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A),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A、实施过程
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D、哲学
3.(A)流派强调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 A )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A、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
4.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A)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最重要的载体。A、目标
5.(D)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D、斯金纳
6.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 B )流派的影响? B、实用主义
7.(B)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B、互动理论
8.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C)较为适用;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 C )更佳。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9.下列哪位是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主张者? ( A ) A、泰勒
10.下列哪种课程设计模式主张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C ) C、集体审议模式
11.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B、斯坦豪斯
1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B)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1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B)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14.生成生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D)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的传播。D、斯坦豪斯
15.根据艾斯纳(E.W。Eisner)课程与教学目标类型划分,我国目前开展的研究性课程,很多就是使用( C )。C、问题解决目标
16.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 D )。D、隐性课程
17.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A);第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A、学生的行为
18.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C)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19.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20.(B)是最虫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B、赫尔巴特
21.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A) A、强制性
22.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是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C)。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23.“教师的作用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与他的学生一起来创造课程,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 B ) B、参与制定观
24.“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的修正,可以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C ) C、互动调适观
25.根据课程实施的五个层面,——的改变是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根据霍尔和劳克斯的使用水平测量量表,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新课程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水平,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 A ) A、角色或行为,常规化
26.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A),才算已经实施的新课程。 A、常规化
27.(B)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际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B、地方分权型
28.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A)。A、法国
29.以下哪国主要实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 A ) A、美国
30.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D)D、差异化
31.新教育派或进步教育派认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 C )应该是中一心。C、学生
32.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集中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 B )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33.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是( C )。C、操作性
34.下列哪种课程设计模式主张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 C )C、集体审议模式
35.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等基本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自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这体现了教学模式式的( A )。A、整体性
36.是教学模式结果要素中的核心因素,对其它因素具有指向和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D ) D、功能目标
37.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A )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也是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A、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38.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个别教学
39.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D )。D、复式教学
40.( C )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C、视听媒体阶段
4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B)。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4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A)特征。A、方向性
4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A)——(A)——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4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非指导性教学
45.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如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B)。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46.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和心理呈现方式,越低年级越适合(B),越高年级越适合学科的(A)。A、逻辑组织 B、心理组织
47.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C)。C、研究法
48.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A)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49.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A)外问好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50.(C)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的范围。C、接触面
51.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B)。B、实用化
52.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D)。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53.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实践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媒体具有(B)的个别特性。B、表现力
54.现代媒体的作用是对于人类感官的延伸,( D )是对人类视、听觉同时的延伸。D、视听媒体
55.现代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体现在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和方面。( B ) B、接触面
56.教学《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B)。B、拓展延伸式结课
57.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D、正规性
5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B)。B、丰富性
59.在课堂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是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这属于(B)A悬念式结课 B、回味性结课 C、归纳式结课 D、自然式结课
60.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C)。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6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B)。B、主观性
6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观察分为(C)。C、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