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2

所属学校:其他大学 科目:管理心理学 2015-03-17 12:40:5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23.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A )。

A. 梅奥

B. 霍桑

C. 泰勒

D. 麦格雷戈

满分:4  分

2.  28.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B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

A. 霍尔

B. 勒温

C. 琼斯

D. 凯利

满分:4  分

3.  169.(  A)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A.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协作力

C. 群体合作力

D. 群体约束力

满分:4  分

4.  13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指的是人际关系变化的( B )。

A. 反向驱动

B. 离向驱动

C. 同向驱动

D. 利益驱动

满分:4  分

5.  80.“少年聪慧”与“大器晚成”说的是( C  )。

A. 能力类型差异

B. 能力水平差异

C.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 能力性别差异

满分:4  分

6.  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C   )。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叶

满分:4  分

7.  8.社会测量法是由( A  )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满分:4  分

8.  11.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B  )。

A. 法约尔

B. 泰勒

C.  韦伯

D. 梅奥

满分:4  分

9.  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 B  )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1878

B. 1879

C. 1880

D. 1881

满分:4  分

10.  27.(   B)学说第一次正式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的领域中。

A. 科学管理

B. 人际关系

C. 群体动力

D. 需要层次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184.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BDE)。

A. 明确的规章制度

B. 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

C. 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D. 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E. 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满分:3  分

2.  41.在下列人物当中,(  ACD )均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 泰勒

B. 勒温

C. 法约尔

D. 韦伯

满分:3  分

3.  182.根据群体的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将群体分为( ABD )。

A. 松散群体

B. 联合群体

C. 紧密群体

D. 集体

E. 正式群体

满分:3  分

4.  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ACE )。

A. 情感成分

B. 心理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意志成分

E. 认知成分

满分:3  分

5.  133.从形态上看,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ABCD  )等内容。

A. 亲密形态

B. 互利形态

C. 勉强形态

D. 冲突形态

E. 和谐形态

满分:3  分

6.  135.以下有关人际关系与人际行为关系表述正确的选项是(DE   )。

A. 人际行为十分复杂,结成一定人际关系各方的行为并无规律可循

B.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各方,一定会表现出友好的人际行为

C. 具有不良人际关系的各方,一定会表现出不友好的人际行为

D.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各方,一定难免出现不友好的人际行为

E. 具有不良人际关系的各方,一定难免不出现“协力”的人际行为

满分:3  分

7.  181.下列关于群体特征说法属于正确的选项是( ABD )。

A. 共同价值观和群体规范是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B. 任何群体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

C. 凝聚力只是部分群体具有的特征

D. 群体的结构模式是群体成员之间密切协作和配合的组织保证

E. 群体具有一定的松散特征

满分:3  分

8.  141.促使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BCD )。

A. 兴趣爱好的改变

B. 社会角色的变化

C. 知识经验的增长

D. 生活环境的变化

E. 观念的改变

满分:3  分

9.  89.下列关于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BD  )。

A.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B. 认知能力中必然有操作能力

C. 操作能力中不一定有认知能力

D. 社交能力中包含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E. 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发展并不依赖于模仿能力

满分:3  分

10.  90.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 ABCD)。

A. 类型差异

B. 发展水平差异

C. 表现早晚的差异  

D. 性别差异

E. 个体差异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19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正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146.研究表明,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这一结论是人际吸引条件中个性品质因素影响的结果( 错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163.在对行为解释上,对自己成功归因于自身,对他人成功归因于外部条件,这符合人际交往原则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正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51.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是管理心理学应坚持的客观性原则。 正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200.研究表明,人们在独自进行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为保守的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而如果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在群体心理中被称之为“冒险转移”( 正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144.同社会测量法相比,参照测量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出人际关系(  正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95.按照心理竞争性特点,阿德勒将人的性格分成优越型和自卑型( 正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155.偏重于内在情感,最终导致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感到得大于失,这属于人际关系交互性原则中的增值交换( 错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150.一个看重学历而自己又失去拿高学历机会的人,会尤其看重甚至喜欢高学历的朋友,这属于人际吸引条件中互补因素的影响( 错误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124.当听众与传达者的观点一致或对问题不熟悉时,单面论证效果更好;如果听众与传达者的观点不一致,面对的问题又熟悉,特别是又受过良好教育,双面论证的效果远大于单面论证( 正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