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数学 2023-11-07 16:12:30 数学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1.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一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2.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二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3.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三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四


  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5.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五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6.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六


  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7.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七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8.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八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9.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九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10.高一物理必修三考试知识点 篇十


  1.电容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pF)1μF=10-6F,1pF=10-12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

  3.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