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综合练习题1

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国家与革命 2015-03-17 15:53:03

综合练习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文科学的时代性,从根本上讲,体现于               。

2、人文社会科学的新陈代谢往往是一个            的过程。

3、从广义上讲,有人把文化看成是与                相对的一个概念。

4、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        为基础的。

5、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         的过渡。

6、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            研究。

7、               最初是文化人类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所主要运用的方法。

8、有“美国人类学之父”之称的是                 。

9、最典型的综合学科,是由             的学科群构成的。

10、当代中国哲学成熟的标志是            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1、德国历史学家              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12、50年代,               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

1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和罗杰斯。

14、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的侧重点是               。

15、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法学家              。

16、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          。

17、预测研究包括        和局部范围的短期预测。

18、20世纪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              成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的话题。

19、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系科的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             本性所决定的。

20、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的是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公共关系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  )

A.一级学科    B.二级学科     C.三级学科     D.交叉学科

2、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回答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   )

A.神话    B.自然科学公式    C.宗教    D.心理学

3、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抽样调查方法,是与以下哪一项一起发展起来的(   )

A.分层抽样     B.政治选举    C.问卷调查     D.实地考察

4、系统论最初是由谁的生物研究中提炼出来的方法理论(   )

A.孔德       B.迪尔凯姆      C.韦伯       D.贝塔朗菲

5、《国家与革命》是谁的论着(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6、1879年德国哲学家兼生物学家冯特在哪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A.波恩    B.柏林    C.汉堡    D.莱比锡

7、与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各种新主流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新自由主义   B.瑞典学派    C.供给学派    D.货币学派

8、提出“科学是我们精神的电枢;也是我们文明的电枢”的是(   )

A.萨顿    B.萨特    C.牛顿    D.维特

9、目前已知最早传入中国的《教育学》是哪一年从日本翻译过来的(   )

A.1895年    B.1901年    C.1921年    D.1949年

10、我国正式颁布《教育法》是在哪一年(   )

A.1949年    B.1957年    C.1978年    D.1997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定性研究与定性研究(见教材P.71、教学指导书P.61)

2、行为科学(见学习指导书P.131)

3、大教育观(见学习指导书P.190)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管理功能的多方面显现?(见教材P.58、59)

2、简述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概貌?(见学习指导书P.90,教材P.131)

3、简述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产生的影响?(见教材P.180-183,194)

4、简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见教材P.234-255,256-257)


五、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1、 说说20世纪世界“文史哲”学科群在学科发展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形态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见学习指导书P.112、113,101-105)

2、 试举例说明教育政治学对当代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殊意义(见教材P.204)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研究主体的价值取向;

2、 漫长和反复;

3、 自然;

4、 扩大再生产过程;

5、 从认识论到方法论;

6、 定性;

7、 完全参与观察;

8、 摩尔根;

9、 跨部类、跨文化;

10、自我认识;

11、兰克;

12、乔姆斯基;

13、马斯洛;

14、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15、哈特;

16、英国;

17、长期的整体性预测;

18、回顾与前瞻;

19、复杂;

20、叶圣陶;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C  3.B  4.D  5.C  6.D  7.D  8.A  9.B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见教材P.71、教学指导书P.61

2、见学习指导书P.131

3、见学习指导书P.190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见教材P.58、59

3、 见学习指导书P.90,教材P.131

3、见教材P.180-183,194

4、见教材P.234-255,256-257


五、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1、见学习指导书P.112、113,101-105

2、见教材P.204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