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一
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1)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
(2)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
(3)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1)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2)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3)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2.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二
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1、水作氧化剂
(1)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2)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3)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4)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作还原剂: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1)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2)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3)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_和一氧化氮
3.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三
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4.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四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5.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6.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六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7.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七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SO3,SO2+H2O=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8.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八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钋(84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RO4。 (2)递变性(O、S、Se、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9.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九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差不多,但不能说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_氧化物(Al2O3)、_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H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十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
10.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2.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3.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4.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5.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6.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_酸化的_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_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9.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0.将Cl2通入无色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1.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2.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3.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11.高三化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篇十一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