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一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二
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
②名词作动词
履而制六合(履:登上)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
③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3.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三
状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学于余。
3、而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
8、相与枕藉乎舟中
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四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5.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五
一词多义(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6.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六
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7.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七
虚词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8.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八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
7.輮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9.金石可镂(被动句)
9.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九
(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10.高一语文科目必修一知识点 篇十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