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动物生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第7-8章)

层次:本专通用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动物生理基础 2015-03-23 10:43:56

 

第七章  体温调节

1、皮肤覆盖在动物体表,它是畜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部位。对机体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分泌和排泄等多种功能。皮肤可以作为机体的一种屏障,保护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防止多种有害因素对机体的侵害。皮肤中有汗腺和皮脂腺。汗腺分泌汗液,汗液的蒸发,可以带去体热,并可以协助肾脏排出体内代谢产物,皮脂腺分泌皮脂,可以润滑皮肤,保护被毛。

2、毛长到一定时期就会脱落,又生出新毛,毛的这种更换叫做换毛。换毛有不同方式、光照长短、气温变化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换毛。

3、机体对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体温的主要来源。安静时,内脏器官产生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通常以家畜的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情况下,体温是相当恒定的,这是由于机体的神经、体液调控系统,不断地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样保证了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也是检查畜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4、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体热放散的途径有几种,皮肤是散热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进行散热。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5、体温动态平衡的维持一方面依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依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等体液的调节,使机体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动态平衡。幼畜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应注意加强管理。

体温:一般是指动物体内的温度、生理学上指集体平均深部的温度。他来源于体内的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一、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中各种酶的活性,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正常顺利进行和维持家畜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体温高或低都会使动物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家畜的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体内的代谢过程。即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而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又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因为这些反应需要有各种酶参加,而各种酶的适宜温度在3040℃之间,家畜的正常体温正是酶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体温低于25℃时,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失活;体温高于42℃时,酶的活性也因蛋白质变性而降低,使代谢过程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体温相对恒定对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家畜健康的标志之一。

二、家畜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家畜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畜体各部分温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体内温度较体表温度高。体内又以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脏的温度较高。直肠的温度比较接近于深部的血温,又便于测定,因此,通常以直肠温度来代替体温。

三、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机体对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时,伴随着产生大量的热,但各器官代谢强度和速度不同,产热量有所不同。

散热过程: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通过皮肤,约占总散热量的75%—85%。其余部分通过呼吸、排粪、排尿散失。

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四、体温的调节

家畜的体温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了精确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温度感受器感受体内外温度的变化,反射性地调节着各种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生理过程,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

1.感受器:分布在外周和中枢。外周包括皮肤、粘膜以及腹腔内脏等处。中枢部分主要在下丘脑前部,它既可以感受外界传入的信息影响,也可以直接感受流经脑部血液温度的变化。

2.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是体温调节的中心部位,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细胞可以传递信息,作为监测装置调节产热与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二)体液调节:体温调节主要的体液物质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当动物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可以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进体内代谢加强,使产热量增加;如果动物较长时间地处于寒冷状态,为了维持体温,促使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体内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

五、环境温度对体温的影响

当畜体内外环境温度降低时,刺激了内脏或皮肤的温度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反射性地使产热过程加强,散热过程减弱,全身皮肤血管广泛收缩,骨胳肌收缩产生寒颤,产热增加;同时,由于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使体内代谢加强;行为方面,动物被毛竖立、蜷缩等,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维持正常体温。

相反,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接受高温刺激,通过下丘脑反射性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动物体表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加强,肌肉紧张性降低,产热减少,呼吸急促,通过呼吸道蒸发散热;行为方面,动物体躯伸展,增加散热面积,躲避日光照射等。这样散热大大增加,而产热大大减少,维持了体温的相对恒定。

幼畜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如仔猪,对外界气温调节较弱,易受环境影响而使体温发生波动。因此,寒冷季节要十分注意幼畜的保暖问题。

第八章  神经生理

1、神经系统是机体主要的机能调节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当它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并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的联系,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形成突触。通过突触,神经冲动才能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突触传递有化学递质的参与,因而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

3、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必须以神经递质为中介,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神经递质根据其产生的部位可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和外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4、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刺激所发生的全部规律性反应。反射是在反射弧内进行。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数量不多,有固定的反射弧。条件反射是动物出生后,经过后天训练、适应环境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可建立,也可消退。条件反射的建立,极大的扩大了机体的反射活动范围,增加了动物活动的预见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5、感受器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后,可以转化为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各级中枢。

6、任何的躯体运动,都是由许多骨骼肌的协调和配合收缩来完成的,也都是在神经系统各级中枢(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质)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7、一般内脏活动的调节都是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作用是颉抗的。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