : 是指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价格。
16 、变动成本 : 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17 、责任会计 : 是指以企业内部建立的各级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的协调统一为目标,利用责任预算为控制的依据,通过编制责任告进行业绩考核评价的一种内部会计制度。
18 、 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19 、总成本定价法:是指当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在已知的总成本资料的基础上作出定价决策的方法。
20 、投资报酬率:是指达产期正常年度利润或年均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
21 、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收付款,则该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称为年金。
22 、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23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4 、经营杠杆系数:是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25 、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26 、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27 、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28 、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29 、一次性收付款项: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发生的某项一次性付款(或收款)业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发生与此相关的一次性收款(或付款)业务称为一次性收付款项。
四、简答题
1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收款(或付款)业务,则该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称为年金。
年金应一般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连续性;第二,等额性;第三,同方向性。
2 、将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联系起来,有以下关系成立:
变动成本率+贡献边际率= 1
贡献边际率和变动成本率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3 、制定标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1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2 )便于考核、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 3 )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4 )为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5 )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
4 、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规律为:
. 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 1 。
. 产销量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
. 成本指标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同。
. 单价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
( 5 )在同一产销量水平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就越大,从而风险也就越大。
5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得各类成本的性态具有以下的特点:( 1 )成本性态的相对性。( 2 )成本性态的暂时性。( 3 )成本性态的可能转化性。
6 、责任会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 1 )设置责任中心,明确责权范围。
( 2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
( 3 )提交责任报告,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
( 4 )分析经营业绩,执行奖惩制度。
7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 1 )预测经济前景。( 2 )参与经济决策。( 3 )规划经营目标。( 4 )控制经济过程。( 5 )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8 、决策分析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 1 )调研经营形式,明确经营问题。
( 2 )确定决策分析目标。
( 3 )设计各种备选方案。
( 4 )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 5 )选择未来行动的方案。
( 6 )组织决策方案的实施、跟踪、反馈
9 、责任会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 1 )设置责任中心,明确责权范围。
( 2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
( 3 )提交责任报告,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
( 4 )分析经营业绩,执行奖惩制度。
10 、答: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包括:( 1 )不同投资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 2 )不同出发点的差异;( 3 )不同时间的差异;( 4 )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
11 、答:现金流入量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现实货币资金增加的项目,简称为现金流入量。它包括:( 1 )营业收入;( 2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3 )回收流动子金;( 4 )其他现金流入量。
12 、答:成本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提出目标成本方案;( 2 )预测成本的发展趋势;( 3 )修订目标成本。
13 、答: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它的特点是:净现值是一个折现的绝对值正指标,其优点在于既综合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各种运算技巧,又运用了项目计算期的全部净现金流量;但是该指标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即无法从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
14 、答:( 1 )按指标计算过程中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分类,分为非折现评价指标和折现评价指标两大类;( 2 )按指标的性质不同分类,分为正指标和反指标;( 3 )按指标本身的数量特征不同分类,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4 )按指标在决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类,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
15 、答:项目投资多方案比较决策的方法是指利用特定评价指标作为决策标准或依据的各种方法的统称。主要方法有:( 1 )净现值法( 2 )净现值率法;( 3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4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16 、答:( 1 )单价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2 )单位变动成本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3 )固定成本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4 )目标利润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5 )销售量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五、计算题
1 、解:( 1 )生产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 2500 × 0.55 = 1375 (元)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400 × 3 = 1200 (元)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1375 - 1200 = 175 (元)
( 2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2500 ×( 0.55 - 0.5 )= 125 (元)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2500 - 2400 )× 0.5 = 50 (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125 + 50 = 175 (元)
2 、解:产销量变动率=( 14000 - 12000 ) ? 12000 = 17 %
利润变动率=( 300000 - 200000 ) ? 200000 = 50 %
经营杠杆系数= 50 % ? 17 %= 2.95
3 、解:( 1 ) (P/F , 10%,6)= ( 1 + 10% ) = 0.5645
P=30000 × 0.5645 = 16935 (元)
( 2 )年折旧额=( 300000 - 30000 ) /6 = 45000 (元)
折旧的抵税额= 45000 × 33 %= 14850 (元)
4 、解:已知 A = 4000 件, P = 100 元
C = 8 × 40 %= 3.2 元
经济订货批量 =
= 500 (件)
全年订货次数= 4000/500 = 8 (次)
最低相关总成本 TC* =
= 1600 (元)
5 、解:投资报酬率=利润 ? 投资额 ' 100 %
= 40000 ? 200000 ' 100 %
= 20 %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 ' 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
= 40000 - 200000 ' 15%
= 1000 (元)
6 、( 1 )剩余生产能力= 20000 × 20 %= 4000 (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20 + 10 + 10 = 40 (元 / 件)
边际贡献= 3000 ×( 50 - 40 )= 30000 (元)
应当接受该订货,可获边际贡献 30000 元。
( 2 )增加专用设备后可获边际贡献= 30000 - 4000 = 26000 (元)
应当接受该订货,可获边际贡献 26000 元。
7 、净现值( A )=( 11800 × 0.9091 + 13240 × 0.8264 )- 20000
= 1669 (元)
净现值( B )=( 1200 × 0.9091 + 6000 × 0.8264 + 6000 × 0.7513 )- 9000
= 1557 (元)
净现值( C )=( 46000 × 2.4868 )- 12000
=- 560 (元)
A 、 B 两项投资净现值均为正数,说明两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均大于 10 %,方案可行。而 C 方案净现值为付数,说明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小于 10 %,方案不可行。
8 、解:( 1 )单位变动维修费( b )= (2800 - 2000) ? (1000--600)
=2( 元 / 小时 )
a=y-bx =2800 - 1000 × 2=800( 元 )
或: a=2000 - 600 × 2=800( 元 )
成本性态模型; y=800+2x
( 2 ) y = 800 + 2x = 800 + 2 × 700 = 2200 (元)
9 、解: 7 月份销售量预测数= 0.4 × 800 +( 1 - 0.4 )× 840
= 824 (公斤)
10 、解:( 1 ) 138500 ( 2 )- 12259 ( 3 ) 38000 ( 4 ) 15741 ( 5 ) 15691 ( 6 ) 143250 ( 7 ) 29000 ( 8 ) 1250 ( 9 ) 17152 ( 10 ) 17152 ( 11 ) 32248 ( 12 ) 28474 ( 13 ) 7000 ( 14 ) 87.5 ( 15 ) 21386.5
11 、( 1 )销售总额= 8 × 10000 + 12 × 10000
= 200000 (元)
其中:甲产品所占比重= 8 × 10000 ÷ 200000
= 0.4
乙产品所占比重= 12 × 10000 ÷ 200000
= 0.6
加权贡献边际率= 0.4 × 10%+0.6 × 20%
= 16%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9000 ÷ 16% = 56250 (元)
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56250 × 0.4 )÷ 8
= 2813 (件)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56250 × 0.6 )÷ 12
= 2813 (件)
( 2 )安全边际额= 20000 - 56250 = 143750 (元)
预计利润= 20000 × 16% - 9000
= 23000 (元)
( 3 )甲、乙两产品变动成本率降低后,其贡献边际率分别为:
甲产品贡献边际率= 10%+20% =30%
乙产品贡献边际率= 20%+25% = 45%
加权平均贡献边际率= 30% × 0.4+45% × 0.6 = 39%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9000 - 2000 )÷ 39%
= 17948.72 (元)
12 、 NPV=25 × 6.144 - 100 = 53.60 万元
25 ×年金现值系数= 100
年金现值系数= 4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有: i = 20%, 年金现值系数= 4.192
i = 22%, 年金现值系数= 3.923
运用内插法有: i = 20%+2% ×( 4.192 - 4 ) / ( 4.192 - 3.923 )
= 21.42%
13 、解:( 1 )根据资料编表如下:
产品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剩余生产能力
8000
8000
8000
最大产量
8000 ? 40 = 200
400
800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100
50
60
30
30
12
单位产品贡献边际
50
30
18
单位定额机时
40
20
10
单位机时提供的
贡献边际
贡献边际总额
50 ? 40 = 1.25
1.25 × 8000 = 10000
1.5
12000
1.8
14400
由上表可知:从单位贡献边际来看,甲、乙两种提供的较多,但丙能提供的贡献边际总额最多,为 14400 元,所以,开发丙产品较为有利。
( 2 )如丙产品的年市场需求量为 600 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首先应安排丙产品 600 件的生产,这时仍剩余机时 2000 小时( 8000 - 600 × 10 )。由于甲产品单位机时提供的贡献边际是 1.25 ,乙为 1.5 ,因而剩余的机时应全部安排乙产品的生产,可以生产乙产品 100 件( 2000 ? 20 ),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贡献边际最大,为 13800 元( 600 × 18 + 100 × 30 )。
14 、( 1 )销售单价= 16 ? 40% = 40 (元 / 件)
销售量= 64000 ? 16 = 4000 (件)
固定成本=( 40 - 16 )× 4000 - 18000 = 78000 (元)
保本销售量= 78000 ? ( 40 - 16 )= 3250 (件)
( 2 )税前利润=( 40 - 16 )× 4000 ×( 1 + 8 %)- 78000
= 25680 (元)
15 、( 1 )新旧设备的原始投资差额 =300000 - 90000 = 210000 (元)
( 2 )新设备年折旧额=( 300000 - 15000 ) ? 6 = 47500
旧设备年折旧额= 90000 ? 6 = 15000
新旧设备的每年折旧差额 =47500 - 15000 = 32500 (元)
( 3 )付现成本差额=- 20000 (元)
销售收入差额= 50000 (元)
税前利润差额= 50000 + 20000 - 32500 = 37500 (元)
新旧设备的每年净利润差额= 37500 ×( 1 - 33 %)= 25125 (元)
( 4 )新旧设备的营业现金流量差额= 25125 + 32500 = 57625 (元)
( 5 )新旧设备的残值差额= 15000 - 0 = 15000 (元)
16 、 A 项目净现值=- 20000 + 15000 × 0.9434 + 7000 × 0.8900 + 2520 × 0.8396
= 2497
B 项目净现值=- 20000 + 7227 × 0.8900 + 20000 × 0.8396
= 3022
B 方案的净现值大于 A 方案的净现值,所以应选择 B 方案。
17 、( 1 )直接出售甲产品收入= 1000 × 85% × 20 = 17000 (元)
深加工后乙产品相关损益= 1000 × 85% ×( 1 - 2% )× 28 - 1000 × 85 %× 5 = 19074 (元)
差别损益= 19074 - 17000 = 2074 (元) 应深加工
( 2 )差别损益= 2074 - 4000 =- 1926 (元) 应直接出售
( 3 )差别损益= 1000 ( 28 - 20 - 5 )- 5000 =- 2000 (元)
应拒绝加工
18 、答:( 1 ) S 2 =8% - 3%=5%, S 4 =3%-1%=2%
( 2 ) K 0 = ( 2 + 2 + 2 ×( 2 × 2 ÷ 100 )× 8 %)-( 2 + 2 +( 2 × 2 ÷ 100 )× 5 %)- 2 × 2 %= 8.12 %
( 3 ) K 1 =-100% ÷ 8 %× 1 %= -12.5% , K 2 =100 %÷ 5 %× 1 %= +20%
K 3 = - 100 %÷ 3 %× 1 %= -33.33% , K 4 =100 %÷ 2 %× 1 %= +50% 。
19 、答:( 1 )销售量= 200000 ? 40 = 5000 (件)
单位变动成本=( 180000 - 80000 ) ? 5000=20 (元 / 件)
保本销售量=( 80000 + 8000 ) ? ( 40 - 20 )= 4400 (件)
( 2 )目标销售额=( 80000 + 8000 + 100000 ) ? ( 40 - 20 )× 40
= 376000 (元)
20 、答:( 1 )单位变动成本= 80 - 30 = 50 (元 / 件)
初步判定单位变动成本 < 订货价格
差别损益=( 70 - 50 )× 200 = 4000 (元)应接受订货
( 2 )差别损益= 4000 - 1000 = 3000 (元)应接受订货
( 3 )差别损益= 4000 - 5000 =- 1000 (元)应拒绝订货
( 4 )差别损益= 200 ×( 70 - 50 )+ 100 ×( 70 - 100 )- 1000
= 0 接受或拒绝订货均可
21 、答:( 1 )按 12% 计算的 NPV 一定大于按 14% 计算的 NPV=80 万元,故具有财务可行性;
( 2 ) IRR=14%+2% × 80 ? (80 + 8)=15.82%
IRR = 15.82 % > 设定折现率 12 %,故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