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语文 2023-11-16 16:20:36 语文知识点
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是为大家整理的,在我们平凡的学生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1.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一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2.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二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3.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三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4.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四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5.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五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6.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六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7.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七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8.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八


  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9.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九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10.高一上册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十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内凶亦然(亦然,也是这样)

  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如,不如,比不上)

  4.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5.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词,无义;既:已经。)

  7.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

  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走:逃跑)

  1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时:季节)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负戴:背着东西,顶着东西)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检:约束)

  1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7.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1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异:区别)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