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在美国,19世纪30年代 ,出现了( )其主要措施在于: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开办公立小学,实施强迫入学和免费义务教育。
A. “私立学校运动”
B. “择校运动”
C. “公立学校运动”
D. “普及教育运动”
满分:3 分
2. 1870 年 ,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
A. 《福斯特法案》
B. 《教育补助金法案》
C. 《巴尔福教育法》
D. 《费舍教育法》
满分:3 分
3. 下列属于课程结构内容上的优化的是
A. 要做到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美劳,无论哪一种课程都要做到知识、能力、品德三大功能融为一体;
C. 要做到显在课程(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相结合;
D. 要做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学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
满分:3 分
4. 国外最早的小学是
A. 埃及古国王时期的宫廷学校
B. 印度的古儒学校
C. 日本的寺子屋
D. 日本的乡学
满分:3 分
5. 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是下列哪个时期的教育改革目标 :
A. 改造和发展阶段
B. 调整发展阶段
C. 严重受挫阶段
D. 恢复、调整和改革、发展阶段
满分:3 分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即
A. "两基”和“两全”
B. 教育大众化
C. 建设社会主义
D. 科教兴国
满分:3 分
7. 下列属于课程结构类型上的优化的是.
A. 要做到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相结合;
B. 要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特别要处理好必选课程与必修课和任选课的关系。
C. 要做到显在课程(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相结合;
D. 要做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学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
满分:3 分
8. 初等教育的产生阶段(夏 ――战国)的“小学”是
A. 贫民子弟受教育的场所
B. 贵胄年幼子弟的受教育机构
C. 乡村儿童受教育的地方
D. 皇族子弟受教育的学校
满分:3 分
9. 建国后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 :
A. 1991年
B. 1992年
C. 1993
D. 1994年
满分:3 分
10. 初等教育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 )个阶段的教育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A. 拉大了初等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B. 造成了对初等教育管理认识的混乱和行为失控
C. 影响了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D. 导致了小学校方行为的畸变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满分:3 分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微观教育改革的是
A. 教学方法的改革
B. 教材的改革
C. 教学组织内容的改革
D. 学制的改革
满分:3 分
3. 初等教育可以表现在
A. 身体发展的基础性
B. 习惯发展的基础性
C. 知识、智力发展的基础性
D. 道德品质的基础性
满分:3 分
4. 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 问题:
A. 拉大了初等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B. 造成了对初等教育管理认识的混乱和行为失控
C. 影响了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D. 导致了小学校方行为的畸变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满分:3 分
5. 初等教育 ,又称
A. 小学教育
B. 幼儿园教育
C. 基础教育
D. 儿童教育
满分:3 分
6. 下列选项中 , 属于微观教育改革的是.
A. 教学方法的改革
B. 教材的改革
C. 教学组织内容的改革
D. 学制的改革
满分:3 分
7. 现代教育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是
A. 提高人的素质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人的发展
D. 加快现代化进程
满分:3 分
8. 初等教育的 性质:
A. 基础性
B. 普通性
C. 全面性
D. 全民性
满分:3 分
9. 初等教育改革的类型 ,根据教育改革的范围、规模划分 :
A. 宏观的教育改革
B. 远期改革
C. 微观的教育改革
D. 目标改革
满分:3 分
10. 初等教育的研究任务
A. 研究初等教育理论,探索初等教育的规律
B. 为小学教师、初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C. 为初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D. 为学生高等教育服务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日本的寺子屋是一种世俗性的平民初等教育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初等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到1934年苏联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小学(四年)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在工业城市、工厂区和工人居住区则完成了七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初等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初等教育并非是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最基础的应该是幼儿园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为宏观指导和统筹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2001年 9月在全国 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课程结构的优化,从课程内容上看,要做到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相结合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学习期限;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和义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包括继父母)或监护人的义务;还规定了社会和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规定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及有关法律规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最早的小学产生于埃及古国王时期的宫廷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专门接受皇家子孙和朝臣子弟入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在1879年(清光绪四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90年10月,正式公布了《教育补助金法案》,对原有学校进行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18年10月,正式公布了《教育补助金法案》,对原有学校进行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都重申和强调了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心下移的低重心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是近代对初等教育的最早合法化阐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初等教育的全面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人才的全面性所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1993年将“活动类课程”调整为“活动”,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即两级课程、两级管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案》。这是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或民间行为向国家行为发展的需要,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首次提出了改革办学体制的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在美国,19世纪30年代 ,出现了( )其主要措施在于: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开办公立小学,实施强迫入学和免费义务教育。
A. “私立学校运动”
B. “择校运动”
C. “公立学校运动”
D. “普及教育运动”
满分:3 分
2. 1870 年 ,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
A. 《福斯特法案》
B. 《教育补助金法案》
C. 《巴尔福教育法》
D. 《费舍教育法》
满分:3 分
3. 下列属于课程结构内容上的优化的是
A. 要做到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美劳,无论哪一种课程都要做到知识、能力、品德三大功能融为一体;
C. 要做到显在课程(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相结合;
D. 要做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学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
满分:3 分
4. 国外最早的小学是
A. 埃及古国王时期的宫廷学校
B. 印度的古儒学校
C. 日本的寺子屋
D. 日本的乡学
满分:3 分
5. 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是下列哪个时期的教育改革目标 :
A. 改造和发展阶段
B. 调整发展阶段
C. 严重受挫阶段
D. 恢复、调整和改革、发展阶段
满分:3 分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即
A. "两基”和“两全”
B. 教育大众化
C. 建设社会主义
D. 科教兴国
满分:3 分
7. 下列属于课程结构类型上的优化的是.
A. 要做到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相结合;
B. 要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特别要处理好必选课程与必修课和任选课的关系。
C. 要做到显在课程(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相结合;
D. 要做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学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
满分:3 分
8. 初等教育的产生阶段(夏 ――战国)的“小学”是
A. 贫民子弟受教育的场所
B. 贵胄年幼子弟的受教育机构
C. 乡村儿童受教育的地方
D. 皇族子弟受教育的学校
满分:3 分
9. 建国后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 :
A. 1991年
B. 1992年
C. 1993
D. 1994年
满分:3 分
10. 初等教育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 )个阶段的教育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A. 拉大了初等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B. 造成了对初等教育管理认识的混乱和行为失控
C. 影响了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D. 导致了小学校方行为的畸变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满分:3 分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微观教育改革的是
A. 教学方法的改革
B. 教材的改革
C. 教学组织内容的改革
D. 学制的改革
满分:3 分
3. 初等教育可以表现在
A. 身体发展的基础性
B. 习惯发展的基础性
C. 知识、智力发展的基础性
D. 道德品质的基础性
满分:3 分
4. 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 问题:
A. 拉大了初等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B. 造成了对初等教育管理认识的混乱和行为失控
C. 影响了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D. 导致了小学校方行为的畸变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满分:3 分
5. 初等教育 ,又称
A. 小学教育
B. 幼儿园教育
C. 基础教育
D. 儿童教育
满分:3 分
6. 下列选项中 , 属于微观教育改革的是.
A. 教学方法的改革
B. 教材的改革
C. 教学组织内容的改革
D. 学制的改革
满分:3 分
7. 现代教育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是
A. 提高人的素质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人的发展
D. 加快现代化进程
满分:3 分
8. 初等教育的 性质:
A. 基础性
B. 普通性
C. 全面性
D. 全民性
满分:3 分
9. 初等教育改革的类型 ,根据教育改革的范围、规模划分 :
A. 宏观的教育改革
B. 远期改革
C. 微观的教育改革
D. 目标改革
满分:3 分
10. 初等教育的研究任务
A. 研究初等教育理论,探索初等教育的规律
B. 为小学教师、初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C. 为初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D. 为学生高等教育服务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日本的寺子屋是一种世俗性的平民初等教育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初等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到1934年苏联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小学(四年)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在工业城市、工厂区和工人居住区则完成了七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初等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初等教育并非是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最基础的应该是幼儿园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为宏观指导和统筹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2001年 9月在全国 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课程结构的优化,从课程内容上看,要做到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相结合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学习期限;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和义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包括继父母)或监护人的义务;还规定了社会和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规定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及有关法律规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最早的小学产生于埃及古国王时期的宫廷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专门接受皇家子孙和朝臣子弟入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在1879年(清光绪四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90年10月,正式公布了《教育补助金法案》,对原有学校进行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18年10月,正式公布了《教育补助金法案》,对原有学校进行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都重申和强调了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心下移的低重心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是近代对初等教育的最早合法化阐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初等教育的全面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人才的全面性所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1993年将“活动类课程”调整为“活动”,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即两级课程、两级管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案》。这是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或民间行为向国家行为发展的需要,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开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首次提出了改革办学体制的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