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A
A. 物质之间
B. 生态之间
C. 环境之间
D. 人类与环境这间 满分:2 分
2. 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A
A. 分子
B. 液体
C. 固体混合体
满分:2 分
3. 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A
A. 全球环境变化
B. 生态环境变化
C. 生活环境变化
D. 生活质量变化 满分:2 分
4. 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A
A. 稳定塘
B. 独立沉淀塘
C. 生物分解塘
D. 化学处理塘
满分:2 分
5.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A
A. 有害影响
B. 农药
C. 化肥
D. 水源
满分:2 分
6.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等气体物质的大量聚集,可以吸收近地表的太阳长波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地表增温的现象。A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氯气
D. 二氧化硫
满分:2 分
7. 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A
A. 各种因素
B. 生物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人为因素
满分:2 分
8. 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A
A. 重金属
B. 金属
C. 轻金属
D. 复合重金属
满分:2 分
9. 暴露评价是对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进入环境到被(),以及对生态受体发生作用的整个过程的评价。A
A. 生物吸收
B. 生物转化
C. 生物分解
D. 生物利用
满分:2 分
10. 物种适宜性是()技术成败的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物种的遴选,并实现物种间的合理配置。A
A. 生物修复
B. 生态修复
C. 环境修复
D. 种群修复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净化生物的筛选具体的方法有:()?
A. 实地调查污染环境
B. 人工染毒对比试验
C. 调查对比法
D. 化验测定
满分:2 分
2.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作用:()。ABC
A. 对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
B. 对氰和腈的分解
C. 对合成洗涤剂的分解转化
D. 对化肥分解转化 满分:2 分
3. 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CD
A. 空间
B. 环境
C. 结构
D. 功能
满分:2 分
4. 根据农药的()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现根据防治对象将农药分类如下:杀虫剂、杀菌剂 、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 、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等。ABCD
A. 用途
B. 成分
C. 防治对象
D. 作用方式
满分:2 分 5. 毒性试验可分为:()。ABCD
A. 急性毒性试验
B. 亚慢性C. 慢性毒性试验D. 蓄积毒性试验。 满分:2 分
6. 植物拒绝吸收污染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还会遇到生物体其他的抵抗作用。抗性植物具有使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机制,使污染物不能达到敏感分子或器官,也不参加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免遭扰乱。()均具有这种结合钝化作用。ABCD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中的其他成分
D. 细胞核
满分:2 分
7.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减少、浓度降低;②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ABCD
A. 固定性
B. 降低重金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C. 生物可利用性
D. 分化性
满分:2 分
8. 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如()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降低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数量。AB
A. 有机质B. 矿质元素C. 无机物D. 化合物 满分:2 分
9.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ABC
A. 吸收
B. 吸附
C. 吞食
D. 触摸
满分:2 分
10. 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是对细胞的影响、对组织器官的影响。AB
A. 细胞
B. 器官
C. 体内
D. 外表
满分:2 分
11.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氧平衡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常用一些反映水体氧平衡的指标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与总需氧量。ABCD
A. 溶解氧
B. 生化耗氧量
C. 化学耗氧量
D. 总有机碳
满分:2 分
12. 水体质量的生物监测和评价:()。ABCD
A. 指示生物法
B. 生物指数法
C. 生物多样性指数
D. 营养状态指数 满分:2 分
13. 污染物在()水平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对生物群落的影响AB
A. 种群
B. 群落
C. 单体
D. 多体
满分:2 分
14. 对植物最有害的大气污染物是()、氟化氢和乙烯等;BCD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臭氧
D. 过氧酰基硝酸酯 满分:2 分
15.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包括:()。ABCD
A. 对微生物的影响
B. 对植物的影响
C. 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D.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满分:2 分
16. N-亚硝基化合物是()的总称,俗称亚硝胺AB
A. 亚硝胺
B. 亚硝酰胺
C. 亚硝酸盐
D. 硝盐
满分:2 分
17. 生态风险评价的四个组成部分为:()。ABCD
A. 暴露评价
B. 受体分析
C. 危害评价
D. 风险表征
满分:2 分
18. 生态监测是指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BC
A. 空气
B. 动植2物变化
C. 外部大气圈
D. 地下水等
满分:2 分
19. 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和海洋生物修复等。ABC
A. 土壤污染生物修复
B. 水污染生物修复
C. 大气污染生物修复
D. 沉积物生物修复 满分:2 分
20.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了变化。ABC
A. 相互作用
B. 互相促进
C. 相互制约
D. 互补作用
满分:2 分
21. 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BCD
A. 可治理性
B. 隐蔽性和潜伏性
C. 后果严重性
D.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满分:2 分
22. 受损环境是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环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ABCD
A. 比例失调
B. 物质循环难以进行
C. 能量流动不畅
D. 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满分:2 分 23. 多环芳烃污染(),并通过呼吸、饮食和接触等进人人体ABC
A. 大气
B. 水体
C. 土壤和食品
D. 摄入
满分:2 分
24. 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AB
A. 大气自净能力
B. 污染物浓度增高
C. 排放量超标
D. 重金属含量过大 满分:2 分
25. 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避性主要作用是:()。AB
A. 气孔的阻碍作用B. 外表皮的阻碍作用C. 根系吸收性D. 腊质层作用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由于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比在大气中的扩散速度快,加上很多物质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因此当湿度大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往往也增加,积累的量也小。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2.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生物净化方法主要有: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厌氧法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气、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人类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需要从自然界中以植物和动物为对象获取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原料,同时将自己的代谢产物以及不能被利用和利用不完全的物质放到自然界。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的结果。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是污染处理和净化的基础。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污染物要进入生物体内,首先要同生物体表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生物测试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可包括:症状指标法、生长量指标法 根据污染区和清洁区植物生长量的差异,群落生态指标、生活力指标法、污染指数法、相关方程法。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3. 污染物对动物个体水平的影响主要有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减慢、发育受阻、失绿黄化、早衰等。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生物降解是指由于生物的作用,把污染物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实现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其效应。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