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层次:高二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政治 2024-02-06 06:12:19 政治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1.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2.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二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3.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三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4.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四


  重要原电池的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式

  (1)铜—锌—稀硫酸电池

  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

  总反应式:Zn+2H+==Zn2++H2↑Zn+H2SO4==ZnSO4+H2↑

  (2)铜—锌—硫酸铜溶液电池

  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

  总反应式:Zn+Cu2+==Zn2++CuZn+CuSO4==ZnSO4+Cu

  (3)铜—石墨—FeCl3溶液电池

  负极:Cu-2e-==Cu2+正极:2Fe3++2e-==2Fe2+

  总反应式:2Fe3++Cu==2Fe2++Cu2+2FeCl3+Cu==2FeCl2+CuCl2

  (4)铅蓄电池

  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电池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5)氢氧燃料电池

  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

  ②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负极:2H2-4e-=4H+正极:O2+4H++4e-=2H2O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6)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①吸氧腐蚀

  负极:2Fe-4e-==2Fe2+正极:O2+2H2O+4e-=4OH-

  总反应式:2Fe+O2+2H2O=2Fe(OH)2

  ②析氢腐蚀

  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

  总反应式:Fe+2H+==Fe2++H2↑

5.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五


  原电池的基本情况

  (1)构成:两极、一液(电解质溶液)、一回路(闭合回路)、一反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电极与电极反应:较活泼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4)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5)电子流向:负极(通过导线)→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靠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

6.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六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7.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七


  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

  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2)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8.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八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

  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九


  水溶液

  1、水的电离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H+]>1.0×10-7mol·L-1,pH<7

  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

10.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篇十


  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