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梳二

层次:高中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历史 2024-05-22 06:33:03 历史知识点

羁縻政策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04

【重难点突破】

图片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条件途径及特征

1.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

2.途径

(1)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

(2)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3)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

(4)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

3.特征

(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朝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朝海外贸易。

(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