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语文 2023-11-29 11:10:46 语文知识点
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1.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一

  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_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2.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二

  铝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3.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三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_的方法。

4.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四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②性质:能否导电;

  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5.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五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6.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六

  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7.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七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

  (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AgCl,AgI,CaCO3,BaCO3,CaSO3,BaSO3等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3、CO2、SO2、HCl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8.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八

  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9.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九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10.高一年级下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 篇十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