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2

所属学校:兰州大学 科目:社会心理学 2015-03-17 13:17:56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根据莱维特(K.Levitt)的研究结论,下列沟通方式中,信息传递速度最慢的是
A. A.轴型沟通
B. B.Y型沟通
C. C.链型沟通
D. D.圆形沟通
满分:2 分
2.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妮(K.Horney)认为有三种冲突使得现代人更多地产生挫折感,这三种冲突不包括下列
A. A.竞争与合作的冲突
B. B.自由与现实的冲突
C. C.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D. D.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
满分:2 分
3. 同时存在的许多不同性质的动机中决定个体行为并实际发挥作用的动机,我们称之为
A. A.权力动机
B. B.作用动机
C. C.内部动机
D. D.优势动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4. 以下属于观察法的缺点的是
A. A.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B. B.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
C. C.与现实条件相去甚远
D. D.难以消除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研究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满分:2 分
5. 社会认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有其独有的特性。在这些特性中,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属于
A. A.认知的选择性
B. B.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C. C.认知的防御性
D. D.认知的完形特征
满分:2 分
6. 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一行为属于
A. A.报复性侵犯行为
B. 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C. C.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D. D.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7. 实际中,当我们和与自己背景(年龄、民族、国籍、职业等)相似的人初次见面时,常常以我们的个性和行为反应特征来推测他们的个性和行为反应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A. A.首因效应
B. B.相似假定作用
C. C.类化原则
D. D.光环效应
满分:2 分
8. 动机按性质可分为
A. 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B. 清晰动机与模糊动机
C. 衍生性动机与精神性动机
D. 原发性动机与生理性动机
满分:2 分
9.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下列关于人际沟通作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人际沟通可以调节沟通者本人的行为
B. B.人际沟通一定能够协调组织内部关系
C. C.人际沟通有利于增强团结
D. D.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满分:2 分
10. 最早对成就动机进行探索的心理学家是
A. A.莫瑞(Murray)
B. B.麦克利兰德(D.C.Mcclelland)
C. C.班杜拉(A.Bandura)
D. D.马斯洛(A.Maslow)
满分:2 分
11. 印度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经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A. A.他们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
B. B.他们之间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地位障碍
C. C.他们个性有缺陷
D. D.结构组织障碍导致沟通不畅
满分:2 分
12. 人际沟通按组织系统可分为
A.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B.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C.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D.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满分:2 分
13. 态度的形成是下列哪三个阶段
A. 认同―内化―服从
B. 认同―服从―内化
C. 内化―服从―认同
D. 服从―认同―内化
此题选: D 满分:2 分
14.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经常会认为与其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A.有些家长不够关心孩子
B. B.由于地位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
C. C.孩子与家长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
D. D.这些孩子个性有缺陷
满分:2 分
15. 档案研究法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方法,其优点不包括
A. A.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B. B.容易找到材料验证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C. C.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D. D.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
满分:2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模仿的原因
A. 好奇
B. 适应环境
C. 获得进步,取得成就
D. 互惠
满分:2 分
2. 类语言包括
A. 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
B. 呻吟
C. 叹息
D. 叫喊
满分:2 分
3.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霍兰德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中,将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A. “社会哲学”阶段
B. “经院哲学”阶段
C. “社会经验论”阶段
D. “社会分析论”阶段
E. “社会认知论”阶段
满分:2 分
4. 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
A. 沟通双方均为主体
B. 人际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关系
C. 人际沟通需要沟通双方具备统一的或大体相近的符号系统
D.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满分:2 分
5. 下列有关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型的函数关系
B. 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正U型的函数关系
C. 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比起执行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来说,当活动效率达到最佳时,前者比后者的动机水平相应地低些
D. 动机水平太低或动机水平过高,都不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
E. 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比起执行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来说,当活动效率达到最佳时,前者比后者的动机水平相应地高些
满分:2 分
6. 人际沟通实现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下列选项中可以起到信息传递功能的有
A. 人际空间距离
B. 眼神
C. 声调
D. 语速
E. 动作
满分:2 分
7. 人际沟通的原则有
A. 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
B. 人际沟通的持续性
C. 人际沟通因编码而异
D. 人际沟通据有关系性
满分:2 分
8. Hull把人际距离分为四个等级
A. 亲密距离
B. 私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共距离
满分:2 分
9. 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一行为属于
A. 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B.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C.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D. 工具性侵犯行为
E. 报复性侵犯行为
满分:2 分
10.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D. 伦理原则
满分:2 分
11. 班杜拉(A. Bandura)认为,个体从观察他人的侵犯行为到表现自己的侵犯行为需要的必要条件有
A. 有一个榜样表现侵犯行为,如一个人在观察者面前攻击、辱骂、殴打别人或表现出其他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行
B. 观察者在榜样表现侵犯行为的时候必须在场,即观察者处在与榜样表现侵犯行为相同的情境内
C. 观察者有足够的动机去注意榜样表现的侵犯行为及当时的情境状况
D. 榜样的反应即所作所为和所有的相关刺激必须贮存于观察者的记忆系统中
E. 榜样的侵犯行为被断定为“合理”的,如观察者看到榜样的侵犯行为得到赞扬和支持或观察者自己认为榜样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
满分:2 分
12. 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其思想直接来源于
A.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B.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C. 美国的工业心理学
D. 美国的认知心理学
E.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满分:2 分
13.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访谈法
D. 问卷法
E. 档案研究法
满分:2 分
14. 态度的成分有哪些
A. 环境成分
B. 认知成分
C. 情感成分
D. 行为倾向成分
满分:2 分
15. 影响模仿的因素:
A. 年龄
B. 地位
C. 类似性
D. 互惠性
满分:2 分
16. 在人际沟通的工具中,下列属于辅助语言系统的有
A. 面部表情
B. 书面语言
C. 语速快慢
D. 语言声调
E. 目光接触
满分:2 分
17.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A. 社会期待
B. 社会鼓励
C. 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
D. 大众传媒
满分:2 分
18. 根据莱维特(K.Levitt)对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效率的比较研究,与双向沟通相比,单向沟通的特点有
A. 速度快
B. 准确
C. 可以增强接收者的自信心
D. 使信息源常感到有心理压力
E. 不易受干扰,有条理性
满分:2 分
19. 下列哪些属于正式沟通网络
A. 轮式
B. 集束式
C. 锁链式
D. 单线式
满分:2 分
20. 社会感染分为
A. 个体间的感染
B. 大众传媒的感染
C. 大型开放群体中的感染
D. 小群体的感染
满分:2 分
兰州大学2012秋学期《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奉行“唯乐原则”以满足本能的需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因为看到有人处于困境而产生移情,从而做出助人行为以减轻他人的痛苦,这种情况称为自我利他主义取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后现代”和古代、近代、现代一样,都是用以历史分区的严格的时间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动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根据侵犯行为的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中,涉及到被试工作、学习等的标准是强标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某人由于另外一个人的阻碍而遭受挫折和烦恼,但又不能还击他,因为那个人有地位、有权威或其他缘故。在这种情况下,他通常会通过侵犯那些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这种现象称为“寻找‘替罪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舒兹(W.C.Schuts)对人际关系的分类,大多数人喜欢与人交往,去关心别人、同情别人是出于感情的需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精神分析中“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凯伦•霍妮。(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当一项研究在方法上要求隐瞒和欺骗时,研究者应该使被试者了解这一行动的理由,并且在事后恢复研究人员和被试者之间的关系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沟通中存在着多种障碍,其中种族歧视有时也会成为人际沟通的障碍之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所谓被认可的侵犯行为,是指不但不违背社会准则,还可以为维护社会准则而服务的侵犯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人们总是倾向于去喜欢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如果一对夫妻中一方是另一方工作上的领导,则他们之间只存在主从型的人际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从社会测量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团体成员做出选择所持的动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